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子和原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17 21:01:37

文档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 冯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时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1、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2、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3、学生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实验准备】
仪器: 250ml烧杯2个,500ml烧杯7个,50ml烧杯14个、量筒2个、注射器2个、橡皮塞2个,试管7支,胶头滴管7支。
药品:品红、100ml酒精、100ml硫酸铜溶液、浓氨水、酚酞、蒸馏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投影】古诗《咏梅》,提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疑惑。【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生朗诵,思考,存疑。 通过回忆小学学过的古诗,勾起学生对该古诗的再认识,继而提出疑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假设猜想,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展示】花圃、加油站图片,提出你会感觉到什么气味?【出示】氨水,要求闻气味,并用图示表示“闻到的氨气的过程”。归纳学生的想象,提出猜想:物质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过渡】许多科学家在很久以前就对物质的构成进行了探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提问】原子和分子真的存在吗?【展示】苯分子和硅原子的图像【板书】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原子和分子是真实存在的【过渡】作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他们有什么典型的特征呢?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探究。【板书】2、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学生观看后回答学生闻氨气,展开想象,绘图,交流,展示。学生感悟学生反思学生观看后回答:原子和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后续猜想的铺陈。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想象,并动手绘图,引发学生对物质微粒性的认识。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精神。通过反问将学生带入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又展示事实图片,使其顿悟。
环节三:探究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合作探究】 【布置任务】阅读两个材料,并思考:上述材料为分子的哪些基本特征提供了依据?【板书】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实验】不同温度下品红的扩散现象。【提问】1、品红为什么要扩散?2、品红扩散的速率不同说明了什么?【板书】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投影动画】不同温度下水分子运动的速率不同。【过渡】分子真的在不断地运动吗?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小组实验【准备实验1】演示【准备实验2】演示【验证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进行解释。【过渡】1+1=2 吗?【实验】1、酒精与硫酸铜溶液混合。1+1<2,为什么?【投影】酒精与硫酸铜溶液混合的模拟动画【板书】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实验】2、用注射器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安排一名学生操作实验(要求用相当的力)(介绍)同一物质不同状态,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展示】动态图片展示固、液、气三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归纳】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思考,得出: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后得出: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学生观看,体会。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学生观察思考:100ml+100ml=200ml 观察、理解得出:③分子之间有间隔由学生参与实验,谈感受:不同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一般地:固态<液态<气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利用动画将微观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准备实验为验证实验:“氨分子运动现象”——作知识铺垫。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和交流的能力。将学生带入疑惑。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崭新”认识。让学生观察现象、理解动画,体会科学的奇妙。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加“一般地”是为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环节四:运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及时训练】 【照应】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咏梅》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训练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解惑:是由于花粉分子的不断运动。学生自主练习 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及时训练,巩固已学知识。
环节五:回顾与总结 【布置任务】由学生谈学习收获 学生畅谈 通过学生反思学习所得,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原子和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古诗《咏梅》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而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利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此类现象。
在进入新课后,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看图片、闻气味、展开联想、描绘图示等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在感知物质是由一些微观粒子构成的之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分子和原子的事实图片”强化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一事实。
在探究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均是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流程来实现,特征一,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特征二和三,先是让学生感知实验,再应用实验验证,同时运用动画作为支撑,帮助学生理解。
在得出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的问题,同时也设置了“及时训练”来巩固所学。
最后,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咏 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假设猜想,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闻氨气的气味
请展开联想,用“图示”表示“闻到
氨气的过程”。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 1)原子和分子真的存在吗?
(2)分子(或原子)有哪些基本特征
A.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得出
特征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思考得出
特征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准备实验1:向20ml水中滴加5-6滴酚 酞,
观察溶液是否变色?
准备实验2:取5ml酚酞溶液滴加少量浓氨水,
观察溶液是否变色?变成什么色?
验证实验:如图 ,烧杯A:酚酞溶液,烧杯B:20ml浓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解释
C.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思考得出
特征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时训练
1.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的变化
2.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
①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②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③酒好不怕巷子深
5、总结反思
诗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酚酞溶液
A
浓氨水
B(共14张PPT)
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冯倩
2012年10月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________
②分子在不断地_________
③分子之间有_________
很小
运动
间隔
回忆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点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
二、分子可分为原子
1、氦由________构成;
2、氮气由________构成;
3、水由____________构成
4、过氧化氢由____________构成
5、铁由____________构成
氦原子
氮气分子
水分子
过氧化氢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其中,金属、稀有气体、一些非金属固体(碳、硅、磷、硫)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铁原子
水的蒸发
分子有没有发生变化?
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水通电分解
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原子呢?
结论: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但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者分子的运动速度可能有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原子呢?
液氧什么颜色?氧气液化成液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氧气的物理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吗?
结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1、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梳理: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处于不断运动中,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不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变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再分,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C
练习:
2、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几十平方公里内很多人中毒。这说明了(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碘受热升华 B.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C.铁矿石磨成粉末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B
D
讨论
有人认为“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有人认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因为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微粒,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重)。对吗?为什么?(共19张PPT)
欢 迎
走 进 化 学 世 界
咏 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冯倩
2012年10月
走过花圃,你会闻到花香。
在这里,你会感觉到什么气味?
闻氨气的气味
小资料
氨水,无色液体,易挥发,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又形成氨水。
物质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猜想:
展开联想……
用图描绘……
道尔顿
阿伏伽德罗
汤姆逊
研究微观粒子的先驱
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物 质
构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
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字样的文字
分子和原子真的存在吗?
1、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
原子
2、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阅读材料一:一滴水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阅读材料二:我是一个水分子, 我的质量只有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3g重。小数点后有22个“0”哦!
思考:上述材料为分子的哪些基本特征提供了依据?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取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品红为什么要扩散?
2、品红扩散的速率不同说明了什么?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实验
水______使酚酞变色,氨水_____使酚酞_____。
不能

变红
20mL水
A
滴5~6滴酚酞
准备实验1
滴浓氨水
准备实验2
【分子运动现象】
现象
解释
观察发生的现象
酚酞溶液变红
烧杯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验证
实验
酚酞溶液
A
浓氨水
B
实验
1、酒精与硫酸铜溶液混合
2、用注射器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不同物质分子之间间隔不同;
同种分子不同
状态,分子之间的间隔也不相同。
2、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地
【归纳】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________
②分子在不断地_________
③分子之间有_________
很小
运动
间隔
咏 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的变化
及时训练
2.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
①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②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③酒好不怕巷子深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回顾与总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 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