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貌的观察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地貌的观察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8 19:2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选择题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两位摩托车骑手想近距离观察沙丘地貌,正在直奔沙丘而去。图2是“该处沙丘的等高线图”。据此完成3~5题。
3、观察地貌状态,判断骑手现在正在前往的方向大致是( )
A.北 B.南
C.西 D.东
4.图2中甲地与丙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5米 B.20米
C.45米 D.50米
5.站在丁地能看见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都看不见
读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甲、乙两地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海拔为1 000米
B.乙地海拔为1 000米
C.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1 500米
D.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1 000米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最少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判断从甲、乙、丙、丁四个方向看到的景象分别是 (  )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一列大致南北走向的山脉,箭头表示夏季风,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四点位于背风坡的是 (  )
A.a B.b
C.c D.d
10、图中四点降水可能最多的是 (  )
A.a B.b
C.c D.d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观察后完成11~12题。
11.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12、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14、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15~16题。
15、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
A.沿等高线 B.沿山脊线
C.沿山谷线 D.连接聚落
16.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D.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是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2012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简述其原因。
18、下面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2)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发现M处植被明显比N处稀疏,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说出同学们在M处附近考察时应该注意防范哪些地质灾害。
19、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两条支流中,流速较快的是__ __;该地区的山脉走向大致为__ __;该地区居民点分布主要受__ __的影响。
(2)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对该地区的高度数据进行采集,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的最高海拔为500米
②A处陡崖的相对高度为520米;
③该地区陆地上的最大高差大于500米
④图中山峰的海拔不超过600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某游客在该地旅游时计划观赏海上日出,指出A、B、C、D四地中最佳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4)该地区计划在F处建一小型水库,请你说明选择在F处修建大坝的理由。
20、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
(2)指出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东南公路穿过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保护野生动物在地面安全穿行,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该地规划设计线路①和②两条登山健身步道,你认为哪一条较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由图中等高线分布知,该区域分布有两座丘陵,分别位于该区域的东南和西北方位,其他区域为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主要分布于该区域的西南和东北两个方位,故选C项。
2、D
解析:甲、乙两处等高线均向高处凸出,均为山谷,故选D项。
3、C
解析:骑手正在对着沙丘而去,可以看见凹形坡面,看见甲处位置,并且沙丘的缓坡面在右侧,应该大致是自东向西骑行,选C。
4、A
解析:该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10米,甲与丙中间实际有效间隔一条等高线,所以相对高度为0~20米的范围,选A。
5、A
解析:丁在凹形坡上,可以看见坡下的甲地,乙和丙地在另一面的缓坡上,丁地看不见,选A。
6、D
解析:据图可知,甲地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1 000米。
7、D
解析: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丁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最少。
8、A
解析:结合图中数据分布可知,该区域东北高、西南低。依据甲、乙、丙、丁四地和地势起伏变化,即可判断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景象。
9、D
解析:读图,a、b位于迎风坡,c位于山顶,d位于背风坡。
10、B
解析:降水的形成需要水汽冷却凝结的过程,暖湿空气只有上升到一定的海拔高度,气温才能下降到水汽冷凝的程度,从而形成降水。
11、B
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地貌。
12、A
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
13、B
解析: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
14、C
解析: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
15、B
解析:据图可知,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定律可知,图中长城的走向基本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即沿山脊线,故选B。
16、D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形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7、解析:第(1)题,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这种变化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等有关。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18、解析:第(1)题,由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该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由等高线的形状和河流流向可以得出,地势中高周低。第(2)题,M处植被明显比N处稀疏,应该是植被生长条件有差异。结合图示可知,M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土壤冲刷严重,比较贫瘠,所以,M处植被明显比N处稀疏。第(3)题,M处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且靠近河谷地带,因而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危害。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
(2)M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土壤冲刷严重,比较贫瘠。
(3)滑坡、泥石流。
19、答案:(1) a 西北—东南 河流或地形
(2) C
(3)A地 距离海洋较近,海拔较高,视野宽阔
(4)F地处峡谷地区,施工量小,建设成本低; F上游为洼地(或盆地),水库的储水量大。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与b河相比a 河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所以a河流速快。在地形图上找到山峰的位置,将这些山峰点相连的连线就是山脉的走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山谷,河流及沿海附近,所以居民点分布受地形或河流影响。 第(2)题,①图中海拔最高的等高线为500米,但不是最高的海拔,500米以上还有,图中北方地区;故最高海拔介于500米至600米之间。②根据陡崖相对高度公式:(n-1)d≤H<(n+1)d计算得出。③图中最高海拔在500~600米之间,最低在0~100米之间,两者高差为400~600米。,故最大高差超过500米。 选C。第(3)题,观赏海上日出,需要满足海拔高,近海的地方,比较四地,A处比较适合。 第(4)题,水电站建设从水量、河流落差、工程量大小、技术条件和能源需求等方面分析。从建设水库有利方面,库容量(口袋型),河流落差(等高线F处比较密集),工程量大小等分析。
20、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该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差异大。东南部主要以山地为主,起伏大,西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起伏较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第(2)题,根据图例,该地的聚落分布不均,西北地区规模大、数量多。主要原因是西北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位于河流下游,水资源丰富;公路密度大,交通便利。东南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第(3)题,东南公路穿过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保护野生动物在地面安全穿行,在公路建设时,应设置专门通道。设置提醒标志,提醒过往司机避让横穿公路的动物。在动物通过的高峰期等特定时段,应关闭公路,保障动物能安全通过。第(4)题,该地规划设计线路①和②两条登山道,攀登东南部山顶。选择①线路,主要因为线路较短,等高线较密,坡度陡峻,有利于磨炼意志,锻炼身体,满足中青年人群的健身需要。选择②线路,主要因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攀登难度小,省力,可满足少年和中老年人群的需要;且②线路的起点有两个聚落,基础设施较好,利于补充给养,市场较广。
答案:(1)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差异大;东南高,西北低。(或东南部主要以山地为主,起伏大;西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起伏较小。)
(2)分布不均,西北地区规模大、数量多。原因:西北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河流下游,水资源丰富;公路密度大,交通便利。(东南地区则反之)
(3)设置专门通道;设置提醒标志,提醒过往司机避让;特定时段关闭公路等。
(4)选择①理由:线路较短,等高线较密,坡度陡峻,磨炼意志,锻炼身体,满足中青年人群的健身需要。
选择②理由: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省力,可满足少年和中老年人群的需要;起点有两个聚落,基础设施较好,市场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