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同一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 )。
A.高 B.轻 C.低
2.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真空 B.固体 C.液体
3.外耳由耳郭和( )组成。
A.鼓膜 B.外耳道 C.听小骨
4.铁、水和空气,传播声音本领最好的是( )。
A.铁 B.水 C.空气
5.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A.水 B.真空 C.木尺
二.填空题
1.在“do,re,mī”这三个音节中,( )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 )表示,( )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 )表示。
2.用同样的力敲打长短不同的两根铁管,长铁管发出的声音( ),短铁管发出的声音( )。
A.高 B.低 C.强 D.弱
3.耳蜗将( )转化为听觉信号,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音叉,用力小时发出的声音( ),用力大时发出的声音( )。
5.人们说话时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三.判断题
1.音高和音量没有什么区别。( )
2.音叉上面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震动次数。( )
3.喇叭发声时能弹起泡沫小球。( )
4.音叉发声时看起来没有运动,所以音叉发声时不振动。( )
5.耳郭没有什么作用。( )
四.连线题
1.将下面耳朵的结构和其所具备的功能连在一起。
鼓膜 收集声波
耳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外耳道 传递声音
五.简答题
1.闪电和雷同时在云层产生,在夏季的雨夜,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请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2.编钟上悬挂的是铜器。用木槌击打铜器。请你判断铜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六.综合题
1.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 )。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的强弱 C.声音尖锐与否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 )。
A.悦耳 B.很刺耳 C.很嘈杂
2.把一根橡皮筋绕在铅笔盒上,在铅笔盒与橡皮筋之间插入两支铅笔,使橡皮筋离开铅笔盒面。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及声音的变化。
(1)把两支铅笔间的橡皮筋放松一点,拨动时橡皮筋振动的速度变( )。
(2)把两支铅笔间的橡皮筋拉紧,拨动时橡皮筋振动的速度变( )。
(3)实验表明:声音的高低与( )有关。
3.如图,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分别轻轻、用力拨动钢尺另一端,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
(1)填表
(2)多次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B
二.填空题
1.do;1;mi;3
2.B;A
3.振动
4.弱;强
5.声带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铜器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铜器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
六.综合题
1.B;A
2.慢;快;物体振动的快慢
3.小;弱;大;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