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美术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第一学期美术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2-10-17 21: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 课时 3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且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教学重难点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板书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课堂教学(1)启发引导阶段a、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b、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并回顾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认识基础。c、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深入欣赏和评述的作品。(2)深入欣赏阶段a、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b、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 "。"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 "等等。c、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叫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d、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3)总结巩固阶段教师总结本节课知识。提问1-2个学生。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注意查找中国古代时期各朝代优秀美术作品的有关社会历史资料和美术史料,为下节课欣赏与评述学习活动准备好必要的条件。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 课时 3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欣赏与研究讨论,使学生能进一步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美术的审美特征和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美术在其自觉与成熟时期-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形成了哪些艺术特色和优秀传统。2、使学生了解,文人画出现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美术表现风格和艺术成就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历史文献或图像,文物教具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
板书 欣赏作品:<洛神赋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灵岩寺<罗汉像><富春山居图>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课堂教学(1)启发引导阶段a、展示本课欣赏,评述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有关历史资料,以便进行欣赏和研究。b、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欣赏的作品,都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文化价值。c、引导学生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初步欣赏展示的美术作品,思考并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2)深入欣赏阶段a、结合欣赏和分析<洛神赋图>,介绍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理论以及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法则,使学生了解传统美术最主要的审美评价标准。b、以<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灵岩寺<罗汉像>为重点进一步进行较深入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和认识。c、结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介绍文人画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对中国美术的影响。d、以欣赏徐渭,陈洪绶和石涛的作品为重点,进一步了解这些注重主观表现的有创造性的文人画家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美术上的贡献。e、结合宋瓷,明清建筑和民间年画的欣赏,进一步扩展欣赏领域并为树立更全面的美术文化观念奠定必要基础。 (3)总结巩固阶段教师总结本节课知识。提问1-2个学生。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注意查找近现代的优秀中国美术作品图像资料和有关美术史料,历史资料,为下节课欣赏评述学习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 课时 3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通过相课欣赏与评述活动,使学生比较概括地、历史地、具体地了解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和辉煌成就,认识和理解中国美术的审美特征与社会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1、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各种欣赏评述活动,有无合作与探究精神。2、能否体会和认识中国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与历史文化价值,能否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评述、表达和交流。3、是否更加尊重和喜爱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有没有加深对民族文化的感情和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感情和提高对中国美术发展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有关历史资料。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
板书 任伯年、吴昌硕作品 “泥人张”彩塑
教 学 过 程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课堂教学(1)启发引导阶段a、展示所选近现代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图片和有关历史资料。b、和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近现代中国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变化,以及外来画种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引进对中国美术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深入欣赏阶段a、结合任伯年,吴昌硕的作品与“泥人张”彩塑的欣赏,探讨传统美术表现形式所产生的市民化、通俗化趋向,与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思潮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b、结合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时期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探讨体会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向和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对发展繁荣美术创作的重要意义。(3)总结巩固阶段:回忆和归纳本课的各次欣赏评述,总结自己对中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有什么总体的认识和突出的心得体会。3、课后拓展:课后选择自己最有欣赏心得的一件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写作一篇美术作品评论短文,也可就某一历史时期或者自己选定的专题,写出综合性的评论。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读书与藏书的情结 课时 2课时 课型 讨论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和讨论与读书有关联的人们的社会活动的场所、名人轶事等,认识和理解读书、爱书对个人素质提升及发展的重要作用。2、了解掌握藏书标、藏书章、书签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对藏书票、藏书章、书签等的识记、欣赏,认识如何体现自身文化品位,及营造温馨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3、通过以读书为主导,以藏书票等设计制作为目的的学习,提高综合思考能力和将所学知识整体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1、通过讨论与交流,看学生是否对读书及其相关活动有了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2、欣赏分析过程中,学生是否能感受藏书票的形式美特征,并对其产生兴趣。措施:平时多注意收集与读书和藏书相关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藏书楼、现代图书馆、阅览厅等视频资料,古今名人读书的相关资料。中外藏书票作品,书签,课件。 学具: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藏书票、书签等,并查阅读书、藏书、爱书的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
板书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1、课前准备2、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a、利用多媒体出示与读书活动相关的图形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感受我国文明进程的辉煌史实、成就和传统。体会认识读书与自身文化修养,及长远发展的重要关系。b、适时引出与读书、藏书、爱书相关的藏书票艺术,引导学生了解藏书票的由来、发展情况,并进行欣赏藏书票作品。(2)发展阶段a、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藏书票的功用、审美特征,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内容表达的内涵和意蕴。b、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营造一种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交流自己对读书、藏书、爱书的新认识,对提高自己素质的新感受。除了围绕教材上提示的讨论题目外,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析自带的藏书票作品,并准备全班交流。(3)巩固小结a、组织全班交流。请各小组推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爱书、藏书或制作收藏藏书票的学生,谈自身的做法和收获。尊重每个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主动体验与交流。b、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小结。读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是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读书、爱书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藏书票的学习制作是艺术也是文化修养的追求和体现。3、课后拓展a、鼓励学生课下收集各种藏书票及相关的文章,注意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分析其构思、立意,及其形式特征。b、提示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确立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一些爱好。比如收藏书籍、字画、浏览、考证我国的书院、收集、收藏藏书票,收集整理中外读书、藏书、爱书的名人轶事等。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读书与藏书的情结 课时 2课时 课型 创作实践
教学目标 1、学习藏书票的有关知识。2、学会用版画的方式制作一枚藏书票3、提高学生读书、爱书、藏书的兴趣及对书籍装饰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教学重点:藏书票定义及相关内容。教学难点:藏书票的设计及制作。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吹塑纸、铅笔、毛笔、画笔、色卡纸、水粉颜料、调色盒、小水桶、藏书票样稿及实物步骤、贴了藏书票的书学具:吹塑纸、铅笔、毛笔、画笔、色卡纸、水粉颜料、调色盒、小水桶
板书 版画藏书票1、构思 2、制版3、拓印 4、整理
教 学 过 程
活动二 创作与实践一、组织教学(课前进行)二、课前引导(5分钟)同学们,在上节课,老师请你们回去查找有关《藏书票》的资料,你们找到了吗?谁能起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1、什么是藏书票? 2、藏书票的特点有哪些? 3、世界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叫什么? 4、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是什么? 5、藏书票用途是什么?(利用课件展示答案。)三、讲授新课(12分钟)(一)播放课件,教师即时讲解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1、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2、多是用版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3、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4、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5、贴在书皮或扉页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制作于1470年的德国“刺猬”藏书票,是德国人勒戈尔制作的,画面上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脚下踩着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中衔着一朵被折下的花,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这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长宽为6.5×9.5公分,内容是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在翻箱倒柜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图案上方书‘关祖章藏书’五个大字,大小两只书箱上分别标有‘书林’‘易书’字样。这真是一枚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质。(二)看了这些,我们感觉到,藏书票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啊!那么,藏书票具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三)出示课件,欣赏藏书票 (教师总结答案) (四)了解藏书票的制作步骤1、构思;(课件出示并板书)2、制版;(课件出示并板书)文字部分可以在最后用毛笔蘸颜料书写3、拓印;(课件出示并板书)4、整理;(课件出示并板书)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作业完成后让学生拿到展示平台进行展示,然后贴在黑板前面五、小结(3分钟)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 课时 5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生活中的格调高雅的环境布置和富有品位的摆设等,识记装点我们生活的工艺品、小摆设等。2、了解艺术格调的概念并初步体验、感受。通过讨论、分析体味高雅格调的生活追求中蕴寓的文化、审美及精神层面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1、是否对高雅格调的生活品位有所体会和理解。2、是否喜欢有目的的装扮及布置生活环境和注意自身的衣着、举止的高雅。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富有格调的室内设计、摆设以及生活用品的图片,茶具、灯具、饰品。学具:课前收集的富有情调的环境设计、生活用品等图片资料。
板书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欣赏准备的图形资料,感觉这些环境场所特有的审美韵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欣赏分析:这些室内环境设计或生活中的摆设、物品,与生活中的一般用品有何不同?给人以怎样的审美感受?使人品位出什么样的情调。学生之间可进行简短议论,以相互启发、引导,进入思考情境。(2)发展阶段介绍造型作品的艺术格调知识,分析艺术格调的取向与个体文化、审美及精神情操修养的关系。分析高雅格调的知识,分析艺术格调的取向与个体文化、审美及精神情操修养的关系。分析对高雅格调和高尚生活品位的追求,是个体修养的要求。组织全班或小组形式惊醒讨论,评述展示图例的审美取向,所追求的意蕴及包容的精神内涵。每人可根据自己体会认识,可写出简练的文字提纲,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述。学生也可赏析自己查找到的图片等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巩固小结总结本节课讨论和评述的情况。讲评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个体自身修养、人文素质的要求,是精神境界的表征。3、课后拓展a、进一步将自己的卧室或书桌等按照一定的格调追求,进行设计、布置。b、收集一些富有韵味的器物、小工艺品等,装饰自己的居室。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 课时 5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重点: 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难点: 1、构图设计2、恰当选择材料措施: 通过自己的动手制作,了解贺卡制作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板书 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3)选材、配色:(4)剪贴;(5)书写或剪贴赠言: (6)整理画面: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二、新授:1、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2、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1)构思、设计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5)书写或剪贴赠言: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6)整理画面: 三、学生课堂作业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要求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 课时 5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措施: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剪纸,了解剪纸制作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板书 民间艺术――剪纸一、 剪纸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二、 剪纸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三、 制作方法:剪、刻。四、 表现形式:阴刻、阳、点色、套色、分色、衬色。五、 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六、 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教 学 过 程
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二)学习新课(10分钟)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纸出现多种色彩呢?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剪纸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 课时 5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能够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编制结进行装饰和美化。 3、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深入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重点: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深入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难点: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深入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用具:中国结成品、编结步骤图复印件、泡沫板、大头针、丝绳、打火机、剪刀、针线等。 学生用具:泡沫板、大头针、丝绳、打火机、剪刀、针线等。
板书
教 学 过 程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二、用中国结成品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三、三、讲授新课: 在这一课中,主要采取学生分组看编结步骤图复印件自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巡视辅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交流用什么样的饰物配什么样的丝绳;打什么样的结;以及提醒学生要按步骤图走线,注意勤用大头针固定,以免丝绳滑走;抽结形时一定要逐段一点一点按照顺序抽,切不可强拉硬扯,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四、根据书上的评价建议,要求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估。 五、四、小结:希望对中国结有兴趣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中国结的创作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 课时 5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能够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编制结进行装饰和美化。 3、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深入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4、学习吉祥结的编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重点: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深入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难点: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深入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用具:中国结成品、编结步骤图复印件、泡沫板、大头针、丝绳、打火机、剪刀、针线等。 学生用具:泡沫板、大头针、丝绳、打火机、剪刀、针线等。
板书
教 学 过 程
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出示吉祥结编结而成的吉祥笔,主要在黑板上图示,辅助实物的编结,使学生全部掌握吉祥结的编结方法。 2、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抽拉方法,编结不同的造型。 四、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小结:同学互评,看谁编得又快又好。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土与火的艺术 课时 3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2、结合自己的观察、感受、发现、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与陶瓷艺术创作的感性认识。3、了解与陶瓷艺术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重难点:1、能否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受,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传达出这种感受。2、能否以自己的眼光和鉴赏能力分析鉴赏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具体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与陶瓷艺术作品及创作历史有关的音像资料;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陶瓷艺术作品、日常用品的实物。学具:自己收集的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和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实物;草稿纸和记录、勾画草图用笔。
板书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a、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生活所见所闻,结合展示有关的影视资料、音像资料和图片,师生共同感受陶瓷艺术与陶瓷艺术家为我们带来的陶瓷艺术独特的美,引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b、以教材刊登的古今中外陶瓷艺术作品为重点,结合更多的作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陶瓷艺术的初步认识。c、启发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对陶瓷艺术的初步认识,形成自己的陶艺创作构思。(2)发展阶段a、重点分析几件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作品的不同特点,重点介绍陶瓷与瓷器的区别、陶瓷艺术品与陶瓷日常用品的区别。b、学生围绕教师的介绍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评书作品。(3)收拾与整理a、注意引导学生在汲取别人观点的独特之处的同时,完善自己的观点。b、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3、课后拓展(1)结合自己的创作构思勾画草图,进行相关技能技巧的练习。(2)结合自己的创作搜集相关的创作素材。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土与火的艺术 课时 3课时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结合活动一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2、重点学习与陶艺创作相关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感受陶艺创作的特点和乐趣。3、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多种陶艺创作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1、能否基本掌握本课所学习的陶艺基本造型手段。2、能否运用所学的陶艺基本造型手段进行小品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3、能否有意地利用所学的陶艺基本造型手段完善自己的创作构思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陶艺创作工具,陶泥,示范作品,课件。学具:陶艺制作的工具
板书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二、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1)借助教师的示范,介绍一种陶艺创作的基本造型手段和相关的陶艺创作的基本工具使用方法。(2)讲解所介绍作品的陶艺创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的操作原理。2、发展阶段:学生运用学到的陶艺基本造型手段进行陶艺创作练习,并制作一个陶艺小品。(3)展示讲评:结合学生的练习分析讲解优缺点。师生或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修改自己的小品,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和理解。三、课后拓展:(1)结合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和练习,完善和修改自己的创作草稿。(2)根据已修改的创作稿收集新的素材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土与火的艺术 课时 3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陶瓷艺术的看法和观点2、通过考察与交流,认识陶瓷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1、能否比较济地运用自己选择的表现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2、能否以借鉴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考察报告或创作进行完善。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有特点的学生陶艺作品,课件
板书
教 学 过 程
第三课时一、课前准备:二、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1)对比多种表现形式的陶瓷艺术作品和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考察报告。(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考察情况进行交流,对作品形成修改意见。(3)结合学生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陶瓷艺术创作的特点,讲解有代表性观点和作品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2、发展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教师的讲解,完成自己的考察报告或陶艺作品,对生活中的陶瓷作品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修改意见。三、收拾与整理:1、教师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学生参考。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对自己的考察报告或陶艺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四、展示讲评:1、交流展示学生的考察报告或作品,学生之间相互欣赏、点评。2、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四、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创作中的体会,换一个角度,如以艺术创作的态度进行陶艺日常用品的设计或换一种表现方式去表现相同的内容,加深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教 学 后 记
授 课 教 案
备课时间:
课 题 中国民间美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清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3.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板书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展示几幅民间艺术作品导入课题二、新课教学(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通过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2)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课件展示)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板书: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学生活动:观后思考,讨论并回答 归纳: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展示板书)(3)民间美术的特点:A、展示(课件)图片数幅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学生回答 归纳:1、创作具有一定自发性特点。B、展示图片数幅 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学生回答 归纳: 2、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归纳:3、具有地方性和继承性特点。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4、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课件展示) 试让学生对作品《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进行赏析。3、学生欣赏评论练习: 学生对活动:学生对《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作认真观赏赏后、小组议论探讨 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 同伴 作适当补充、归纳。4、课堂小结:
教 学 后 记
备 课 笔 记
学 校
学 科
年 级
授课人
日 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