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专家呼吁: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多多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多些快乐。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这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许多学校的教育被专家给带坏了。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现在,《校园文学报》的“我和我的家乡”栏目正在举行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该栏目的征文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家乡文化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
习近平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感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这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学生应该担负的责任。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识,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劳动因低端、高端之分而呈现不同的价值;有人说,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或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精彩的生活,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每个人心目中的“精彩”又是不一样的,甚至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理解的“精彩”也不尽相同。
请以“不一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中学、涟水中学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画面,让无数观众感动泪奔。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最后,被凶残的敌人以乱刀砍死,牺牲时年仅29岁。不久陈乔年遭叛徒背叛不幸被捕。牺牲前,陈乔年却仍然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牺牲时,陈乔年年仅26岁。
材料二:“痛苦到极点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时隔近5年,神舟十二号作为我国最新一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正在太空平稳飞行。这也让人再次回想起18年前杨利伟首次飞天时的那一“未知时刻”。
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一文中透露,自己在升空时经历了“黑暗26秒”,身体的极度不适让其感觉“就快要牺牲了”,回到地球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后续其他战友安全进入太空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网友纷纷在评论区表达对中国航天员的敬佩之意——“刺激”、“震撼”、“看完才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之为英雄”。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许多像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年轻人,为了家国不懈奋斗。在和平崛起的时代,有许多像杨利伟这样的人敢为人先。他们才应该是当代青年应该追逐的精神偶像。
在这样一个追星的时代,追什么样的星,关乎个人选择,也关乎社会价值取向。请你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所思所想。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专家呼吁: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多多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多些快乐。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这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许多学校的教育被专家给带坏了。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松弛有度才是快乐教育
你是在惊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你还是在批评中国的教育惨无人道 抑或是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狂风卷集乌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那么,怎样的教育模式才是最正确的呢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规律应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而松弛有度便是快乐教育。
时代的洪流永不停息,天才层出不穷 。
世界著名的美国华尔街,连“扫厕所"都是研究生学历。甚至于街头的乞丐,都有可能是某著名大学的毕业生。“这个时代是这样,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站稳脚跟,我不得不去逼他们”这恐怕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想法,在我看来,这一点都没错。近年来,江苏台的大型益智类节目《最强大脑》引起了不小的哄动。一个个选手都天赋异禀,能力非凡,这究竟是必然还是使然 “十六岁高考707分,被清华录取,十三岁获得国际物理学奖……
毫无疑问,这个时代稀缺的不是天才,更可怕的是,还有一些人在拼了命的努力。著名的外交学丘吉尔在被问到成功的秘谈时,丘吉尔回答了三句话:一、始终努力;二、始终始终努力;三、始终始终始终努力。那么我认为,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便是必然。
教育的压力日益繁重,孩子叫苦不跌。
近来的“衡中教育”模式大行其道,将孩子们压榨得叫苦不跌。将人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将孩子们的身体逼到了极限。这种为高考应运而生的模式,便是现如今中国高中的的面貌展现。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不段施压”手段是“题海战术”。那么这样的教育模式,必定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坐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这本是正常的生活,而今却无不是一种奢望。父母都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教育从娃娃抓起,可他们是否喜欢。本应放肆玩耍的年纪,却被书本禁锢。他们是否真的见过?“留连戏蝶时时舞”,听过“自在娇莺恰恰啼”。故过度教育,天性枷锁。
释放天性,遵循成长规律,关注孩子的内心,也许比过度教育更成功。
新闻上常常出现某高校学生,不堪学习压力, 跳接自杀。这样的结果是“压榨式教育”的必然结果。所以我认为在高中时期将压力和学习调配好关系,才是可行久道。
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呢?法国,约有十多个文学家获得过诺奖,发展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法国的教育模式是选择自己的兴趣,钻研自己的专业。诚然,有松有弛的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模式。正如教育学家易中天曾言:若一味施压,打造的时代产物中的孩子,不管是否善良正直,这终将是教育的失败。
瀚海墨香,待孩子慢慢品过;山川河流,待孩子慢慢踏遍;要相信,适合的教育,松弛有度的快乐教育,才符合教育规律,才会塑造最好的人才!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现在,《校园文学报》的“我和我的家乡”栏目正在举行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该栏目的征文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写一篇《校园文学报》的“我和我的家乡”栏目的征文。
写“我和我的家乡”可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风土人情,可以写邻里关系、生活方式,可以写古迹文物、美食特产、历史文化,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根据材料的引导,最好是写正面的东西,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其次,要注意是给“我和我的家乡”栏目投稿,栏目名称不仅有“我的家乡”,还有“我”。在写作时不能仅仅介绍或描写家乡的特点、景物等,更要突出“我”的存在,一是表达“我”对于家乡的深厚情感,二是表达“我”要为“我的家乡”做些什么。
此类文章适合写成散文,除了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家乡的内容来写,更要在字里行间饱含对家乡的感情,语言要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
立意:
1.以我之力,让家乡更美丽。
2.拿什么报答你,我美丽的家乡。
3.永生难忘故乡情。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牵动我心的声音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又一次听到了那“镗、镗”的破锣声。那是在遥远的岁月里牵动我心的声音。
阿婆寄住在我们院子的停车场里。在一个潮湿阴暗的角落里,一个不过一个房间大小的用烂木头随意搭建的小“房子”便是她的家。阿婆年纪很大,但没有人知道,更没有人去问她具体的年龄。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她的头发已尽斑白了。阿婆给我的印象只有枯瘦的身形、黑黄而干瘦的脸颊以及额头上爬满的皱纹了。倘使说她在我记忆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那一定要数回荡在院子里“镗、镗”的破锣声了。
是的,破锣声。阿婆无儿无女,老伴早亡,终日以收破烂为生。那个布满铜锈的缺了一角的破锣,据说是她从某音乐学院库房门口的垃圾箱里捡来的,只有一只。所以每次她在楼下收废品的时候,她都用一只旧勺子敲着锣。
阿婆养了一只流浪猫。那是她在翻垃圾箱时在垃圾筒旁发现的被遗弃的小猫崽。她心一软,就抱回家养了。每天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把猫喂饱了。那只小猫很可爱。所以每当楼下传来“镗、镗”的锣声时,我和小伙伴们都知道是阿婆带着猫来了,连忙跑下去看猫。每当这时,阿婆那沟壑纵横的脸上都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停下来看我们逗猫玩。
日子就在“镗、镗”的锣声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直到有一天,锣声突然消失了。
终于有一天,我在楼上正在郁闷地踱步,突然楼下传来了熟悉的“镗、镗”的锣声,但是这次却显得如此虚弱无力。我连忙像往常一样跑下楼去看阿婆和小猫。然而这次,我却在距离阿婆很远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这还是我曾经认识的阿婆吗?她步履蹒跚,仿佛每迈一步都用尽了全身的气力。原本就瘦黄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右眼肿了,脸上、身上、手上都有道道血痕。她喘息着,迈着步,艰难地一下、一下地敲着锣。“镗、镗”的锣声似一块块巨石,沉沉的砸在我的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的心、我的灵魂都在跟着这生命与灵魂的绝响颤抖着、牵动着,说不出话来。阿婆看见了我,依然笑着,笑着,直到她的背影渐渐远去……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阿婆,也是最后一次听见这破锣声了。后来听大人讲阿婆为了救被无赖勒索的少年而被暴打了一顿,可爱的小猫也被无赖活活摔死了,只剩下了一只染满血迹的、缺了一角的破锣,还有那无力的锣声……
后来,有人说那锣声永远消失了。
再后来发生的事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是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那段遥远的岁月里,那破锣声曾牵动我的心……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家乡文化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
习近平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感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这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学生应该担负的责任。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识,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组成。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共有两段文字,两段文字的共同话题是“家乡文化”。第一段指出家乡文化的意义,是“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同时将“家乡文化”这一宏大概念具象化,列出家乡文化的载体,可以是自然风物,可以是人文景观,可以是生活体验,可以是生命印痕,可以是旧有的记忆。第二段指出留住家乡文化的方式,可以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可以感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可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由此可知,本次作文与“家乡文化”有关。
然后分析写作要求。
“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识”,可以选取家乡有特点的风物或者能彰显家乡气质的人来写,写出其独特的风格,并把对家乡的热爱融注于对风物、人文的描绘之中,通过对家乡风物人文的介绍,不仅让读者能明白这一风物人文的独特之处,而且能透过对风物人文的描绘探寻到家乡这一方“独特水土”的特殊味道。
“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要求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描绘记叙,更应探寻家乡文化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怀、独特气质,或者将家乡文化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思考其中落后消极的因素以及该如何更好传承发扬家乡文化。
文体上来看,本次作文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写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些片段,展现家乡的自然、人情之美;如写议论文,可以将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将自然风物与背后的历史文化结合,展现家乡文化的人文底蕴。
立意:
1.用温暖的笔触记录家乡文化。
2.文化是家乡振兴的灵魂和根脉。
3.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4.让青山绿水永存,唤他乡游子回归。
5.风物有信,文化有味。
6.探家乡之美,寻文化之根。
7.热爱美丽家乡,传承乡土文化。
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劳动因低端、高端之分而呈现不同的价值;有人说,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或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职业无贵贱,劳动无等级
大学生去餐厅当服务员丢人么?送外卖的低人一等么?农民工下班穿着沾满尘土的制服会被笑话么?我的答案是,职业无贵贱,劳动无等级。
正如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小虹所言:“依靠自己的双手减轻负担,一点都不丢人。”社会无疑是有分工的。在繁忙的都市,有月入过万的白领,有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人,有在高温下搬运砖块的农民工,无论是白领、工人还是农民工都无关人的身份等级,更不能为歧视正名。正如驻扎西藏的边防战士所言:“每一份职业都有其责任,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人坚守。” 贫困大学生、外卖小哥、农民工都是组成社会的一份子,不能扣“帽子”划分等级。
劳动歧视之所以长久存在,是人们无形中被职业歧视的风气感染了。
“书读得不好只能搬砖”“我考不上,准备去送外卖了!”这些流行语或许只是一句网友的调侃,却暗含着对农民工、外卖员的劳动歧视。“搬砖”“送外卖”成了贬义词,我们给劳动装上了等级的“标签”。其实,职业无分贵贱,劳动更不分大小、等级。当下,部分学生奉承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热爱攀比却缺乏劳动意识,这才是应该批评的。
如果任由劳动歧视的风气肆意滋长,平等观念则会消失殆尽,和谐社会的建设则无从谈起。
高楼大厦不是平地而起,经济腾飞也并非靠一人之力,革命胜利、改革开放之成果,乃是万千劳动群众托举起来的,也是万千群众辛苦创造出来的。叔本华有言:“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的确,劳动无贵贱,身份无贵贱,灵魂更无贵贱,比起荣华富贵,锦衣玉帛,通过自己双手获得的报酬,更能让人心安和舒适,一点儿也不丢人。
靠自己劳动挣钱,有什么可丢人的?有什么不好意思呢?又有什么好笑呢?倒是那些嘲笑别人的人应该反思。当我们嘲笑别人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要去餐厅做服务员去送外卖的,如果有人嘲笑我们,我们又会怎么想呢?
让普通劳动者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止于为她们口头打call,在朋友圈为她们点赞。这种尊重应是对他们从人格到劳动价值、待遇、保障等全方位的肯定和改善。用评定职称的政策给劳动者予尊重,定能激励各路能人,在奋战“十四五”中自强不息,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自身努力,带动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成长为社会发展的“带头人”“领头雁”。
某位哲学家曾言:“当我们歧视他人、嘲笑他人时,倒不如想想我们自己创造了什么!” 的确,请尊重每一份职业,请尊重每一滴汗水,请尊重每一个为实现梦想而辛勤劳动的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精彩的生活,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每个人心目中的“精彩”又是不一样的,甚至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理解的“精彩”也不尽相同。
请以“不一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命题作文,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指出每个人都想追求精彩的生活。第二句话指出每个人对“精彩”的理解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变化。可称之为“精彩”的内容很多,材料中其实已经对之作了限定,那就是第一句话中的“精彩的生活”,学生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写,可以写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也可以写自己理想的生活,而不能信马由缰,随意为之。
题目为“不一样的精彩”,中心词是“精彩”,根据材料的限定,这里应该指的是“精彩的生活”。修饰语是“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这是考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不一样”的理解或许有以下三种:一是有特别的意义;二是人物的身份、处境、遭遇或生存状态与其所为、所属有一定的差距或反差,给人的感觉非同一般;三是与社会的主流思潮、生活方式等不相同。
考生可以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去叙述和描写现实生活中非同寻常的精彩故事,并由此抒发自己的生命体验,写出有内容、有情感内涵的记叙文。但是只有将“不一样”和“精彩”二者兼顾,才能符合题意,切中要害。要注意记叙文的文体要求和细节描写的手法要求。
立意:
1.那精彩的一瞬,让我终生难忘。
2.初三一年,我有了与以前不一样的精彩。
3.我就是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中学、涟水中学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画面,让无数观众感动泪奔。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最后,被凶残的敌人以乱刀砍死,牺牲时年仅29岁。不久陈乔年遭叛徒背叛不幸被捕。牺牲前,陈乔年却仍然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牺牲时,陈乔年年仅26岁。
材料二:“痛苦到极点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时隔近5年,神舟十二号作为我国最新一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正在太空平稳飞行。这也让人再次回想起18年前杨利伟首次飞天时的那一“未知时刻”。
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一文中透露,自己在升空时经历了“黑暗26秒”,身体的极度不适让其感觉“就快要牺牲了”,回到地球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后续其他战友安全进入太空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网友纷纷在评论区表达对中国航天员的敬佩之意——“刺激”、“震撼”、“看完才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之为英雄”。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许多像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年轻人,为了家国不懈奋斗。在和平崛起的时代,有许多像杨利伟这样的人敢为人先。他们才应该是当代青年应该追逐的精神偶像。
在这样一个追星的时代,追什么样的星,关乎个人选择,也关乎社会价值取向。请你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所思所想。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时代明星展华光,理性追求共成长
纵观古今,历史上有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烈士,我们追而学之;光鲜亮丽的影视明星,我们追而求之;而今像杨利伟等这样的航天英雄,我们追而赞之。追求明星本无错,但关键在于我们该追什么样的明星?怎样去追?吾辈应以理性头脑辨别明星之高下,追寻真正的时代明星。
时代明星展华光,明星应传播正能量,树立好榜样。
明星是时代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更是我们追随的身影。但反观当下,多少“流量主播”“人气明星”以自身的人气向粉丝宣传甚至传播一些负能量的事物。这不仅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会带坏很多未成年人。可见,明星应发挥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以自身为模范影响教育他人。如不分昼夜挖掘油田,献身祖国发展事业的王进喜;舍生忘死,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感动中国人物中平凡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每一位英雄,他们都是真正的时代明星,是中国的“领头羊”。因此,时代明星应以榜样之态,引领社会。
时代明星展华光,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追随明星。
近年来,未成年的学生为“打赏”自己喜欢的主播花光家中全部积蓄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究其根本,是他们没有用理性的思维去追寻明星。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去追随明星的脚步,发现其优点,学习其长处,发扬其精神。如我们尊敬钟南山院士,就应学习他投身医疗事业,不辞辛劳的精神,而不是因他的儿子有一块名牌腰带就讽刺他奢侈浪费。亦如在证实李文亮医生所说为实时,我们应以挽惜、惭愧之意对逝者表达敬意,而非对之前诋毁他的人群起而攻之。凡此种种,皆是我们正确、理性对待明星的态度。健康社会,理性对待明星不可少。
时代明星展华光,国家应礼赞明星,使良好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
正如某省为迎接支援武汉的抗疫战士,以“水门”之礼赞赏他们;亦如习近平主席亲自为钟南山院士颁发荣誉勋章,国家应给予时代明星充分赞赏,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献身祖国、报效中华精神之氛围。吾辈青年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以吾辈青年之力量,助力中华复兴,助力中华腾飞!
时代明星是社会精神之向导,亦是我们追随之身影,吾辈应以理性之态度,跟随时代之楷模明星,续写中华民族之精神,鼎助中国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