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9 08: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法、谈话法、小品表演等。
【教学准备】
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则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可见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所以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我们每位中学生都必需了解的地里知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1]让学生结合活动1,并根据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并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上第50亿位和第60亿位居民)
[过渡]同学们都讲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
一、世界人口增长
[活动2]读图分析问题。投影展示“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我们可以看出: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追问]为什么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 ( http: / / www.21cnjy.com )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设问过渡]那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又用什么来衡量呢?
[活动3]请同学们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并列出计算公式?(2)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0或=0时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各小组选代表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反映的是人口在出生和死亡相互抵消下的增长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上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练一练1] 分组完成,请同学们完成活动2,计算四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尼日利亚 高 高 高
巴西
英国
德国
(1)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并从大到小排列。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练一练2]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而从大洲来看,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大的,下面我们依据非洲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教师投影演示]在学生绘制完柱状图后,教师再用投影图给学生演示绘制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
[过渡]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承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人口密度呢?
[活动4]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呢?
[师生小结]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内居住的人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活动5]接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学生]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活动6]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请你选择你愿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人口问题
[教师提问] 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爆炸”的时代,现在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请你按一年365.25天,计算一下每天、每小时、每秒各增加多少人?一节课45分钟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引导学生说出对这组数据的想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求知欲)
[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快、算得准。附表:
每 年 每天 每小 时 每分钟 每秒
8000万人 219028人 9126人 152人 2.5人
[结论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
[过渡]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小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编小品,内容是反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启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当的补充有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方面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从世界粮食问题、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方面去展开讨论。
[学生表演、教师评价][小组讨论、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各小组成员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以扩展认识。(学生小组讨论,一方面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略
[质疑]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带来了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人口增长是不是越慢越好呢?请你说说对与不对的理由。
[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的减少都不好,也会带来不少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等。
[过渡提问]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请大家想想办法,看看人口问题应该如何合理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评价并加以鼓励,维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引导、补充,让学生明确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及目标
[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维)1.假若你是一位宣传大使,现在你身在一个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你打算怎样做?请你为它们设计一些宣传口号,让人们能正确认识到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大胆创新)2.发挥想象力,展露创造才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你的所见所闻,用你最擅长的方式(诗歌、绘画、歌曲等)来表达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展示学生的课堂上练习成果。(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师生归纳总结]正确的人口观应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此外,还应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过渡]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活动2]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组进行辩论,辩题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正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发展不利
反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发展有利
[学生辩论](略)
[师生归纳]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城市商业活动,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也会使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
[过渡]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留学、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抱着共同的心愿来到中国,但他们的皮肤、头发、面部特征却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几大人种。
四、不同的人种
[活动3]投影展示黑种人、黄种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种人生活地区的景观及生活场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对世界三大人种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读图鉴别,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生自由发言](略)
[活动4] 投影展示世界三大人种的图片和 “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以认识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和分布情况。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浅 波 状 鼻高、唇薄 多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
黄种人 黄 色棕 色 黑直 扁平 中 等 东亚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非洲、大洋洲、美国
[师生归纳总结]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归纳本节探讨的四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板书】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1999年60亿
2.变化特点: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各地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什么是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分布
稠密区
稀疏区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三、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
2.人口问题带来的问题
3.正确的人口观
4.人口政策
四、不同的人种
1.三大人种
2.不同人种的分布
3.人类有人种的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
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
1.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是( )
A.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B.就业困难,粮食短缺
C.大气污染,土壤沙化 D.农作物产量低
2.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程度提高 B.国防兵源充足
C.劳动力资源过剩 D.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3.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
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②水土流失③垃圾、 ( http: / / www.21cnjy.com )噪声污染,环境污染④就业、入学、医疗紧张⑤供水、供电负担重⑥扬沙天气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4.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
B.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
C.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D.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
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下面是不同的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展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在市中心建环行路,修停车场,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
B.禁止大货车白天驶入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居民少流动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