2021-2022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1《论语》十二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1《论语》十二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21:40:28

文档简介

专题11《论语》十二章
知识讲解
1.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音yuè,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音yòu ,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3.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时候。
习,古义:复习、温习;今义:习惯。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日期。
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缘故,故居,故友等。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学习;今义:介词,从。
(5)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
4.一词多义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2)而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承接关系的连词)
博学而笃志(并列关系的连词,并且)
(3)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
不亦乐乎(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5)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习)
曲肱而枕之(代词,代指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代指善者)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论语(lùn)不思则罔(wǎng)三省吾身(xǐng)
C.逾矩(yú)不堪其忧(shèn)一箪食(dān)
D.曲肱(gōng)不舍昼夜(zhòu)博学笃志(nǔ)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某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C.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是(  )
A.甲是行书,精巧纤细,飘逸灵动
B.乙是草书,纵任奔逸,急速张扬
C.甲是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
D.乙是隶书,笔意瘦挺,骨力遒劲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家选我当代表这位是中方企业的代表
B.买了一把锁把门锁上
C.我们要立个规矩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D.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5.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哪怕是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鹜远。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传:
①传说  
②传记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四.默写(共1小题)
8.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填空。
(1)假如外国朋友迈克乘坐“一带一路专列”来到济南,你有幸作为学生代表致欢迎辞。于是你用“  ,  ”两句开头。
(2)孔子很强调学习中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他说“  ”,这一论断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同时,他又强调学习是从旧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  ”,这一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温习的重要性。
(3)反腐倡廉,势在必行。请用《论语》中的一句话  ,  劝诫贪污腐败分子。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中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博学而笃志  
②三军可夺帅也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出现,_____远流长。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它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_____的老人。
《尔雅 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 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诗经》中也有关于如何做到孝的具体表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以德,昊天罔极。”可见,要做到孝,①_____父母是最基本的要求。
孝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方面。《论语》中就有多处孔子对孝的阐述与回答。学生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而关于如何行孝,孔于这样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在当下,或出于习惯,或出于无奈,很多年轻人却往往没有做到孔子所指的②______和③______父母这两层含义。
(1)填人文中横线内的字及“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源 需 长我育我(zhǎng)
B.渊 需 长我育我(cháng)
C.源 须 长我育我(zhǎng)
D.渊 须 长我育我(cháng)
(2)对下列汉字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必:点、斜钩、点、撇、点
惯:点、点、竖、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B.必:点、斜钩、点、点、撇
惯:点、竖、点、竖折、横折、横、竖、竖、横折、撇、点
C.长:横、竖提、撇、捺
出:竖折、竖、竖、竖折、竖
D.长:撇、横、竖提、捺
出:竖折、竖、竖折、竖、竖
(3)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的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例如,“孝”字是由“老”的上部分和“子”字合成,它从字形上体现了子女与老人的关系。下面各组汉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项是  
A.休 采 炙 牧
B.日 目 木 篇
C.上 本 臣 问
D.校 城 景 众
(4)联系上下文,在文段中横线①②③处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善待 恭敬 陪同
B.赡养 尊敬 陪伴
C.养育 尊敬 陪同
D.善待 养育 陪伴
七.作文(共1小题)
11.请运用一种或几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一个你所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500字左右。专题11《论语》十二章
知识讲解
1.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音yuè,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音yòu ,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3.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时候。
习,古义:复习、温习;今义:习惯。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日期。
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缘故,故居,故友等。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学习;今义:介词,从。
(5)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
4.一词多义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2)而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承接关系的连词)
博学而笃志(并列关系的连词,并且)
(3)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
不亦乐乎(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5)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习)
曲肱而枕之(代词,代指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代指善者)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论语(lùn)不思则罔(wǎng)三省吾身(xǐng)
C.逾矩(yú)不堪其忧(shèn)一箪食(dān)
D.曲肱(gōng)不舍昼夜(zhòu)博学笃志(nǔ)
【分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解答】A准确。注意“不愠”的读音。
B有误。“论语”的准确读音“lún yǔ”。
C有误。“不堪”的准确读音“bù kān”。
D有误。“笃志”的读音是“dǔ zhì”,注意“曲肱”的读音。
故选:A。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某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C.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做好积累。字形的积累尤其要注意同音字,又要注意形似字。
【解答】A.有误,“为人某”的“为人某”写作“谋”。
B.有误,“思而不学则怠”的“思而不学则怠”写作“殆”。
C.有误,“一飘饮”的“一飘饮”写作“瓢”。
D.正确。
故选:D。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是(  )
A.甲是行书,精巧纤细,飘逸灵动
B.乙是草书,纵任奔逸,急速张扬
C.甲是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
D.乙是隶书,笔意瘦挺,骨力遒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注意结合书法作品明确书法作品的特点。
【解答】经分析,作品甲是楷书,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故选:C。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家选我当代表这位是中方企业的代表
B.买了一把锁把门锁上
C.我们要立个规矩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D.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分析】此题考查字词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积累,注意不写错别字。
【解答】A项意义相同,都指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B项前一个“锁”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
C项前一个“规矩”是名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D项前一个“理想”是名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故选:A。
5.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哪怕是老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鹜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对象错误。
故选:C。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传:
①传说 chuán 
②传记 zhuàn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每个加点字的读音即可。
【解答】答案:
①chuán ②zhuàn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分析】本题属综合性学习,综合考查学生的实践探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
(2)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3)本题考查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论语》中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可以结合这些句子劝勉张长林同学。
答案:
(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默写(共1小题)
8.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填空。
(1)假如外国朋友迈克乘坐“一带一路专列”来到济南,你有幸作为学生代表致欢迎辞。于是你用“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两句开头。
(2)孔子很强调学习中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 ”,这一论断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同时,他又强调学习是从旧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这一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温习的重要性。
(3)反腐倡廉,势在必行。请用《论语》中的一句话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劝诫贪污腐败分子。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注意“乐”的书写)
(2)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意“罔”的书写)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中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博学而笃志 坚定 
②三军可夺帅也 改变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振奋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静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躁 ”字,对比鲜明。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根据句意句子可划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②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
④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句意: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②重点词: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
(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论语>十二章》中的“博学而笃志”和《诫子书》中的“非志无以成学”都强调了“志”对于“学”的重要性。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答案: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①坚定②改变③振奋④达到
(3)①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②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
(4)静;躁
(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出现,_____远流长。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它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_____的老人。
《尔雅 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 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诗经》中也有关于如何做到孝的具体表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以德,昊天罔极。”可见,要做到孝,①_____父母是最基本的要求。
孝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方面。《论语》中就有多处孔子对孝的阐述与回答。学生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而关于如何行孝,孔于这样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在当下,或出于习惯,或出于无奈,很多年轻人却往往没有做到孔子所指的②______和③______父母这两层含义。
(1)填人文中横线内的字及“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源 需 长我育我(zhǎng)
B.渊 需 长我育我(cháng)
C.源 须 长我育我(zhǎng)
D.渊 须 长我育我(cháng)
(2)对下列汉字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必:点、斜钩、点、撇、点
惯:点、点、竖、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B.必:点、斜钩、点、点、撇
惯:点、竖、点、竖折、横折、横、竖、竖、横折、撇、点
C.长:横、竖提、撇、捺
出:竖折、竖、竖、竖折、竖
D.长:撇、横、竖提、捺
出:竖折、竖、竖折、竖、竖
(3)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的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例如,“孝”字是由“老”的上部分和“子”字合成,它从字形上体现了子女与老人的关系。下面各组汉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项是 A 
A.休 采 炙 牧
B.日 目 木 篇
C.上 本 臣 问
D.校 城 景 众
(4)联系上下文,在文段中横线①②③处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善待 恭敬 陪同
B.赡养 尊敬 陪伴
C.养育 尊敬 陪同
D.善待 养育 陪伴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______远流长“应该写作“源远流长”。”长胡______“应该写作”胡须““长我育我”的正确读音是(zhǎng),这里是养育的意思,故选:C。
(2)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笔顺。
“必”的笔顺:点、斜钩、点、撇、点;
“惯”的笔顺:点、点、竖、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长”的笔顺:撇、横、竖提、捺;
“出”的笔顺:竖折、竖、竖、竖折、竖
故选:A。
(3)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构成方式。
A.正确;
B.“日、目”属于象形字,“本”是指事字,“篇”是形声字,上形下声;
C.“上、本、臣”是指事字,“问”是形声字,内形外声;
D.“众”是会意字。
故选:A。
(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善待:友善地对待;好好对待;所谓赡养,主要是指儿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合理要求;养育:经过抚养、教育使[人]成长;恭敬:指严肃、端庄有礼貌;尊敬:指尊崇敬重;陪同:指陪伴着一同进行某项活动;陪伴:指随同做伴。根据语境,故选:B。
【解答】答案:
(1)C
(2)A
(3)A
(4)B
七.作文(共1小题)
11.请运用一种或几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一个你所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分析】这道材料作文,相当于自由写作,写作难度极小。选择我们熟悉的人来写,可以是爸爸妈妈等亲人,可以是老师同学等近人,可以是亲戚邻居等熟人。写作要求我们只能写“一个”人物,因此不能写“一群人”,其他人物的出现也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或陪衬主要人物的需要。写作时,要合理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以丰富人物的形象。
【解答】
你是我最贴心的人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我最贴心的人就是妈妈了。
每次放学,无论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有多么多,我都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妈妈的身影:那苗条的身材,那扎着轻松简洁的马尾辫,那一说话就面带微笑的脸庞,那站在那里注视着校园出口的关切的目光,我再熟悉不过了。
妈妈的性格温柔。无论我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犯了什么错,她都不会打我,而是耐心地跟我讲道理。
一次期末考试,我因为有一道默写题写不出来,就偷偷地拿出书来抄袭,不料被班主任逮了个正着。老师当场就把我的书给没收了,并说过几天家长会通知家长。
正巧那次妈妈单位出差,爸爸来参加家长会。听老师说了我作弊的事后,回来对我大发雷霆。我是一个倔强的孩子,不但不认错,反而说:“又不是只有我一个抄袭!”气得爸爸就要对我动手。
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她问明情况后,轻言轻语地对爸爸说:“孩子考试作弊是不对,可是你动手打孩子也不对呀,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呀?再说女儿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只要跟她讲道理,她不会不改正的。”
一席话,说得爸爸连连认错,我自然也改了口:“妈妈,我错了。”自此,我就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性格温柔的妈妈,常常就是这样三言而语,就把一场不愉快化解了。
妈妈的为人真诚。她不说假话,办假事。一次,一家保健品公司因为妈妈长相姣好,普通话标准,就想请妈妈代理他们的产品做一次电视广告,并承诺事后带妈妈到港澳旅游一次。妈妈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这家公司的产品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神”时,就断然拒绝了给他们代言的请求。为此,爸爸感到非常惋惜,可妈妈说:“骗人的钱我不能拿,骗人的事我更不能做。”
我最了解妈妈了,事先我就告诉这家公司的推销员:“你们的产品只是一般的保健品,并没有你们吹嘘的那么好,我妈妈不会答应的。”可他们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信你妈妈会答应的。”不料事情的结局正如我所料,他们这才灰溜溜地走了。
妈妈是我最贴心的人,她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我都了解,甚至是一个眼神我都能读懂它的意思。
谁让我是她的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