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 课题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来源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章节: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丰富的旋转图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来完成旋转概念的形成,利用几何画板,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最后观看旋转塔视频,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旋转的有关概念 2.旋转的性质
教学目的 (1)知识于技能: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过程中,自主观察、探索,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发现下面的两张图片有什么关系吗?当你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好心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体的平行移动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物体运动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玩的风车,游乐场里的摩天轮,月亮绕地球的在转动 它们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旋转世界,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顺应学生经验的成长规律,强化学生对旋转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观察几组图形,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当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不同时,图形旋转后有什么变化?类比图形的平移,观察这些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以基本图形三角形为例,让学生感受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等有关概念,为后面旋转的有关概念生成做铺垫。 (三)形成概念 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类比图形平移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沿着一定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同时再由图形的动态旋转演示强调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动图演示,类比图形平移概念的生成,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图形旋转的概念,教师再给出旋转的定义,完善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四)再探新知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动态图,让学生再思考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怎样的关系,所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所成的线段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是什么角,由此通过学生动脑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旋转的基本性质。 (1)旋转前后图形全等,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在整个旋转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去发现无论图形如何旋转图形上所有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是不变的,图形上任意一点转过的角度跟图形上所有点转过的角度是一致的。 (五)深化提高 通过例题,及时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夯实了之前学习的知识,达到前后知识的融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分层作业 A组:任务单一 B组:任务单二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差异,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分别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设计了分层作业,任务单一知识点的考察较为深入,任务单二的知识偏向基础, 最后,以观看迪拜旋转塔视频结束今天的学习,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课堂从生活情境开始,再从生活中的旋转回归,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