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20:1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颍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 B. 出气 出奇不意 休憩 休戚与共
C. 淹没 湮没无闻 义气 意气相投 D. 刺骨 悬梁刺股 抱怨 以德报怨
2.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们是幸运的,风华正茂之时恰逢改革盛世,又怎能虚掷光阴呢
B. 2010年春晚结束后,全国观众经过一番评头品足 , 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C. 走私集团没费太大精力就把这些人都收买了,并使他们成为其中流砥柱。
D.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羊城万人空巷 , 人们都守在自家电视机前,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缉 (jī) 淬火 (cuì) 炽热 (zhì ) 挥斥方遒 (qiú)
B. 漫溯(sù) 绯闻(fēi) 拖累(lèi) 滂沱大雨(pāng)
C. 慰藉(jiè) 桎梏(gù) 场院(cháng) 锐不可当(dāng )
D. 租赁( lìn) 忤逆(wǔ) 剽窃(piāo) 一哄而散(hōng)
4.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 齐人未附 附:归附。
C. 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 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 《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 《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 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张总工程师在极端困难的________下,也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
②从他那斯文的气质和文雅的谈吐中,不难判断他是一个知识________的人。
③王局长只是随便地在下级送来的文件上画了个圈,并未写任何________。
A. 境遇 渊博 评语 B. 处境 广博 评语 C. 境遇 广博 批语 D. 处境 渊博 批语
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B.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骐骥,即骏马,“骐骥”也是骏马的称谓,赤兔、的卢也是有名的骏马。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即指黄河以南。古代以山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
C. 荀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D. 韩愈(768~824)字退之,中唐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 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 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 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9.下列文字中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________得到噩耗,说卫队________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________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________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 便 居然 然而 况且 B. 就 居然 但是 而且
C. 才 居然 但是 何况 D. 就 居然 然而 况且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填空题
11.黄药眠,中国作家,________。广东梅县人。曾出版诗集________。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________等。 著有长诗________,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论文集________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 黄药眠文艺论文选》 等。
三、语言表达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的吃喝绝对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自省。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能节制吃喝:因为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期盼“好好撮一顿”。①________:有人振振有词地找到“文化根据”,说是凡农耕、游牧民族的后代都遗传着一种“饥渴因子”,一旦②________,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作为民族,我们也不大注意节制吃喝:侵吞公款要判刑,公款吃喝却很容易被宽容,于是,山珍海味满桌,多高级的红酒皆能一饮而尽,直让外宾目瞪口呆。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看。无论个人、群体、民族,若想匡民风,清世风,③________。
四、默写
13.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 ,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来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 , 。
(4)《雨巷》中使用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 , 。
(5)描摹诗人雨中撑伞情状,且表现雨巷特点的诗句: , 。(《雨巷》)
(6)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7)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五、翻译
1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名著导读
15.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1)请依次写出第一段中出场的三个人的名字。
“第一个”: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 “第三个”:________。
(2)第二段中人物出场的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
七、问答题
16.阅读《归园田居(其一)》,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在当今社会,也有人远离喧嚣的都市,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你又怎么评价呢?
八、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1月4日晚,形如“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盛装绽放。在新冠肺炎疫情_______全球,世界经济迈入寒秋,多国暂停或取消国际大型展会的特殊时刻,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_______。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目的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_______,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繁荣。为了进博会不缺席、不爽约,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克服了诸多困难,世界_______。
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第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给困境中的全球经济注入了巨大的信心和能量,让处于困境中的外国企业有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蔓延 有目共睹 共克时艰 举世瞩目
B.漫延 有目共睹 共纾国难 举世瞩目
C.漫延 举世瞩目 共纾国难 有目共睹
D.蔓延 举世瞩目 共克时艰 有目共睹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今年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B.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今年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C.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D.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必然是中国。
B.中国已成为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的主要力量。
C.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的主要力量必然是中国。
D.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
九、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弱冠举秀才 , 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稍迁国子博士,领尚书仪曹郎中,转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国史。迁国子祭酒,转秘书监、兼七兵尚书。迁太常卿。孝庄初,太尉元天穆北讨葛荣,以琰之兼御史中尉,为北道军司。还,除征东将军,仍兼太常。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帝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曰文简。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尝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自以为不及也。
(《魏书·李琰之列传》)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B.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C.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D.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其中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前者,意被地方举荐。
D.谥或谥号,是古代皇帝、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2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琰之早年淡泊,无意功名。曾游河内北山,有归隐之意;出来做官,也是受人举荐。
B.李琰之虽为文人,却尚武德。常说他家世是将帅之种;为官后很喜欢射猎,以示威武。
C.李琰之喜欢读书,不求虚名。他说搜寻奇闻异见,是其本性所为,所以从不觉得劳累。
D.李琰之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王延明以博学闻名,却虚心向他请教,自认为比不上他。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4.李琰之的不足是什么?请略举两例说明。
十、诗歌鉴赏
2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江上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点明作者此时远离故园,漂泊异乡。
B.颔联“木叶”描写秋风中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凸显了环境的萧瑟。
C.尾联直抒胸臆,尽显动荡局势下诗人报国的拳拳之心和不回之志。
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但呈现了诗人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
(2)《冷斋夜话》云:“诗句有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十一、现代文阅读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恒定不变的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第二段)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段)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引证法、对比、举例)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第二段)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第一段)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
十二、写作题
27.作文
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有围城,就会有突围。
你对“突围”有什么经历、体验或者看法?
请以“突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A
3.【答案】 C
4.【答案】 C
5.【答案】 C
6.【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A
9.【答案】 A
10.【答案】 D
二、填空题
11.【答案】文艺理论家;《黄花岗上》;《 美丽的黑海 》;《桂林底撤退》;《暗影》;《再见》;《 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
三、语言表达
12.【答案】 作为群体,我们也不大能节制吃喝;吃喝不受约束;不妨从狠刹吃喝风做起
四、默写
13.【答案】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4)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5)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6)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五、翻译
14.【答案】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六、名著导读
15.【答案】 (1)迎春;探春;惜春
(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及侧面描写。作用: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七、问答题
16.【答案】 我认为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的精神品质,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
在当今社会,由于每个人的性情不同,选择的生活方式也不同: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渴望于山水田园中寻得一种心灵的和谐;也有人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成就辉煌,积极入世。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八、综合题
【答案】 17.D
18.A
19.B
九、文言文阅读
【答案】 20.B
21.D
22.C
23.①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吧?”
②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24.喜欢自夸。夸自己是将种,夸自己精而且博,夸自己文章写得好。
十、诗歌鉴赏
25.【答案】 (1)D
(2)功业未立而双鬓已斑,频频看镜,写出了诗人报国心切;登楼望远,心怀天下,然衰暮之人,体力不济,于是背地自登,因而久倚。“独”字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心空有雄心壮志,然身已暮年,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与壮志未酬的慨叹。
十一、现代文阅读
26.【答案】 (1)D
(2)D
(3)A
(4)①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草《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的观点②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例证法,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后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
(5)①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
十二、写作题
27.【答案】【参考例文】
突围
这年头,在很多人眼里,专家成了“砖家”,即专门忽悠人的家伙;而教授则成了“叫兽”如今,知识分子频频“中枪”,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知识分子露脸太多,走明星路线,是他们“中枪”的“物质基础”;知识分子内心浮躁,离学术之城越来越远,是其“内在原因”因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再度“突围”,重新回到学术的“围城”中去。
中国自古便是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前贤有孔孟老庄,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许多文人学者沉醉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清高自守正是这份清高自守,使他们可立于尘世而不被遮蔽耳目,从而保持自我,坚守操行,从而思索宇宙,探求本心。
到了近现代,随着国门大开,知识分子呼吸到围墙外的新鲜空气,历经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性论”争鸣等,终于一次次地打通了那堵围墙,突围成功毫无疑问,这样的突围是值得肯定的,是振奋人心的,因为他们走出了象牙之塔,冲破了种种旧思想的桎梏,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为中国学术开拓了新天地。在这场突围中,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丁玲、王元化等人彪炳史册。
然而,时至今日,知识分子却逐渐蜕变成一个个职业明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王立群、易中天、阎崇年、于丹、钱文忠频频露脸,戏说历史,娱乐大众。不少专家学者的文凭来自“克莱登大学”,故宫锦旗“‘撼’卫”不住学术的脸面……丢掉了知识分子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之魂!
鉴于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抛却心中那份浮躁,重回学术围城,找回心中那方净土。
是的,我同意大学就应当是永远的“象牙塔”,无形的围墙将它与世俗隔离,使它不被名利之风吹及如此,便会少些无聊的争斗、论文抄袭、文凭造假之类的下作。
是的,我同意学术界应当是一方净土,研究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追求,是为学术而做学术,是陈省身的“数学好玩”,是远离名缰利锁。
是的,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有一份清高。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不垂涎世人汲汲的名利;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以一颗沉静的、对科学几乎虔诚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我热切期盼着知识分子的再度“突围”,重回“象牙塔”,再开学术之花——远离名缰利锁的学术之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