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某科研所对四川盆地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下图中两曲线表示距离地面1米和3米高度的温度)。在低温季节,当地常利用风扇以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该茶园安装风扇提高温度,主要是通过( )
A.多云的白天开启,使上层暖空气下沉 B.晴朗的白天开启,使下层暖空气上升
C.多云的夜晚开启,增强仝气的保温作用 D.晴朗的夜晚开启,促进上下层空气交换
2.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示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下图是我国汉水流域某地空气温度与河水温度冬(1月)、夏(7月)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空气温度与河水温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热力性质差异 B.太阳辐射差异
C.人类活动方式 D.海拔差异
4.人们利用气温与水温的差异,为生活服务。就理论上而言,利用效果最好的是( )
A.冬季利用河水供暖 B.冬季利用河水制冷
C.夏季利用河水降暑 D.夏季利用河水供暖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图,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为2hpa。完成下面小题。
5.若要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标注气压值,则下列标注正确的为( )
A.①1000hpa B.②1012hpa C.③504hpa D.④510hpa
6.若图示的气压分布状况仅受到地面热力差异的影响,则( )
A.①处可能位于大城市郊区 B.②处可能盛行下沉气流
C.③处不可能位于陆地上空 D.④处此时不可能吹南风
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示暖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下左图为太平洋某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下右图为该地所在经线海域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和该地所在经线每年6月至9月海雾频发南界移动的方位
分别为( )
A.西南北 B.西南南 C.东北北 D.东北南
10.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过大,水汽不易凝结 B.风力过大,水汽容易蒸发
C.风力过小,利于水汽输送 D.风力过小,太阳辐射偏弱
下图为北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洋流①的名称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南赤道暖流 D.北赤道暖流
12.关于洋流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欧洲西海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B.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有关
C.减缓海轮由北美到欧洲的航行速度
D.大西洋西部海域污染物不会扩散至东部海域
根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4.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无固定空间位置 B.连续但不规则
C.主要由岩石组成 D.主要由气体组成
下图是国家海洋局海温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16.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滇中引水工程主要用于解决滇中地区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水源来自金沙江,全程以自流为主。该工程于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如图示意滇中引水工程线路,表示意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市、州 丽江 大理 楚雄 昆明 红河 玉溪
平均引水量/亿立方米 0.22 3.42 3.75 16.7 4.92 5.03
占比/% 0.65 10.04 11.02 49.06 14.45 14.78
17.从水循环的环节看,滇中地区面临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小 ②蒸发旺盛 ③下渗较强 ④径流速度缓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各市、州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主要考虑( )
A.距水源地远近 B.局部地形地势 C.经济发展规模 D.人均消费水平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2月22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并引发海啸,在其后几天多次喷发,形成数百米至数千米火山灰气柱,火山灰弥漫时,雅加达附近昼夜温差变小。
材料二:图1为“爪哇岛局部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
(1)图2中D为____辐射,属于____波辐射;D进入大气层主要被____(E)、____(G)、____(F)三种作用所削弱,仅50%左右到达地面。
(2)图2中A表示____辐射,为____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主要来自____,试分析火山灰弥漫时,雅加达附近昼夜温差变小的原因____。
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指出绿洲与邻近沙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方向____,并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
(2)指出06时~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____,并分析原因____。
(3)分析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
21.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合理应用大棚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蔬菜供应的品种和产量。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对于____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但对于____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
(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中不同的辐射,请写出这三种辐射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可以得出____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
(4)大棚温室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产的蔬菜,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日变化图。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1)比较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2)绘制材料中“某时段”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在下图线段上)____,并解释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____。
(3)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A 7.A 8.C 9.A 10.A 11.D 12.A 13.D 14.B 15.A 16.D 17.C 18.C
19.
(1) 太阳 短 反射 吸收 散射
(2) 地面 对流
(3) 软流层 大气烟尘增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増强,气温较髙,所以昼夜温差变小。
20.
(1) 由绿洲流向沙漠 绿洲近地面气温低于邻近沙漠,绿洲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沙漠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 风力变大 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变大,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3)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绿洲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温度低。
21.
(1) 短波/太阳辐射 地面长波
(2)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3)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4)大棚里夜间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营养物质积累少,蔬菜质量差。
22.
(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2) 原因: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3)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绿色出行;使用清洁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