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讲解
1.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4.古今异义
(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5.一词多义
(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②相顾惊疑。顾:看。(如顾野有麦场)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信:①则是无信。信:讲信用。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③必以信。信:实情。
6.敬辞与谦辞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7.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委:丢下。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8.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差可拟(nǐ)谢道媪(yǜn)
B.柳絮(xǜ)无奕(yì)王凝之(níng)
C.太傅(fù)尊君在不(bù)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友人惭(cán)欣然曰(yuē)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有误,“谢道媪”的“媪”应读作“yùn”;
B.有误,“柳絮”的“絮”应读作“xù”;
C.有误,“尊君在不”的“不”应读作“fǒu”;
D.正确。
故选:D。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
B.既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D.日中不致,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做好积累。字形的积累尤其要注意同音字,又要注意形似字。
【解答】A.有误,“何所拟”的“拟”写作“似”。
B.有误,“既公大兄无弈女”的“既”写作“即”。
C.正确。
D.有误,“日中不致”的“致”写作“至”。
故选:C。
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撒(sǎ)盐空中差(chā)可拟(nǐ)
B.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俄(é)而雪骤( zhòu )
C.柳絮( xù)无奕女(yì)太丘舍(shě)去
D.尊君在不( bù)友人惭(cán)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尊君在不”的“不”应读作“fǒu”。
故选:D。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芦篷恍然大悟滚瓜烂熟宽宏大量
B.绽开整装待发洗耳躬听花枝招展
C.威慑独具慧眼蛛丝蚂迹鸦雀无声
D.花瑞各得其所絮絮叨叨浑为一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书写,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
B.“洗耳躬听”应为“洗耳恭听”;
C.“蛛丝蚂迹”应为“蛛丝马迹”;
D.“花瑞”应为“花蕊”;“浑为一谈”应为“混为一谈”。
故选:A。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zhòu) B.差可拟(chā)
C.尊君在不(bù) D.友人惭(cán)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尊君在不”中“不”应读fǒu。
故选:C。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行为 xíng 银行 háng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首先注意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词语标注正确的读音。
【解答】答案:
xíng háng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对联撰写】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①上联:网络谣言严打击
下联: 处事根本唯守信
②上联:抵制网络谣言,净化舆论空间
下联: 恪守诚信根本,捍卫道德底线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语义相关。对联①和②的主题都是“抵制网络谣言”,据此拟写即可。
【解答】答案:
示例:①处事根本唯守信
②恪守诚信根本,捍卫道德底线
四.默写(共1小题)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咏雪》一文中用“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 未若柳絮因风起 ”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元方入门不顾 。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熟背所学的课文,理解含义,把握意蕴,还要学会正确书写,牢记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解答】答案:
(1)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要注意“撒”“絮”的写法)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要注意“至”“顾”的写法)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9.(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 》,它是由南朝 刘义庆 (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的义理
②俄而雪骤 急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文中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分析】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本文出自《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文义:文章的义理;
②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③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④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趁、乘。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解答。结合文章最后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然后从“意蕴”这个角度来分析。
答案:
(1)世说新语;刘义庆
(2)①文章的义理②急③相比④趁、乘
(3)从文中雪天家人聚集在一起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4)“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或者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写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感到惭愧
②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③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
④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学而不思则罔/险躁则不能治性
B.博学而笃志/学而时习之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回也不改其乐
D.太丘舍去/不舍昼夜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①句意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惭:感到惭愧。
②句意为:不也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③句意为:和子侄辈谈论诗文。儿女:子侄辈。
④句意为: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两个“则”都是“就”的意思;
B.不同,表示并列关系/表示顺承关系;
C.不同,以……为乐/快乐;
D.不同,舍弃/放弃。
故选:A。
答案:
(1)①感到惭愧;②同“悦”,愉快;③子侄辈;④回头看。
(2)A
七.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1.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呆滞。一见面,我有点惶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逗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她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想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的,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赏析】父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父亲》的半瓶酒是贾平凹的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全文朴实,细腻,在作者对父亲不多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父爱如山”,也从文章真挚的语言中体会到了贾平凹对父亲深深的感恩与眷恋。
【思考】
(1)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2)第④—⑦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慌恐”→“① 难受 ”→“② 纳闷 ”→感动的变化过程。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②从第五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
(4)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
(5)选出与本文主题不同类的一项 C
A.《背影》
B.《傅雷家书》
C.《再塑生命》
D.《爸爸的花儿落了》
【分析】本文通过写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等几件牵挂“我”小事,表达了作者父亲对儿子身处逆境时的默默关怀与支持,更深切地表达了作者本人对父亲无私之爱的感激之情。全文语言如话家常,这些絮叨之语,淡至极致,不事雕琢,正是父亲对儿子自然纯净而厚重的爱的表现。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要按照题干要求找出父亲所做的事,再以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第①段写父亲为“我”照管小女儿,并叮咛“我”好好写作,不要喝酒。第②③④段写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的状况暗自担忧。第⑤⑥⑦段写父亲陪“我”喝酒,鼓励“我”。可据此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第④自然段,应由“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这句话提炼出“我”的心理;第⑤自然段,可以从“我”的所作所为看出,这反映出“我”是怕父亲为我的处境担心难过的心理。从文中第⑥中“我很纳闷”看出,这是“我”对父亲反常行为的反应。从第⑦自然段中“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这句话看出了“我”感动之情。
(3)①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能力。本句应从人物描写的手法角度赏析。这句话是使用了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其中“悄悄流泪”实际上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处境的担忧,而“揉”则是他“装着眼花”时候的动作,是怕“我”看出他为“我”担忧而更加难过的的表现。
②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应结合第⑤段的内容,从“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去分析。第⑤自然段,当女儿吵闹的时候,“我”的做法是“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看出“我”性格粗暴,容易迁怒的性格特点;从文中“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这句话看出,“我”的父亲慈爱,遇事镇定的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文章的题目“父亲的半瓶酒”,首先交代了文章叙写的主要人物﹣﹣父亲;“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陪“我”一起喝剩下来消解“我”的烦闷的,其间父亲给予“我”鼓励,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慰藉,并从父亲的话语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得失,学会了怎样做人,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文章以“父亲的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文章“酒”贯穿全文﹣﹣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构成文章的叙事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主题。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亲情。
ABD.都表达的是亲情。
C.表达的是师生情。
故选;C.
答案:
(1)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
(2)①难受;②纳闷
(3 )①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
②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屁股,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
(4)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
(5)C
八.作文(共1小题)
12.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题目中的“我们”一词分析,应该写家庭成员群体的活动或事件,而不是写家庭某一个成员的。“一家人”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的成员,更可以理解为一个班级集体,甚至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这个温馨的大家庭等等。本文以写记叙文为主。
【选材构思】单独写一个人好写一点,看到这样一个难写的题目,首先把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像过电影般想了一遍。抓住每个人的特点。例如:爸爸一天很少着家,吃饭都不着消停,总是忙。“忙”就是爸爸的特点。妈妈不单是忙,而且左邻右舍吵个架有个事总愿找妈妈调解,少有的热心,热心就是妈妈的特点。哥哥学习很不错。还非常乐于帮助同学,是班里的干部,三好学生。弟弟淘气活泼,写作业时总爱…
【技巧点拨】文章要抓取典型的真实生活画面来写,尤其要从一个细小的角度入题,重点写一个情节,写其细节,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另外,也要安排好行文的层次及结构。
【解答】【范文】
我们是一家人
幸福是什么?是蜜蜂酿出了蜂蜜,是蚂蚁得到了食物,是小鸟自由地翱翔,在我看来,幸福,就是有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在我的幸福家庭里,时刻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家是一个五口之家,我的妹妹(她比我小七岁),是我们家的淘气包,总是会惹出一些小麻烦,但我们都会宽恕她。我在家中是一个乖乖女,每天按时写作业,还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记得有一次,家里只有我一个,于是想趁此机会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就做了一份香喷喷的蛋炒饭,结果爸爸妈妈回来时,知道了我自己做菜烧饭,还表扬了我,说:“我的女儿又长大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的爸爸在家中可是一位称职的“维修工”。上个星期的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停电,但别人家却是灯火通明,爸爸觉得一定是跳闸了,于是拿出工具,到门口“咔咔”几声,电量立刻就恢复了,这时,我充满敬佩的望着他,爸爸笑了笑:“嘻嘻,厉害吧!”还有一次,我有一只自动笔的零件散了,我怎么安也安不好,便像爸爸请教,只见他拿出其中一个零件,又拿出另外一个,三两下就好了,我谢了爸爸,很幽默地说:“您可以开一个维修点了!”
我的妈妈工作虽然不是很忙,但她每天都在家里忙忙碌碌、洗衣打扫卫生,照顾我们的起居饮食,她会在凌早晨四点钟时,起来炖粥给我们做早餐,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几年来从无例外。她经常在夜里帮我们盖上被子,总让我们一家人健健康康。我的爷爷非常唠叨,一看到不对的地方便会说个不停:“问我说你看书时眼睛不要离太近,看电视不能时间太长,马上成“四眼”。一有空,他就在沙发上看报纸,所以还是懂得不少知识,他也与时俱进,经常会从电脑上看戏剧,还非常津津有味,生活自由自在,爸爸妈妈也非常孝顺,每年都给爷爷买一件新衣服,是我都有点羡慕了。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这个家它既不富裕,也不穷苦,让我感到非常幸福,我为有一个温暖、平凡的家庭感到自豪。专题08《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讲解
1.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4.古今异义
(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5.一词多义
(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②相顾惊疑。顾:看。(如顾野有麦场)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如三顾茅庐)
(2)信:①则是无信。信:讲信用。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③必以信。信:实情。
6.敬辞与谦辞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7.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委:丢下。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9)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8.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差可拟(nǐ)谢道媪(yǜn)
B.柳絮(xǜ)无奕(yì)王凝之(níng)
C.太傅(fù)尊君在不(bù)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友人惭(cán)欣然曰(yuē)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
B.既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D.日中不致,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撒(sǎ)盐空中差(chā)可拟(nǐ)
B.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俄(é)而雪骤( zhòu )
C.柳絮( xù)无奕女(yì)太丘舍(shě)去
D.尊君在不( bù)友人惭(cán)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芦篷恍然大悟滚瓜烂熟宽宏大量
B.绽开整装待发洗耳躬听花枝招展
C.威慑独具慧眼蛛丝蚂迹鸦雀无声
D.花瑞各得其所絮絮叨叨浑为一谈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zhòu) B.差可拟(chā)
C.尊君在不(bù) D.友人惭(cán)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行为 银行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对联撰写】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①上联:网络谣言严打击
下联:
②上联:抵制网络谣言,净化舆论空间
下联:
四.默写(共1小题)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咏雪》一文中用“ ”和“ ”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9.(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 》,它是由南朝 (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俄而雪骤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文中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不亦说乎
③与儿女讲论文义
④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险躁则不能治性
B.博学而笃志/学而时习之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回也不改其乐
D.太丘舍去/不舍昼夜
七.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1.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呆滞。一见面,我有点惶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逗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她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想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的,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赏析】父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父亲》的半瓶酒是贾平凹的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全文朴实,细腻,在作者对父亲不多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父爱如山”,也从文章真挚的语言中体会到了贾平凹对父亲深深的感恩与眷恋。
【思考】
(1)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
(2)第④—⑦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慌恐”→“① ”→“② ”→感动的变化过程。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②从第五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
(4)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
(5)选出与本文主题不同类的一项
A.《背影》
B.《傅雷家书》
C.《再塑生命》
D.《爸爸的花儿落了》
八.作文(共1小题)
12.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