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一些常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会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会区分不同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电流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连接电路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难点:掌握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和技巧;正确理解电流的概念和规定电流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推理概括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电源(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新课问题引入:
探究活动1:
(1)如果用金属导线把A和B两验电器连起来,会看到什么现象?
(2)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为什么张开一定的角度就不再继续增大了
(3)你能让桌上的小灯泡亮起来吗
二、探究
新知一、电流(I)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
4.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探究活动2:利用实验器材探究,若想获得持续电流需满足什么条件?
5.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
新知二、电路的构成
1.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电路。
(1)生活中的用电器:
(2)各种开关:
新知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器。
2.断路(开路):电路中如果某处被切断,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流过,这种情况叫断路。
3.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通路 开路(断路) 短路
接通的电路。 断开的电路。(断开指断开开关、导线松脱、电灯等烧坏……)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
电路中有电流, 通常能供用电器正常工件。 电路中无电流。 电路会有极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探究活动3:用导线将小灯泡左右两个接线柱连起来,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新知四、电路元件的符号
交叉不相连接的导线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断开的开关
合上的开关 电源 电动机
新知五、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提供电能的_______、消耗电能的_______、控制电路通断的_______和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_______四部分组成的。
2.根据下面左边的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在连接实物时,开关应_______。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不经过_______ 而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在一起。
4、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
1.电流:概念、规定的方向 2.电路的构成及各元件作用 3.电路图
(二)基本技能 会正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五、知识延展
思考题:
1.了解干电池构造,电源能量转化。
2.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班内利用自制小报展示)
六、作业布置课本:P40动手动脑学物理1~5
板书设计
§15~2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I)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
4.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5.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
二、电路的构成
1.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
2.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指断开开关、导线松脱、电灯等烧坏……)
3.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四、电路元件的符号
五、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电源:为电路
提供电流。
开关:控制
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
其他形式的能量。
导线:是连接各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电灯
负极
正极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