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知识梳理
1.课文内容梳理
《怀疑与学问》一文,围绕“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论述了“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启发读者在学习中要有怀疑精神,认为只有善于提出疑问,积极思索,认真辨别,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2.字音字形
顾颉刚( gù xiégāng ) 程颐( chéng yí ) 张载( zài )譬如( pì rú ) 凶险( xiōngxiǎn ) 视察( shì chá ) 轻信( qīngxìn )腐草为萤( fǔ cǎo wéi yíng ) 不攻自破( bù gōngzì pò )虚妄( xū wàng ) 盲从( mángcóng ) 步骤(bù zhòu) 折扣( zhé kòu )懒惰( lǎn duò ) 流俗( liú sú ) 塾师(shú shī) 墨守( mò shǒu )停滞( tíng zhì ) 大儒( dà rú )
3.文学常识
顾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诘责(jié)矜持(jīn)怠慢(dài)仙露琼浆(qóng)
B.畸形(qí)琐屑(xiè)卑劣(lie)诲人不倦(huì)
C.悄然(qiǎo)停滞(zhì)星宿(xiù)飞扬跋扈(hù)
D.诙谐(xié)游弋(yì)愧怍(zhò)深恶痛疾(wù)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仙露琼浆”中的“琼”应读作“qióng”;
B.有误,“畸形”中的“畸”应读为“jī”;“卑劣”中的“劣”应读作“liè”;
C.正确;
D.有误,“愧怍”中的“怍”应读为“zuò”。
故选:C。
2.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广袤无垠的大地是美丽的,巍峨矗立的高山是美丽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美丽的。
A.xīnɡ yī máo zhì
B.xīn yī mào zhì
C.xīnɡ qí mào jié
D.xīn qí máo jié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温馨”读作“wēn xīn”;“涟漪”读作“lián yī”;“广袤无垠”读作“guǎng mào wú yín”;“鳞次栉比”读作“lín cì zhì bǐ”。
故选:B。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盲从锻练步骤妄自菲薄
B.流俗严谨启迪自爆自弃
C.虚妄造诣借鉴不攻自破
D.评判治学修证勇往直前
【分析】略
【解答】解析:A“锻练”应为“锻炼”,B“自爆自弃”应为“自暴自弃”,D“修证”应为“修正”。
故选:C。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顺利地通过了这次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两句中的加点的“通过”都是动词。
B.“绿得发亮”“甩在地上”“万籁俱寂”“遮天蔽日”短语类型分别是后补、动宾、主谓、并列。
C.“夜深人静的时候,何大学问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其中,“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状语,主干是:何大学问悲凉。
D.“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这个复句的第二层关系是并列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词性、短语、句子成分与复句等多个知识点,根据平时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结合选项内容进行分析与判断。
【解答】A.有误,“通过这次考试”的“通过”是介词;
B.有误,“甩在地上”是后补短语;
C.有误,句子主干是“何大学问感到悲凉”;
D.正确。
故选:D。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学:研究学问。
B.启迪:开导;启发。
C.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D.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流俗”是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故选:D。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更改 gēng
更加 gèng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首先注意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答案:
gēng gèng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学习语文既要善于审美观察,又要学会诗意表达。请参照示例,另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要求:体现事物特征,诗意表达,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茶﹣﹣树叶和水热恋后留下的眼泪。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例句仿写能力。
【解答】要点:所给例句是寓理于物的例句,注意所选事物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句子句式和例句一致,含有的道理正确。例如:露珠:冷热空气亲吻后的结晶。
示例:露珠:冷热空气亲吻后的结晶。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贵质疑
黄 菊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神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神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神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这样的人多了,势必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选自《语文课外阅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4)请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谈谈对下面这件事的认识。
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 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不出火,于是写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实验,最终钻木取火成功,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
【分析】本文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学贵有疑;接着第论证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然后从正面和反面论证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最后号召年轻的朋友要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学贵质疑。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划线语句内容可知,把“多疑、善疑、质疑、探疑的精神”比作“金钥匙”,把“知识”“科学”比作有门的“仓库”,属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论证了“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学贵有疑;接着第论证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然后从正面和反面论证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最后号召年轻的朋友要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第五段“‘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句话来分析。
答案:
(1)学贵质疑。(或: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
(2)比喻论证,画线句子将多疑、善疑、质疑、探疑的精神比作“金钥匙”,将“知识”“科学”比作有门的“仓库”,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本文先从阐述“学”“问”“疑”的关系入手,引出中心论点:学贵质疑;中间分别论述分论点:“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
(4)示例:质疑是获取新知和创新发展的基础,刘昱同学正是因为敢于质疑,善于探疑,才最终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权威和书本,要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例证使说理充分且透彻
举例论证,指在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来证明观点,是议论文中运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论证方法。《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作者在论述“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时,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问疑的事例,便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运用举例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分为概括总体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两种形式:前者是从全局或总体上来统计、概括事实,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后者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方式,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典型性。
运用举例论证进行论证时须注意:一是举例不能贪多,如果不加取舍,将古今中外的事例胡乱堆砌,不仅会造成论证的烦冗,还会掩盖中心论点;二是事例要简练、概括,必须紧扣论点,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三是举例后要加以分析说理,就事论事,忌说理简单、言不及义,或事理脱节、泛泛空谈。
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要求论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立意自选。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证明自己某个观点的正确。题目中已经有了对举例论证的解释。作答本题时,先举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一个或多个名人事例进行证明即可。
【解答】答案: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战国时赵国的上卿蔺相如,因护驾有功,官职一路高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廉颇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并不在意。蔺相如的宽宏大量,使廉颇深感惭愧,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从此两人一起为赵国效劳,并结为生死与共的好友。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专题19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知识梳理
1.课文内容梳理
《怀疑与学问》一文,围绕“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论述了“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启发读者在学习中要有怀疑精神,认为只有善于提出疑问,积极思索,认真辨别,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2.字音字形
顾颉刚( gù xiégāng ) 程颐( chéng yí ) 张载( zài )譬如( pì rú ) 凶险( xiōngxiǎn ) 视察( shì chá ) 轻信( qīngxìn )腐草为萤( fǔ cǎo wéi yíng ) 不攻自破( bù gōngzì pò )虚妄( xū wàng ) 盲从( mángcóng ) 步骤(bù zhòu) 折扣( zhé kòu )懒惰( lǎn duò ) 流俗( liú sú ) 塾师(shú shī) 墨守( mò shǒu )停滞( tíng zhì ) 大儒( dà rú )
3.文学常识
顾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诘责(jié)矜持(jīn)怠慢(dài)仙露琼浆(qóng)
B.畸形(qí)琐屑(xiè)卑劣(lie)诲人不倦(huì)
C.悄然(qiǎo)停滞(zhì)星宿(xiù)飞扬跋扈(hù)
D.诙谐(xié)游弋(yì)愧怍(zhò)深恶痛疾(wù)
2.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广袤无垠的大地是美丽的,巍峨矗立的高山是美丽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美丽的。
A.xīnɡ yī máo zhì
B.xīn yī mào zhì
C.xīnɡ qí mào jié
D.xīn qí máo jié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盲从锻练步骤妄自菲薄
B.流俗严谨启迪自爆自弃
C.虚妄造诣借鉴不攻自破
D.评判治学修证勇往直前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顺利地通过了这次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两句中的加点的“通过”都是动词。
B.“绿得发亮”“甩在地上”“万籁俱寂”“遮天蔽日”短语类型分别是后补、动宾、主谓、并列。
C.“夜深人静的时候,何大学问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其中,“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状语,主干是:何大学问悲凉。
D.“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这个复句的第二层关系是并列关系。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学:研究学问。
B.启迪:开导;启发。
C.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D.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更改
更加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学习语文既要善于审美观察,又要学会诗意表达。请参照示例,另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要求:体现事物特征,诗意表达,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茶﹣﹣树叶和水热恋后留下的眼泪。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贵质疑
黄 菊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神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神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神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这样的人多了,势必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选自《语文课外阅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4)请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谈谈对下面这件事的认识。
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 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不出火,于是写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实验,最终钻木取火成功,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例证使说理充分且透彻
举例论证,指在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来证明观点,是议论文中运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论证方法。《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作者在论述“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时,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问疑的事例,便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运用举例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分为概括总体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两种形式:前者是从全局或总体上来统计、概括事实,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后者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方式,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典型性。
运用举例论证进行论证时须注意:一是举例不能贪多,如果不加取舍,将古今中外的事例胡乱堆砌,不仅会造成论证的烦冗,还会掩盖中心论点;二是事例要简练、概括,必须紧扣论点,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三是举例后要加以分析说理,就事论事,忌说理简单、言不及义,或事理脱节、泛泛空谈。
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要求论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立意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