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课型】 新授课 【第 1-3 教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这是一篇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
2.归纳文章的中心旨意,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
3.理解本文的整体类比方法,指出文中诸多类比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出文中的对比手法,说明其表达作用。 难点: 1.说明本文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剪裁艺术。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社会背景: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读课文,落实字音 文本解读、课文翻译 思考: 1.郭橐驼树种得好的关键是什么? 2.郭橐驼种树有怎样的方法? 3.郭橐驼对所种树的态度是什么? 第三段结构示意图: 第四段翻译 人物形象剖析: 课文总结 本文以寓言式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文章用“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艺术手法 提示2/3段 练习 一、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各句加点的活用词。 (1)名我固当 名词作动词,起名,为……命名 (2)驼业种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使动,使……尽,使 达到 (4)其筑欲密 名词用作动词,用杵捣土 (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名作动,用指甲划 (6)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使动,使……繁衍 作业 以“种树与育人”为议论的话题写一则短文(400字.作文本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