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设计者:孙岩岩
说课流程
1、教材分析
本诗是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2、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并背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3、教学重点
①、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
②、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③、学会通过意象赏析诗歌。
4、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由赏析《乡愁》的意象美学会从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年级学生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已经比较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应该没什么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品——说”。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
教法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欣赏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讨论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听 —— 读 —— 品 —— 说
美美地听
美美地读
美美地品
美美地说
导入
诗歌赏析
拓展与实践
板书设计
1、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揭示余光中《乡愁》的主题。
2、简要介绍作者的经历,有助于让学生从作者的生平中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导入
美美地听——
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聆听。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
引人入胜
诗歌赏析
美美地读——
声情并茂
学生个别读、齐读相结合并点评。
教师范读、指导
诗歌赏析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把感情加进去。
三读: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争取读得更美 。
音
情
美
诗歌赏析
美美地品——
评头论足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意象的丰富内涵。
诗歌赏析
拓展与实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 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蓉
《乡愁》
要求:一、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读好重音、读出情感
二、找一找诗人通过哪些形象化的物来表达抽象的乡愁?
乡 愁
托 物 寄 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 普遍家国之思
本诗板书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把握诗歌的结构,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