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1.2.2 公式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公式法的概念.
2.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3. 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4x2-4x-7=0
问题2 回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移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2=n的形式;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设计意图】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继续学习公式法作好铺垫.
2、 自主推导,得出公式
问题3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x=-
配方,得:x2+x+()2=-+()2
即(x+)2=
∵b2-4ac≥0且4a2>0
∴≥0
直接开平方,得:x+=±
即x=
∴x1=,x2=
问题4 归纳:
(1)这里把x= (b2-4ac 0)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 .
(2)一般地,式子 叫做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Δ表示它,即Δ= b2-4ac.
当△>0时,方程有 ;
当△=0时,方程有 ;
当△<0时,方程 .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2-4ac<0,方程没有实数根.
追问:你能用公式法求出引例中的一元二次方程4x2-4x-7=0的解吗?
【设计意图】求根公式的推导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里通过学生自主运用配方法推导出求根公式,使学生理解根的判别式和求根公式的来源,帮助学生很好掌握求根公式。
3、 尝试应用,积累经验
问题5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2-4x-7=0 (2)2x2-x+1=0
(3)5x2-3x=x+1 (4)x2+17=8x
问题6 归纳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变形,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确定系数a,b,c的值;
(3)算出的值,并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当时,将a,b,c和的值代入公式(注意符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求根公式运用的步骤,清楚每一步的意义。在运用中进一步熟练掌握求根公式。
4、 编题互判,巩固新知
问题7 编题互判:
首先,根据根的判别式,独立编制出三条不同根的情况的一元二次方程;
然后,将所编制方程让同桌判断根的情况,并用公式法求解.
(1) (2) (3)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5、 归纳小结,反思提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思想方法?积累了哪些学习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六、自主检测,内化新知
自主检测
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2+x-6=0 (2)x2-x-=0 (3)3x2-6x-2=0
(4)4x2-6=0 (5)x2+4x+8=4x+11 (6) x(2x-4)=5-8x
2.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1cm,面积为30cm2,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7页习题21.2第4,5题.
板书设计
21.2.2公式法(第1课时)
4x2-4x-7=0
配方法
求根公式
ax2+bx+c=0(a≠0)
1. 化一般式
2. 确定系数
3. 算判别式
4. 代入公式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