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发现你身边的的历史回声
武昌起义后山东独立,青岛立即呼应。山东独立被破坏后,革命党潜伏青岛准备起义……
1912.1.27夜,即墨起义并宣布独立,由于德国干涉和清兵镇压,17位志士被斩首示众……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狭义:
广义: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第一篇章
何以“通向革命”?
阅读材料 :材料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呢?
(方法指导: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武装起义、有利时机的角度思考)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末新政的具体内容
政治:改革官制,裁汰冗官,
司法:修订刑律,废除酷刑;
经济:奖励实业,颁布《商律》,办大清银行
军事:扩编新军,采用新式枪炮;举办警政;
文化: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推行新学制;
风俗:禁缠足、鸦片;满汉通婚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钦定宪法大纲》(1908)
内阁总理大臣 奕劻(庆亲王,宗室)
内阁协理大臣 那桐(满) 徐世昌(汉)
民政部大臣 善耆(肃亲王,宗室)
度支部大臣 载泽(镇国公,宗室)
海军部大臣 载洵(郡王,宗室)
农工商部大臣 溥伦(贝勒,宗室)
理藩部大臣 寿耆(宗室)
陆军部大臣 荫昌(满)
法部司法大臣 绍昌(宗室)
外务部大臣 梁敦彦(汉)
学部学务大臣 唐景崇(汉)
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汉)
责任内阁
“皇族内阁”
清廷的改革失效,自身更加孤立,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章炳麟(1869-1936)
邹容(1885-1905)
吾幸夫吾同胞之得与今世界列强遇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
1905年8月
东京
兴中会
1894年11月檀香山
一系列革命团体的建立
民族
民生
民权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忽略了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评价了黄花岗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锻炼了革命队伍
目标:要求收回清政府出卖的铁路主权
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机遇
第二篇章
怎奈“民国纠结”?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武昌首义
④清帝退位
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⑥临时约法颁布
③ ① ⑤ ④ ② ⑥
请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正确时间排序
时间:1911.10.10
地点:武昌
主力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南京
武昌首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湖南、陕西、江西、云南\上海、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广东、山东、四川等14省份宣布独立。
1911年12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活动在南京举行。
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得票数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从政府任职情况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个什么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1912年3月11日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目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史料研习:材料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和
原则?据此说明《临时约法》的性质?
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布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的建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2年2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915年袁世凯龙袍照
共和制度危机!!
革命结果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
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
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
少的革命。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辛亥革命 “基本是一场失败,不是一个创造”,仅是“政体
的变革”。——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800~1985)》)
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
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
部“民主政治史”“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
”的百年“转型期”的“开始”。
——著名华裔史学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唐德刚
史学争鸣
成功or失败?
第三篇章
几度“钟山风雨”?
材料一 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历史意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政治:推翻清朝,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我们结婚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们自由了
民国前
民国后
社会习俗: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材料四
采用新纪元;废除跪拜礼,改为握手礼;废除“老爷”、“大人”等称呼,改称“先生”;废止缠足,倡导新式婚礼。
兴办新式学堂,建立女子学校,提倡男女平等。
……
材料五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穿
日本服装,老农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
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忙说
:“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材料5说明了什么呢?
有民主共和的民国,
无自主理性的国民。
袁世凯尊孔复古,篡改约法,企图复辟帝制。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教训
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但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革命退场,立宪进场”
“革命”:暴力手段“除旧布新”
“立宪”:现代社会“立国根基”
国民党人物中,袁之最忌者唯宋教仁。 ——《谭人凤集》
内阁制
总统制
超议会
宪法起草委员会--《天坛宪法草案》
国民党
北洋系
法律程序
革命手段
二次革命
革命再次被唤醒
立宪突然被叫停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意义
局限: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改变社会性质。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解决土地问题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前提
核心
保障
课堂小结
结 束 语
辛亥革命成功的仓促,到手的乃是一场不彻底的胜利。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的道路依然漫长。后来无产阶级继续奋斗,发起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