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前面我们学习了六种动物,思考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身体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样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脊柱
鸟 的 骨 骼
鱼 的 骨 骼
身体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样动物叫脊椎动物。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动物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占5%)
(占95%)
水螅、水母、海葵
涡虫、绦虫、血吸虫
蛔虫、蛲虫、丝虫
蚯蚓、水蛭、沙蚕
蜗牛、章鱼、缢蛏
蝗虫、蜘蛛、虾
青鱼、中华鲟、鲨鱼
青蛙、蟾蜍、大鲵
龟、鳖、蛇、蜥蜴
鸡、鸭
猪、马、羊、人
第四节 鱼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海洋鱼类
淡水鱼类
鱼
多种多样的鱼
鱼是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物总数的一半以上。它们有的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
根据生活水域的不同
(约占58%)
(约占42%)
鲢鱼
镛鱼
青鱼
草鱼
淡水鱼类
四大家鱼
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如“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
青鱼身体上被有较大的圆鳞,体色为青黑色,鳍灰黑色。常栖息在水的底层,习性不活泼,主要吃小河蚌等底栖动物。生长迅速,个体大,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我国各大水系。
草鱼,体长,青黄色,鳍灰色,鳞片边缘黑色。头宽平,无须。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主食水草、芦苇等。三至四龄成熟,可人工繁殖。鱼苗易得,生长迅速,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我国各大水系。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身体侧扁较高,背面暗黑色,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头大,口中等大,眼在头的下半部。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习性较和缓。四龄以上成熟,可人工繁殖。生长快,食饵易得,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鲢鱼又叫白鲢,形态和鳙鱼相似,但体色较淡,银灰色,无斑纹。栖息在水的上层,以海绵状的鳃耙滤食浮游植物。习性活泼,善跳跃。三龄成熟,可人工繁殖。食饵易得,生长快,个体大,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我国的海水鱼已知的有2000多种,常见的有带鱼、黄鱼、鲳鱼、鲅鱼、鲥鱼等。
鲅鱼
海洋鱼类
鲥鱼
鲐 鱼
带 鱼
大马哈鱼
鲚 鱼
法国天使鱼
金枪鱼
金鳞鱼
蝴蝶鱼
河 豚
鹦嘴鱼
四眼蝴蝶鱼
石头鱼
绿鳗鱼
双髻(j ì)鯊
鲨有许多种,其中个体最大的是鲸鲨。鲸鲨体长可达20 米,体重可达20 吨,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鱼类。它的身体灰褐色或青褐色。口宽大,几乎与头等宽,牙齿却很细小,有数百颗牙。它的鳃交叉结成海绵状的“过滤器”可以过滤食物。它的食物有浮游生物和小鱼等。鲸鲨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洋中,也洄游到我国近海。它的肝油可作机器油或制肥皂,皮可制革,肉、骨和内脏可制鱼粉。
石斑鱼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暖水区域,头较大,体色与四周岩石的颜色相近,有条纹和斑点,石斑鱼幼体为雌鱼,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转变为雄鱼。
银鲳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初夏游向内海产卵,为食用经济鱼类。我国沿海都产。
带鱼身体侧扁,呈带状,尾细长如鞭。口大,下颌长于上颌,牙齿发达而锐利。背鳍长,几乎和背长相等,无腹鳍,鳞退化。全身呈银白色,体长可达 m以上。带鱼为海洋中上层结群性的洄游鱼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即白天下降到深层,夜间上升到表层。产卵期在5~6月。属凶猛性鱼类,主要吃鱼,有时还吃自己同类。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国南北沿海均产,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比目鱼栖息于海底,成鱼的眼睛移到身体的同一侧,没有眼睛的那侧身体朝向海底。
鱼为什么能够在水中生活?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能够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观 察 鲫 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找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观 察 鲫 鱼
一、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鱼的外形
体色:
体形:
体表:
背深腹浅
呈流线型
覆盖有鳞
片和黏液
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鱼的感觉器官
侧线
能感知水流大小、方向、物体的方位等。
3、鱼的运动器官
背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尾
鳍
对维持平衡起关键作用
维持平衡
协调运动
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
平衡和转换方向
3、鱼的运动器官
背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尾
鳍
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任何物体要前进运动,必须要给它提供一个动力,那么,鱼在游泳时依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呢?
鱼靠躯干部和尾部
的左右摆动
产生前进的动力。
各种鳍只起到平衡协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如果不携带特殊的供氧装置,人类只能在水下作短暂的停留。为什么鱼儿在水中能自由地呼吸,到陆地上反而会窒息而死呢?
鳃丝
鳃弓
鳃耙
4、鱼的呼吸器官
鳃
鳃
鳃丝
鲜红色
既多又细
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增大与水中氧的接触面积,保证鱼的正常呼吸
阻挡污物
支撑
内部密布毛细血管
分析: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
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中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的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相互粘在一起,几片鳃互相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就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亡。
2、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水从鱼口流入后,从鳃盖后缘流出。
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氧气
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水从哪里流入?从哪里流出?
呼吸过程: 水 口 鳃 水
水
鳃内毛细血管
全身组织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那么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都是鱼吗
不是,如虾、蟹等用鳃呼吸属于节肢动物;河蚌等用鳃呼吸属于软体动物。
鱼鳔----使鱼能停留在不同水层
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通过鱼鳔它们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节浮力的器官。
小结: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1、背面灰黑,腹面白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2、身体侧扁、梭形,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3、体表有粘液,能减少游泳时的摩擦;
4、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有鳍,是适于水中游泳的运动器官;
6、有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
7、有鳔,使鱼能在不同水层停留。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
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养殖业和捕捞业
食用
文化象征
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鱼类
动物分类
主要
特征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属于脊椎动物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
A、青鱼、草鱼、带鱼、银鲳 B、鲢鱼、鳙鱼、鲨鱼、草鱼
C、带鱼、鲤鱼、鲫鱼、黄鱼 D、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2.从鱼口流进的水和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有什么不同( )
A、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多
B、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少
C、两者二氧化碳一样多
D、前者二氧化碳多,后者氧气少
课堂练习
D
A
3、下列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中,哪个属于鱼类( )
A海豚 B海豹 C鲸鱼 D金鱼
4、下列不属于鱼的动物是 ( )
A.鲫鱼 B.金鱼 C.鲸鱼 D.青鱼
5、把鲫鱼握在手中,会感到粘滑的原因是( )
A.具有鳞片 B.有水 C.有粘液 D.身体呈梭形
C
C
D
8.对鲫鱼侧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侧线与神经相连
B.侧线在鲫鱼身体两侧都有
C.侧线能减少水的阻力
D.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C
1.鲫鱼的身体可分为( )
A、头胸部和腹部 B、头、胸、腹 C 头部、躯干部 、尾部
2.鱼游泳时能控制身体前进是靠( )和躯干部的摆动。
A、胸鳍摆动 B、腹鳍摆动
C、尾鳍摆动 D、背鳍摆动
C
C
3.鲫鱼在水中不停地由口吞水,由鳃孔排水,其 主要作用是( )
A、滤取食物 B、调节水分
C、平衡身体 D、进行呼吸
4.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 )种。可分为两大类:体内有( )的称( )动物。无( )的称( )动物。
D
150万
脊柱
脊椎
脊柱
无脊椎
6.四大家鱼按分布的水层由下到上依次是( )、( )、( )、( )。
青鱼
草鱼
鳙鱼
鲢鱼
7.鱼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 )和防御( );二是能在水中( )。
食物
敌害
呼吸
海洋里有一种生物叫海马,它体形奇特,有鳍,用鳃呼吸。海马属于鱼吗?
直立游泳的鱼——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