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2 速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3.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4.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分析得出速度的概念,体会一些物体速度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应用。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规范物理计算的格式
三、教学资源:
纸锥 米尺 秒表 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一、引入 由飞机、摩托车、汽车比快慢引入 在不同时刻判断三者谁快 从学生的感受和已有的知识入手,使学生尽快进入研究状态。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设计情景使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 引导学生测纸锥下落速度,提出一些测量要求。 请同学汇报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回答两个纸锥谁运动的快。 为什么要用这种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该方法的物理依据是什么? 这就是物理上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能否给速度一个定义? 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各自纸锥下落的速度。 汇报实验数据,并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该方法的物理依据 学生讨论得出速度的概念 先从定性研究的角度入手。 因为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一般都会想到测速度以及怎么测,所以想让学生测并计算纸锥下落速度。不介绍速度概念。 对于学生的已有知识都知道怎么算速度,但为什么这样算可能就没有考虑过。同时这样让学生思考也是为了得出速度的概念。
三、小试牛刀 对打字速度下一个定义 学生完成 加深学生对此类比值法研究问题概念和单位构成的理解,也为以后遇到类似物理定义服务
四、感知一些速度 展示一些物体的速度 (蜗牛、猎豹、人、汽车等正常运动时的速度) 学生分析 通过一些数据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
五、大显身手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设计导火线的最短长度 小组讨论设计导火线的最短长度的方案 实际测量导火线的燃烧速度 计算导火线的长度 设计导火线长度的计算,是对前面速度计算的进一步升华。测导火线燃烧速度是让学生体会测量的必要性。同时学生的不规范计算也是为了下面将物理格式做准备。
六、物理计算 请学生对照书本例题自学物理解题格式。 请同学对比数学、物理解题格式的不同。 屏幕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 请同学练习一道题目: 汽车经过甲站是8时22分,经过乙站是9时52分,汽车的速度为60Km/h。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共同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 学生思考 学生完成 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大多还是习惯于数学的格式。速度的计算是初中物理第一出现计算题。所以想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形成一种规范化物理解题的习惯。
七、小结并布置作业 请学生小结 并留下课后探究题 1、如何更准确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 2、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3、可不可以用单位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 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本节课弱化了书本对纸锥测量的要求,也因为以学生现有的进度如果按书本要求(设计表格、多次测量等)时间要求较长。 让学生思考另一种比较方法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5.2速度
本节课设计的主要思路及过程:
1、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设计本节课的学习主要目标是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解题的规范。次要目标是速度的测量和应用。
2、对于速度概念的形成强化一种研究思路,使学生学会对物理概念研究形成套路。
(
应用速度解决问题
定性
判断
运动
有快慢
形成速度的概念
感知速度
规范格式
概念
问题
引入
定量
研究
学会测量
计算
) (
测量
速度
)3、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