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曹冲称象》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的课文,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还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讲故事。这是我们生活中要买东西都需要用到的秤。这些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秤,这些秤的作用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的,所以我们叫做称。这是我们最初的秤,他分为三部分:秤盘、秤砣、秤杆。 秤是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工具。称是测量物体的重量。
2、再来看看这幅图,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强,腿像四根柱子。大象我们能不能不刚才的秤来称称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冲称象。
3、故事中的曹冲。姓曹名冲,他的父亲是曹操,故事中还有的人物是官员们。让我们想一想曹操、官员、曹冲和大象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二、新授课
(一)学习官员称象的办法: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官员们都议论纷纷,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在议论着,有的官员想的办法是:得造一杆大秤,一棵大树做秤杆。官员们由大象想到大秤!象这么大秤杆就得特别大。这么大的象在用大秤去称。能不能称出象的重量呢?看来呀,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那我们再来看看曹冲有什么办法呢?
(二)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
1、了解曹冲: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才”字体现出年龄小。
2、曹冲的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①曹冲的话共有几句?(5句话)
这5句话中哪几句是写曹冲称象的办法?(第2、3、4句)
②曹冲称象的步骤: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动词“赶”写出赶象上船,动词“画”写出在船舷上做记号)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动词“装”写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3、练一练,排序号:
①赶象上船 ②在船舷上做记号
③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④称石头的重量
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讲故事:
看看课文中还有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然后),我们把“再”放在步骤中,再把大象赶上岸上方石头,“然后”称石头的重量。但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比如说:先、接着等。我们把“先”应该放到哪一步呢?先赶象上船,接着放到在船舷上做记号。
在我们的生活中呀,希望大家不管是在说话还是写句子时,都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的通顺。
看图讲故事:
6、看动画、讲故事:
三、理清故事:
1、我们一起来理清故事吧。我们说,刚开始官员们,想用秤去称大象。大象这么大,秤杆就要做的非常长。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所以称不出来大象的重量。
2、曹冲的办法是,用船,把大象装上船,这时候船就相当于秤,那么船会下沉,水就相当于秤杆。再把大象赶上岸,在船上装石头,石头相当于大象。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学会这个故事了吗?故事中的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所以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生活中也能做像曹冲一样的好孩子。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上到这儿,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