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黄河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黄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18 08: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我们的母亲河,
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
复习导入:
1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2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温度带的名称?
3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干湿地区的名称?
4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 形成气候的两大要素和影响气候的三个自然因素?
6 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7 长江概况(如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等)?
我国第二长河
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奔流在祖国北方的大地上。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说明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黄河虽然是全国第二长河,但是其水流量还不及珠江的1/7。
1、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黄河流经的省区。
3、找一找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 津在哪里?
4、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的二大支流。
读图与寻找下列内容
巴颜喀拉山
渤海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青 海
四 川
内 蒙 古
山西
陕西
河南
山东
渤海
巴颜喀拉山


宁夏
黄河流经的省区
旧孟津
河口
黄河上 中 下游的划分
①河口以上:上游,分为源头段、峡谷段、平原段。②河口—孟津: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 泥沙主要来源地。③孟津以下: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水文特征
上游:内蒙古河口镇以上,含沙量小,
峡谷段水能丰富,水缓;
中游:河口镇至河南孟津,多支流,多
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孟津以下,水缓,地上河。
青藏高原
内 蒙 古 高 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河口
旧孟津
汾河
渭河
河口
旧孟津
黄河水系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了黄河两岸光辉灿烂的文化。
但是,中下游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洪水隐患大等问题十分突
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黄河把宁夏平原孕育成沟渠成网、绿树成行、稻花飘香
的“塞上江南”
黄河塑造了肥沃的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年输沙量占全国河流年输沙量
的60%,每年入海泥沙近10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积成高和宽
各1m的沙堤,足可以绕地球赤道20圈.
黄河同世界其它河流的含沙量比较
河名 流经国家 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尼罗河 埃及等 1.0
阿姆河 乌兹别克斯坦等 4.0
科罗拉多河 美国 10.0
黄河 中国 37.7
黄河入海口卫星图
阅读: “年轻的土地”
在山东省境内的黄河入海处有一片广袤的处女地,面积约5400平
方公里,它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目前,那里的海岸
线平均每年向海洋推进约1.3千米,因此,黄河三角洲被称为我国
最年轻的土地.
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至5m,高者将近10m,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又称“悬河”。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由中游进入下游平原,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不断淤高,为防止洪水外溢,人们将两岸大堤不断加高,从而形成了地上“悬河”。
病 因: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夏季多暴雨等
治理措施: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地上河——中国的忧患
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决口的危险。
活动: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1、黄河泥沙量在上、中、下游有何变化?
2、为什么在中游泥沙剧增,流经了什么地区?
3、为什么在下游泥沙减少,为什么?
河段 兰州 河口 陕县 利津
年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37.7 24.7
兰州
河口
陕县
利津
自然因素
1、土质疏松
2、植被稀少
3、降水集中
人为因素
1、过度开发
2、毁林毁草
上游水电站
三门峡
小浪底 河南/山西
中游 水利枢纽
黄河的凌汛
⑴凌汛形成的两
个条件:
①较低纬度流向较
高纬度河段.
②冬季结冰的河流.
⑵黄河凌汛分布河段:
上游宁夏平原、下游山东境内。
宁夏平原
山东境内
发病部位: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病 因: 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游”开冻早。治理措施: 及时破冰(轰炸冰坝),疏通河道等。
黄河的凌汛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 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流域内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7、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②下游无支流汇入。③中下游工农业、人口、城市用水量大。④水库调节功能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沿河引水工程争相抢水,加剧了供水紧张的局面。⑤水费低廉,人们的节水意识差,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措施:各省区规定给水配额;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跨流域调水等。
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①上中游修建水库,不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
洪,调节黄河径流。
②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治黄的
根本):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退
耕还林、还牧;
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
以减少入河泥沙
③下游加固大堤,修分洪、蓄洪工程(只治
标)。
黄河的贡献
1、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3、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壶口瀑布
旅游风光
——壶口瀑布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荒漠化严重
——还草还林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
“地上河”,洪水、改道
——加筑堤坝、疏通河道
断流
——节约用水、水量调度
凌汛(上下游)
——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上游
中游
下游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改道26次,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例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千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看 历 史 资 料
有效训练: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
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
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
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
2.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黄河冬季无结冰期
D.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3.“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长江下游
4、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是地上河 B.下游地区都丘陵、山地
C.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少 D.下游地区用水量大
C
B
B
A
读上图“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5~8题
5.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水能丰富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6.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A支流较多,含沙量大 B降水丰富,且多暴雨
C河道宽阔,河水流速大D多峡谷,地势落差大
7.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错误的是( )
A太行山 B阴山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
A.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
B
D
B
C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 ,② 。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 平原,④ 平原。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汾河 渭河
宁夏
河套
自然原因:1、土质疏松 2、植被稀少3、降水集中
A、黄河面临的问题:
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形成地上河,决口危险严重
B、下游流量减少的原因:
下游沿线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集中,用水量大;黄河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C、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与措施:
原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黄土高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D、黄河下游涝灾多发的原因:
①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②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季变长,降水集中③进入平原地区,河道落差小,排水不畅④下游是地上河,入海河道少⑤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加快了水流的汇集速度,另一方面造成河道泥沙淤积,减小了河道的泄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