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暴风雨》
一.课型:欣赏课
二.年级:二年级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暴风雨》选自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一首较短的插曲,主要采用不协和和弦、半音进行和猛烈的音响来描绘威力无比的自然现象。贝多芬先让小提琴奏出短促的音符和雨点乌云密布似的冬季,倍大提琴则在低音区奏震音,这隆隆的声音就像远处的滚雷,突然间定音鼓重重地锤击带来了“暴风雨”,拉开了音乐的序幕。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养成较好的聆听习惯,对音乐的变化有较强的感知能力。今天这节课将对一年级学习过的知识:音的强弱、长短进行提升,把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引导到音乐形象的表现。二年级各班的情况均有所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家是如何通过音响来表现“暴风雨”来临时的场景,我采用了直观的图形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观,同时我也激发学生去思考如何用身体动作模仿大自然的景观,更进一步的感受音乐中的力度变化。
五.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暴风雨》,感受乐曲强烈震撼的音响效果和自然界雷霆万钧的景象,并能背唱出乐曲中描述阿尔卑斯山牧歌风格的音乐主题;
2.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探究音乐艺术模仿大自然的各种手段方式,能用身体语言等方式模仿大自然的声音;
3.运用图形谱、模仿、律动等方法,在聆听、合作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欣赏音乐。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时而紧张激烈、时而欢快热闹的情绪变化,理解音乐语汇所表现的
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用律动、声势表现音乐形象。
七.教学媒体: 钢琴 电教设备 大鼓 沙锤
九.教学过程
律动导入
A 老师随音乐做律动展示
B 师生一起随音乐舞动
新课展开
欣赏《暴风雨》
音画赏析
初听《暴风雨》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选择一张符合音乐情绪的图片,并为这段音乐取个合适的名字
揭示课题
2、揭示课题《暴风雨》
师:《暴风雨》是节选自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描绘了“暴风雨”降临时呼呼的风声和轰轰的雷声。
视听结合
复听音乐,结合视频
师:让我们边听着音乐,边来感受一下暴风雨来临时,天空中出现哪些自然现象?
聆听表现
聆听、表现音乐
(1)聆听、表现片段一、二
A听 师:你能告诉老师,在这个音乐片段中,你想象到了哪些自然现象?
片段一、二:图片a(雨)
图片d(乌云)
B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雨和乌云吗?
C听 学生做动作,老师把雨、乌云画在黑板上
(2)聆听、表现片段三
A听 师:乌云悄悄的逼近我们,这时候天空出现了......(播放片段二音乐)
片段三:图片c(雷电)
图片d(大风)
B 师:你能用身体发出雷电和风的声音吗?(雷电:拍手;风:拍腿)
C听 师:老师请小朋友再听一次,音乐中风和雷电的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
D 跟着老师模拟风的强弱和雷电变化
E 跟着音乐表演,老师画图谱。
(3)聆听、表现片段四、五
A听 师: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音乐中的各种音响效果吗?
片段四:倾盆大雨
片段五:狂风怒吼
B听 模仿表现
(4)聆听、表现片段六、七
A听
B听 律动展示阿尔卑斯山牧歌风格音乐主题
(五)完整表现
5、完整表演
(六)再唱音乐主题
(七)边演唱边律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