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Scraino基本语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的学习,用以巩固学生前面学过的移动、重复执行、条件判断等基本语句的知识。学习侦测模块中的“碰到角色”和“碰到颜色”等积木的使用方法以及与条件判断积木的综合运用,内容难度相对较高,但趣味性强、实用性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Scraino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编程特别感兴趣,学习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学习程序设计时间较短,程序设计数量较少,因而学生对程序的分步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其次,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对于“如果……那么”和“侦测”积木的使用可能会不太熟练,影响编程的效率;最后,因为学生的微机水平层次不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侦测”模块中个积木的作用,熟悉“碰到颜色”“碰到角色”等积木的作用,并能使用它们设计简单的程序。
过程和方法
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思维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侦测”模块中积木中的应用,体验人工智能的简单实现方法,增强学生自己安全意识和保护行人的安全意识,鼓励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
教学难重点
重点:运用“侦测”模块中的“碰到颜色”和“碰到角色”两个积木编写简单的程序。
难点:“侦测”模块中的积木与重复执行积木、“如果……那么”积木的综合应用。
教学策略及方法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分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组织学生观看无人驾驶汽车视频。
活动一:汽车倒入停车位
观看汽车倒入停车位的过程。
小组讨论:要实现汽车倒入停车位,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用到哪些积木?
汇报交流,分解的任务及用到的积木。
任务一:添加素材。
任务二:汽车倒车。
任务三:检测到停车位上的白线,停车。
自主完成倒入停车位的操作。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程序。
活动二:多方侦测更安全
1. 观看多方侦测更安全的过程。
2. 小组讨论:在倒车的过程中,遇到行人怎么办?
3. 汇报交流,分解的任务及用到的积木。
任务一:添加素材。
任务二:检测到行人,停车。
4. 自主完成多方侦测更安全的操作。
5.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程序。
拓展练习
1. 观看汽车遇到行走的行人的过程。
2. 小组讨论:1.为角色“行人”设计程序,使行人在移动的过程中,碰到角色“汽车”后退150步并停止当前程序的运行。
2. 修改角色“汽车”的程序,当“行人”后退150步后“汽车”等待5秒再进入停车位。
3.汇报交流,分解的任务及用到的积木。
行人:
任务一:确定行人的初始位置。
任务二:行人移动。
任务三:侦测到汽车。
任务四:后退,停止。
汽车:
任务:等待。
4. 自主完成汽车遇到行走的行人的操作。
5.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程序。
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安全停车有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