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教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4《窦娥冤》教学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22:1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戏剧知识。
2.品味唱词魅力,理清故事情节,初步理解窦娥命运的悲剧性。
重点难点:品味唱词魅力(重点);理解窦娥命运的悲剧性(难点)。
辅助材料:课件,音频,学案练习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课人教学建议 主要任务: 主任务:查读(自主与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并整理作家作品、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戏剧知识。) 副任务:结合注释,概括剧情。 基本流程: 一、导入 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著述等身的大学者王国维先生曾在《宋元戏曲史》中说:《窦娥冤》“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于色”。能得到王国维先生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其价值和影响。那么,《窦娥冤》是一部怎样的戏剧作品呢?(什么剧种?作者是谁?写什么内容?有怎样的影响?)这节课先作概括了解。 二、自主与合作,通过学辅资料、课文注释、课文中的戏剧语言等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窦娥冤》是元代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附:相关知识 1. 关于元杂剧 元曲分散曲(小令、套曲)和杂剧(套曲+科白)(唱+科+白)。 元杂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合称 “中国四大古剧”。元杂剧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关汉卿《窦娥冤》(原题《感天动地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等。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一本四折”和"一人主唱"。角色分为旦、末、净、杂(丑)(旦是女演员。末是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除“唱”,还有“科”(称动作)和“白”(称说话)。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又说“一斋”),元代戏曲作家。所著元杂剧现存18部(67部),散曲现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被后人誉称为“曲圣”“中国的莎士比亚”。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958年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目(入列的中国古人仅有五人,另四人是孔子、屈原、杜甫、李时珍)。 关于影响 列“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首(元三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明三部: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清四部:李玉《清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简记:一句三点12条——7+4+1) 三、当堂检测: 1. 有关知识:(课件填空形式) ①关汉卿“号” ②“誉称” ③“元曲四大家” ④“世界三大古剧” ⑤“中国四大古剧” ⑥元杂剧“结构” ⑦“角色” ⑧“科”与“白” ⑨“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课堂练习。 [书面概括《窦娥冤》全剧剧情。(结合注释①,200字以内)] (窦娥幼年为童养媳,丈夫去世后,无赖张驴儿企图霸占,以毒死蔡婆要挟窦娥,误毙其父。诬告窦娥,官府严刑婆媳,窦娥为救婆含冤招供。窦娥死后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窦娥之父窦天章科举得中任廉访使,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五、小组分享“剧情概括” 预习下节课内容(畅读)。
任课教师教学调整
【第二课时】
主备课人教学建议 主要任务: 主任务:畅读(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品味唱词的魅力。 副任务:理清故事情节。 基本流程: 一、导入。 《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唱词都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值得好好品味。 学习诵读。 听读(两遍:A听范读,感受;B听范读,标注停顿、轻重、缓急、升降等) 跟读(一遍:尾随范读,练习停顿、轻重、缓急、升降) 仿读(一遍:模仿范读,自主尝试诵读) 成果读(一遍:展示学习诵读成果)(学读检测) 三.在畅读基础上,理清并概括故事情节。 问题引导:根据曲牌和情节,第三折可分几层? (自主与合作学习,确定问题答案,并作课堂交流。)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冤赴刑场(指斥天地,鸣冤叫屈) 第2层([倘秀才]—[鲍老儿]四个曲牌)
告别婆婆(后街相见,诉说冤情)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刑场誓愿(冤气冲天,冤情昭然) 四、预习下节课内容(研读)。
任课教师教学调整
【第三课时】
主要任务: 主任务:研读(“刑场誓愿”的思想内涵)。 副任务:初略理解窦娥命运的悲剧性。 基本流程: 一、导入(1)。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冤》展示了一位女性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心的。那么,窦娥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她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中寻找答案。 二.研读“刑场誓愿”。 (一)诵读“刑场誓愿”。 (二)研讨问题。 1. 窦娥临刑有哪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安排有什么讲究吗?你怎么看超乎生活常理的誓愿的“应验”(暂时只应验了两桩)? (分别自主与合作学习,确定问题答案,并作课堂交流。) (1)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顺序安排: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抗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3)手法: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贴近当时人们的思想,更能实现想要的艺术效果(至少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 2. 探究问题。 纵观窦娥的整个人生,她不过是想像大多数女孩平凡地结婚生子,享受家庭带来的温暖,然而她年幼时就未能享受到孩童应有的快乐无忧,一直被动地生活,最后含恨而终。这样单纯年轻的生命,因为一些坏人的不轨图谋,就这样消散在那个时代。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窦娥悲剧的原因呢? (引导学生从主客观角度思考,不要求精准,只要能认识到“窦娥的悲剧,既是自己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即可。) 三、小组研读并分享 (分别自主与合作学习,确定问题答案,并作课堂交流。) 四、课堂作业。 改写:故事,600字左右,既精练又生动。
任课教师教学调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