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植物的感应性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a
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a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说出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a
识别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和主要功能 a
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 a
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a
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一、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对 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称为感应性,常以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植物最常见的运动是 运动和感性运动。前者有 、 、 、 、 等。
2.生长素是常见的植物激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 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 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另外,生长素还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向光性实质:植物受 照射,生长素分布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 ,植物生长 ,所以植物的茎会向着有光照的方向生长。
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
(2)神经元的结构包括 和 ,突起有 和 。
(3)神经元的功能: ,产生并传导 。
(4)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树突→细胞体→轴突。
2.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和主要功能
(1)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 神经系统和 神经系统。前者指 、 ,后者是由脑、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是脑,它主要可分为 、 和 三部分。 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 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 是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3) 是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具有 和 的功能。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的组成
(1)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包括对信息的 、 、 ,是神经系统活动的 方式。反射包括 是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 和 (是高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 )。
(2)反射是通过 来实现的,其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对应的动物行为有 行为和 行为。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1)激素:人体中的激素是由 _分泌的,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主要激素 主要作用 缺乏或过多时的病症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分泌不足: 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甲亢
5.胰岛素
胰岛素由胰腺中的 分泌,能调节血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 ,即人体患糖尿病。
6.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 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调节体温的中枢在 。
(2)体温调节主要依靠 和 的过程得以实现。人在安静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 ,劳动或运动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 。人体散热的器官主要是 。
(3)低温环境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4)高温环境下: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液分泌、血管舒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5)在 和 的调节下,人体是一个 的整体。
考点1: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例1:“胜哥”任教的学校里有许多银杏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A.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变式训练
1.暑假到了,同学们很快就要升到八年级了,科学老师推荐同学们去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八上的课程。小科通过“胜哥课程”学习了《八上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程后对向性与感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胜哥”卧室的招财树枝条朝窗口一侧弯曲
B.郁金香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C.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
D.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类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上面
2.“胜哥”一直向同学们宣扬:“我们中华的汉语言是全球最优秀的语言,没有之一。只要熟记三千字左右就能通读文章;由字就知词的含义。”比如:生长素,顾名思义,促进生长的激素。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考点2: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例2:“胜哥”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个体发育的功能,将一正常生长的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请问,如何设立对照组---( )
A.用一成年的家免做相同的实验
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处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之中观察
◆变式训练
1.小科留意到一个现象:“靠海的人们很少患大脖子病。”于是问“胜哥”。“胜哥”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发了《八上3.2人体的激素调节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10630&idx=3&sn=f4cee457de3c74b441ed52dad53f45bb&chksm=eade107cdda9996a6b9ae493250ea67809197ad76f53356f42f9bb268c95ed225973b61cf649&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课程给小科,让他学习一下。小科终于明白了这是因为人们食用的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碘是合成某种激素的重要成分,那么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激素
2.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成了同学们学习科学的“良师益友”。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C.排尿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考点3: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例3: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一个安全教育视频《转弯逆向行驶酿酒惨祸》,某人因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右转弯时来了个大转弯而驶上左侧车道,结果被对向正常驶来的槽罐车所撞,结果脊髓从胸部折断后, 不仅毁了自己的后半生还得承担事故的损失,那么他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剌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变式训练
1.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 不得闯红灯,但是“酒驾" .、“闯红灯” 现象屡见不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酒精会麻醉人的小脑,导致驾车人动作不协调,易引发交通事故
B.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说明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脑
C.“红灯停、绿灯行”该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
D.“胜哥”见红灯停车,参与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如图是与缩手反射有关的神经结构,若医生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
B.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能动,但无感觉
C.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
D.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
考点4:体温调节
例4:如图表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某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动物最不可能的是---( )
A.鲸 B.蝙蝠 C.麻雀 D.鱼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体温的控制》的课程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太恰当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
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和控制的
1. “胜哥”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照条件,不能合成叶绿素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2.“胜哥”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几小时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3. a、b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50克,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是糖尿病患者
B.a在1—2小时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
C.b代表正常人
D.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
4.“胜哥”做了如下实验,那么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
2 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 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5.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6.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科学视频《膝跳反射》,它可以用来检测相关反射弧是否完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小锤应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B.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⑥→④→B→③→⑤
C.若①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击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D.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8.如图表示的是“胜哥”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9.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小科、小闹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
A.小科处在安静状态,小闹处在运动状态 B.小科、小闹都处在安静状态
C.小科处在运动状态,小闹处在安静状态 D.小科、小闹都处在运动状态
10.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浙教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课程后想出了许多使植物“朔形”的方法,那么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长(如右图)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B.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它受单侧光照射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11.如图为“胜哥”在野外考察时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人被蔷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
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
D.若某人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此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
1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
C.幼年时期,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呆小症
D.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13.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胜哥”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14.植物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胜哥”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C.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D.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向右弯曲生长(或弯向光源生长);戊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
15.呼吸道感染、皮肤损伤等都易引起发热,发热其实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目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2)根据有关酶的知识,简述持续高烧带来的危害: 。
16.“胜哥”告诉同学们:“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当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就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________ 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_________的整体。
17.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 ,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______,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_______,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________。
(2)乙图是在________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________,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18.我国是地震多发国,某次地震后,小王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甲 乙
(l)医生用棉棒刺激小王的足底皮肤,小王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图甲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医生在检查小王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小王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 。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小王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那么BC段变化的原因是 ,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4)当医生对小王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小王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参与上述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1. (2021.衢州)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 以扭转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导致身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2. (2021湖州)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手臂中的神经
3. (2021湖州)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4. (2020 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 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 (2020 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6.(2020.湖州)下列是人体内某些器官的自述,符合事实的是---( )
7. (2020 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8. (2020 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9. (2020 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 .水分平衡
10. (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 +效应器一+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裤
11.同一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的科学道理。如图为某同学在不同情况下手背的对比图,乙图中鼓起的血管是 (填血管名称)。关于血管鼓起的成因可能有: 。
Ⅰ.血液流动是 (选填“单”或“双”)向的,当手腕或前臂处血管被挤压时,血液流动受阻,血管鼓起。
Ⅱ.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为加快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血管 (选填“舒张”或“收缩”),血流量增大,血管鼓起。
12. (2021 宁波)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_______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
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__________ (填序号)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
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这里的可燃性气体是__________。
13. (2021宁波) 2021年5月22日13 : 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14. (2021 杭州)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人体往往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如:
(1)长期居住低海拔区域(如杭州)的人刚进入高海拔区域(如青藏高原)其呼吸频率将________, 以适应氧气稀薄的高原环境。
(2)人体从常温环境进人低温环境中时,皮肤血管的管腔将_________从而降低皮肤温度,以利于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从常温进入高温环境中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将____________, 以利于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4)人们从明亮的环境进入黑暗的场所,眼球的瞳孔将___________以增加进入瞳孔的光线适应黑暗的环境。
15. (2021 金华)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 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______的功能。
16. (2021 丽水K) 2021年4月18日,半程马拉松赛在遂昌湖山乡开跑。请回答:
(1)运动员在奔跑时感到小腿酸胀,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细胞_______呼吸引起的。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_____散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 (2021 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 (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其叶片 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襄。
(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襄时,襄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_______ (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襄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襄,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 猪笼草属于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植物的感应性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a
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a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说出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a
识别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和主要功能 a
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 a
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a
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一、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对__外界刺激__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称为感应性,常以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植物最常见的运动是__向性__运动和感性运动。前者有__向光性__、__向地性__、__向水性__、__向触性__、__向化性__等。
2.生长素是常见的植物激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__低__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__高__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另外,生长素还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向光性实质:植物受__单侧光__照射,生长素分布__不均匀__。背光侧生长素分布__较多__,植物生长__较快__,所以植物的茎会向着有光照的方向生长。
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__基本单位__。
(2)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细胞体__和__突起__,突起有__树突__和__轴突__。
(3)神经元的功能:__接受刺激__,产生并传导__兴奋__。
(4)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树突→细胞体→轴突。
2.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和主要功能
(1)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__中枢__神经系统和__周围__神经系统。前者指__脑__、__脊髓__,后者是由脑、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是脑,它主要可分为__大脑__、__小脑__和__脑干__三部分。__小脑__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__脑干__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__大脑__是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3)__脊髓__是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具有__反射__和__传导__的功能。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的组成
(1)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包括对信息的__接受__、__传导__、__处理__,是神经系统活动的__基本__方式。反射包括__非条件反射__是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__脑干或脊髓(或大脑皮层以下)__和__条件反射__(是高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__大脑皮层__)。
(2)反射是通过__反射弧__来实现的,其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对应的动物行为有__后天学习__行为和__先天性__行为。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1)激素:人体中的激素是由__内分泌腺__分泌的,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主要激素 主要作用 缺乏或过多时的病症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分泌过多:甲亢
5.胰岛素
胰岛素由胰腺中的__胰岛__分泌,能调节血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__糖尿__,即人体患糖尿病。
6.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__神经系统__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调节体温的中枢在__脑干__。
(2)体温调节主要依靠__产热__和__散热__的过程得以实现。人在安静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__内脏__,劳动或运动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__骨骼肌__。人体散热的器官主要是__皮肤__。
(3)低温环境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4)高温环境下: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液分泌、血管舒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5)在__神经系统__和__激素__的调节下,人体是一个__统一__的整体。
考点1: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例1:“胜哥”任教的学校里有许多银杏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A.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解析: 植物的感应性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方法与刺激的方向有关;感性运动是指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剌激方向无关。“胜哥”学校里的银杏树, 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通过这句话可知银杏叶掉落主要是因为到了秋冬季节,温度降低,而且温度对银杏树的刺激是没有方向的,为感性运动,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变式训练
1.暑假到了,同学们很快就要升到八年级了,科学老师推荐同学们去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八上的课程。小科通过“胜哥课程”学习了《八上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程后对向性与感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胜哥”卧室的招财树枝条朝窗口一侧弯曲
B.郁金香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C.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
D.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类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上面
解析: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 官所引起的运动。
ACD、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生长、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和横放的蚕豆种子的根向下弯曲生长,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都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其的刺激而作出了定向运动,它们都属于向性运动。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2.“胜哥”一直向同学们宣扬:“我们中华的汉语言是全球最优秀的语言,没有之一。只要熟记三千字左右就能通读文章;由字就知词的含义。”比如:生长素,顾名思义,促进生长的激素。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析:由图可知,无论对哪一种器官,均表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三种器官促进生长最大,是最适宜的浓度。D点对应的浓度促进芽、茎生长,抑制根的生长。生长素浓度对幼嫩和成熟细胞的影响,图中没有体现。
答案:A 。
考点2: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例2:“胜哥”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个体发育的功能,将一正常生长的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请问,如何设立对照组---( )
A.用一成年的家免做相同的实验
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处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之中观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以及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的理解掌握。科学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需要使用长势和大小相同的同种幼年家兔,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据此分析解答。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由于实验组是一组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所以对照实验应是用一组相似的幼年家兔摘除甲状腺后再补充甲状腺激素然后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故选: D 。
◆变式训练
1.小科留意到一个现象:“靠海的人们很少患大脖子病。”于是问“胜哥”。“胜哥”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发了《八上3.2人体的激素调节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10630&idx=3&sn=f4cee457de3c74b441ed52dad53f45bb&chksm=eade107cdda9996a6b9ae493250ea67809197ad76f53356f42f9bb268c95ed225973b61cf649&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课程给小科,让他学习一下。小科终于明白了这是因为人们食用的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碘是合成某种激素的重要成分,那么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激素
解析:大脖子病是因为患者的食物中缺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症,据此解答。
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材料,因此食用该海产品不易患上大脖子病,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2.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成了同学们学习科学的“良师益友”。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C.排尿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解析: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A正确;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B错误;排尿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人体的排尿同时受大脑皮层和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排尿反射是由反射弧来完成的,C正确;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D正确。答案:B 。
考点3: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例3: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一个安全教育视频《转弯逆向行驶酿酒惨祸》,某人因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右转弯时来了个大转弯而驶上左侧车道,结果被对向正常驶来的槽罐车所撞,结果脊髓从胸部折断后, 不仅毁了自己的后半生还得承担事故的损失,那么他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剌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膝跳反射实验。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中枢、排便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的病人,处于脊髓下部的神经中枢还完好,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是脊髓的传导功能被破坏,使低级的神经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还完整,因此膝跳反射存在;而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故答案为: D 。
◆变式训练
1.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 不得闯红灯,但是“酒驾" .、“闯红灯” 现象屡见不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酒精会麻醉人的小脑,导致驾车人动作不协调,易引发交通事故
B.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说明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脑
C.“红灯停、绿灯行”该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
D.“胜哥”见红灯停车,参与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析: A.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平衡,而酒精会麻醉人的小脑,导致驾车人动作不协调,易引发交通事故, 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醉酒的人,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灯停 ,绿灯行”是人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 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D.“胜哥”见到红灯后停车,参与这一过程的反射弧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
2.如图是与缩手反射有关的神经结构,若医生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
B.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能动,但无感觉
C.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
D.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
解析:①表示由脊髓传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没有感觉,A错误;②表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B错误;③表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C正确;④表示由脊髓向下传的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只是大脑发出的命令不能执行。
答案:C 。
考点4:体温调节
例4:如图表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某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动物最不可能的是---( )
A.鲸 B.蝙蝠 C.麻雀 D.鱼
解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图中某动物体温的变化是一直线表示甲动物是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 ,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鲸、蝙蝠是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麻雀是鸟类,是恒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图中的某动物最不可能的是鱼。 故选D。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体温的控制》的课程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太恰当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
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和控制的
解析: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A正确;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B正确;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C错误;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D正确。 答案:C 。
1. “胜哥”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照条件,不能合成叶绿素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解析: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实验变量的原则,②与③做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故A正确;③中的青菜叶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无法合称叶绿素,所以表现黄色,故B正确;④与①做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故C错误;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与②③④做对照作用,故D正确。 答案:C 。
2.“胜哥”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几小时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解析: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A正确;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B错误;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生长,C正确;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D正确。 答案:B 。
3. a、b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50克,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是糖尿病患者
B.a在1—2小时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
C.b代表正常人
D.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
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80-120mg/dL,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从曲线看出,a应该表示正常人的,b表示糖尿病患者的,AC错误;正常人饭后1-2小时,由于大量吸收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可合成糖原,转化成氨基酸等非糖物质,B正确;b在2小时后下降主要是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糖,D错误。 答案:B 。
4.“胜哥”做了如下实验,那么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
2 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 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A.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 B.胰岛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
C.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中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胰岛素的功能和对照实验的分析。AB两组实验的变量是胰岛素,根据实验结果,注射胰岛素能够使小鼠出现与对照组不一致的一些症状,这些症状能随着注射葡萄糖溶液而缓解,可见注射胰岛素能够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A、B、C虽然表述的也是科学事实,但是与本探究实验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答案:D 。
5.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解析: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A正确;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反射传导的顺序e感受器→d传入神经→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C正确;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b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正确。 答案:B 。
6.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科学视频《膝跳反射》,它可以用来检测相关反射弧是否完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小锤应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B.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⑥→④→B→③→⑤
C.若①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击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D.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解析:膝跳反射实验时,小锤叩击的部位是膝盖下面的韧带,A正确;完成膝跳反射的途径⑥是感受器(位于膝盖下方的韧带),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④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B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③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⑤效应器引起反射;由此可见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⑥→④→B→③→⑤,B正确;若①上行传导束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击后能完成膝跳反射,因为反射弧是完整的,但是不能产生感觉,C错误;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属于简单反射,D正确。 答案:C 。
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不一定能产生反射,还得有适宜的刺激,A错误;图示中B上有神经节,因此B是感觉神经即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E神经中枢,因此眨眼反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正确的应是:A→B→E→C→D,B错误;图示I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分为上行传导G和下行传导F,产生痛觉的部位是H大脑半球,皮肤内只有感受器,而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当你的手被刺着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G白质内的上行传导束→H大脑半球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F白质内的下行传导束→C传出神经→D效应器,C正确;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若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小脑结构受损.而G上行神经不是小脑,D错误。 答案:C 。
8.如图表示的是“胜哥”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解析: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错误;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正确;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
答案:A 。
9.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小科、小闹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
A.小科处在安静状态,小闹处在运动状态 B.小科、小闹都处在安静状态
C.小科处在运动状态,小闹处在安静状态 D.小科、小闹都处在运动状态
解析: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为内脏,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A 。
10.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浙教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课程后想出了许多使植物“朔形”的方法,那么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长(如右图)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B.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它受单侧光照射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解析: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和向水性、向肥性,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会看到浇水施肥一侧的根长得旺盛,而植株不会向右上方生长.故A错误;植物的叶有向光性,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其单侧(光源位于右上方)照光,幼嫩植株会向有光源的右上方生长.故B正确;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也能达到目的,故C正确;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问后再正放,也能达到目的,故D正确; 答案:A 。
11.如图为“胜哥”在野外考察时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人被蔷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
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
D.若某人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此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
解析: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的反射,A正确;当手受到蔷薇刺伤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B错误;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手指被蔷薇针刺扎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导途径为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C正确;图示⑤是传出神经,如果此处受损,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就不会沿着传出神经传到③效应器,但神经冲动会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脑,脑中有躯体感觉中枢,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会出现缩手这种现象,D正确。 答案:B 。
12.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
C.幼年时期,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呆小症
D.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性试题。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故A错误。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由轴突和树突两部分构成,故B错误。幼年时期,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而不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故C错误。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并且生长素具有向光一侧分布少,背风一侧分布多的特点。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向光的一侧生长得快,结果,茎就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故D正确。
答案:D 。
13.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胜哥”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解析:该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从这个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所以A符合题意;如果研究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还需设置对照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方分别用锡箔罩住,所以B不符合题意;本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光照所以C不符合题意;本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光照所以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
14.植物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胜哥”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C.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D.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向右弯曲生长(或弯向光源生长);戊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
解析: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A正确;乙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B正确;戊装置中,幼苗左侧含有生长素,向右弯曲生长,甲组实验中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两侧分布均匀,直立生长,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C正确;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丁组直立生长,戊含生长素的一侧生长快,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D错误。 答案:D 。
15.呼吸道感染、皮肤损伤等都易引起发热,发热其实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目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2)根据有关酶的知识,简述持续高烧带来的危害: 。
解析:(1)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内。(2)食物的消化需要消化酶的参与,而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和高温都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人体在发烧时,过高的体温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因此持续高烧往往伴有消化不良。
答案:(1)37 体温调节中枢 (2)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因此持续高烧往往伴有消化不良。
16.“胜哥”告诉同学们:“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当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就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________ 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_________的整体。
解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题干中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 答案:反射弧 神经系统和激素 统一。
17.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 ,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______,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_______,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________。
(2)乙图是在________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________,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解析:(1)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因而上升,同时起到了增强发散体热的作用。(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
答案:(1)较高 升高 增多 (2)寒冷 减少 。
18.我国是地震多发国,某次地震后,小王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甲 乙
(l)医生用棉棒刺激小王的足底皮肤,小王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图甲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医生在检查小王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小王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 。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小王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那么BC段变化的原因是 ,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4)当医生对小王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小王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参与上述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解析:(1)图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所以完成该反射的途径为: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因车祸受伤的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地鼻尖,是小脑受伤的缘故。(3)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用。(4)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的反射。
答案:(l)5→4→3→2→1 (2)小脑 (3)胰岛分泌胰岛素 (4)大脑皮层 。
1. (2021.衢州)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 以扭转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导致身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考点: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影响人体生长的激素是生长激素; 故答案为: C 。
2. (2021湖州)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手臂中的神经
考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如:缩手反射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 ,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 , 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由图可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
3. (2021湖州)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考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1)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上,原因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 -段,是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 -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小肠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后血糖含量上升。
(3)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鸟素分泌将增加,正常人胰岛素浓度会随着血糖的升高而上升,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分泌量下降。
A.根据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图可知,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A不符合题意;
B.食用含淀粉的食物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由于该时间段在消化道的小肠内淀粉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并完成了吸收过程,不符合题意;
C.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导致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加速了血糖的分解,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 C不符合题意;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引起的,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4. (2020 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 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非条件 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1.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参与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不需要大脑参与,由脊髓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2.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四肢与躯干部位受到的刺激能通过脊髓传导到大脑形成感觉。
根据题中信息”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 说明非条件反射能完成,以脊髓为神经中枢的反射弧结构是正常的,所以乙、丙、丁结构正常.感是大脑形成的,应该是图示中脊髓中的.上行传导索甲出现了损伤,刺激无法传到大脑估不能形成感觉, A选项正确。故选:A 。
5. (2020 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考点:器官和系统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体温的控制 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1.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C ,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2.人体是一一个统-的整体,当人在运动时,人的代谢速度加快,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工作也相应加强;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稳定。进食后,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血糖含量上升,此时胰岛分泌出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4.进入青春期,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A.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叙述错误,A正确;
B.人体是一一个统一的整体,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叙述正确,B错误;
C.正常人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叙述正确, C错误;
D.青春期, 性激素能刺激第二性征的出现,叙述正确, D错误。故选:A 。
6.(2020.湖州)下列是人体内某些器官的自述,符合事实的是---( )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心脏和血管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1.心脏瓣膜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血液倒流; 2.经肾小球滤过作用之后,能形成原尿,再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之后形成终尿也就是尿液;3.胃酸具有多种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蛋变性,易于分解;杀菌作用;反馈性抑制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可促进胰液、胆汁、肠液的分泌和胰泌素、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胃酸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4.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分脊髓和脑。
A.图示心脏中的瓣膜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作用, A错误;
B.肾小球有滤过作用,经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 B错误;
C.胃腺能分泌盐酸,盐酸能杀灭细菌,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正确;
D.控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有脑和脊髓, D错误。 故选:C 。
7. (2020 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1.皮肤血管舒张后能使血流量增大;2.汗波蒸发能带走热量有利于散热;3.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能产生热量,这种收缩减少后产生的热量减少;4.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肾上腺素可以增强心脏活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 , 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A:效应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可使散热增加,判断正确, A错误;
B :效应②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发能带走热量,有利于散热,但不可使产热减少,判断错误, B正确;
C :效应③骨骼肌收缩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 C错误;
D :效应④甲状腺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人体产热,激素减少后可使产热减少,判断正确, D错误。
故选:B 。
8. (2020 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完整反射弧结构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般为一 些肌肉或腺体。由图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手部热感受器e-→传入神经b→脊髓处的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手部肌肉
a,完成缩手反射。所以e应该是指感受器。由图乙反射弧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反射弧的起点应该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与①对应, A选项正确。故选:A 。
9. (2020 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 .水分平衡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C ,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C ,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根据体温调节的知识可知,流汗可带走热量,主要是维持人体的体积平衡, A选项正确。B、 C. D错误。
故选:A 。
10. (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 +效应器一+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裤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C ,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C ,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由题意可知,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C ,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所以B汗液分泌增加正确, B选项正确, A. C、D错误。 故选:B 。
11.同一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的科学道理。如图为某同学在不同情况下手背的对比图,乙图中鼓起的血管是 (填血管名称)。关于血管鼓起的成因可能有: 。
Ⅰ.血液流动是 (选填“单”或“双”)向的,当手腕或前臂处血管被挤压时,血液流动受阻,血管鼓起。
Ⅱ.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为加快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血管 (选填“舒张”或“收缩”),血流量增大,血管鼓起。
考点:心脏和血管 体温的控制
解析:静脉是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脏的血管,常同相应的动脉伴行,数目比动脉多,管径较粗,容血量多。体温调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手背上鼓起的血管是静脉;当手腕或前臂处血管被挤压时,血液流动受阻,血管鼓起,说明此处血波流动是单向的; 当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散热也会增加,这时血管会舒张,从而增大血流量,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静脉;单;舒张。
12. (2021 宁波)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_______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
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__________ (填序号)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
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这里的可燃性气体是__________。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能量转化是指各种能量之间在一定条件 下互相转化过程。-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1) 电瓶车自燃过程,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内能(或热能) ;
(2)感受器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而图中的电瓶车识别预警摄像头起到的作用类似感受器;
(3)水电解产生氢和氧两种气体,有可燃性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 (1)内; (2)①; (3)氢气(H2)。
13. (2021宁波) 2021年5月22日13 : 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1) 人体体温降低,说明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无法维持恒温;
(2)失温施救措施可以从产热和散热两方面考虑,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这样可以让失温者体温慢慢恢复;增加热的措施有: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减少散热的措施有:增加衣物;更换湿衣服;寻找遮挡的场所;对于心肺功能衰竭的失温者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故答案为: (1)小于; (2)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从增加产 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14. (2021 杭州)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人体往往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如:
(1)长期居住低海拔区域(如杭州)的人刚进入高海拔区域(如青藏高原)其呼吸频率将________, 以适应氧气稀薄的高原环境。
(2)人体从常温环境进人低温环境中时,皮肤血管的管腔将_________从而降低皮肤温度,以利于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从常温进入高温环境中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将____________, 以利于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4)人们从明亮的环境进入黑暗的场所,眼球的瞳孔将___________以增加进入瞳孔的光线适应黑暗的环境。
考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体温的控制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1)当海拔高度越高时,气压力就越低,空气变的较稀薄,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
(2)低温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 低海拔地区氧气含量高,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低,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区,要加快呼吸。人在低温环境,为了减少散热,减小血管官腔的面积,可以减少散热。
(3)肾对水有强大的调节功能。体内缺水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体内水过多时,肾排水量增加。人在高温环境,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不足,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可以减少尿液,来维持身体内盐水平衡。
(4)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眼球的瞳孔可以控制进光量,瞳孔越大,进光量越多,瞳孔越小,进光量越少。外界环境黑暗,所以进光量比较少,所以要增加进光量,瞳孔要变大。
故答案为: (1)变快(2)变小(3)增强(4)大 。
15. (2021 金华)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 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______的功能。
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反射传导的顺序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2)手臂受到刺激,手会立即缩回来并感觉疼痛,此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这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能将神经冲动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表明脊髓(白质)具有传导功能。
故答案为: (1)效应器(2)传导。
16. (2021 丽水K) 2021年4月18日,半程马拉松赛在遂昌湖山乡开跑。请回答:
(1)运动员在奔跑时感到小腿酸胀,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细胞_______呼吸引起的。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_____散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体温的控制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1) 运动员奔跑后小腿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2)体温恒定是产热等于散热的结果;
故答案为: (1)无氧; (2)等于 。
17. (2021 嘉兴)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 (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其叶片 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襄。
(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襄时,襄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_______ (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襄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襄,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 猪笼草属于______。
考点:生态系统的成分 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根据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特征解答.
(2)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猪笼草的捕虫囊接收到昆虫落入的刺激后,产生囊口的囊盖合拢的运动,这是属于猪笼草的感性运动。
(2)猪笼草属于植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答案为: (1)感性 (2)生产者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