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迁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9 07: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迁安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卷Ⅰ(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右图为天体系统层次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
A.有卫星绕转 B.有生命存在 C.能够发光发热 D.存在大量液态水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完成3-5题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4.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 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C.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5.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B. C. D.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很大,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下左图为太阳大气层的温度变化图,右表为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某时段太阳活动综述,据此完成6-8题。
6.太阳黑子位于太阳的( )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7.左图中太阳大气层的温度( )
A.从里向外降低 B.光球层持续升高 C.色球层变化最大 D.日冕层底部变化最大
8.右表太阳活动综述反映出该时段( )
A.太阳黑子活动增多 B.海轮上指南针指向失准
C.太阳耀斑强烈爆发 D.地球上短波通信受干扰小
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随后,唐山再发2次地震,分别为2.2级地震和2.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滦州市、迁安市等多地震感强烈,但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9-12题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内核 B.外核 C.地幔 D.地壳
10.下列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B.古冶区位于震中
C.图中数字代表烈度 D.迁安市的震源深度是55千米
1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2.听到地震应急演练警报响起,正在三楼教室上课的经纬同学较为科学的做法包括( )
A.马上夺门而出 B.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
C.直接从三楼跳下 D.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寒冷湿润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14.在图示甲时期( )
A.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B.被子植物繁盛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牛轭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为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在某些地形区,随着时间推移,流淌的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读图完成15-16小题。
15.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 )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16.牛轭湖多形成于( )
A.河流源头 B.峡谷河段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
下图示意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17-18题。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哪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 )
A.①② B.②⑧ C.①③ D.③④
18.“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的圈层作用是( )
A.①→② B.②→⑧ C.③→① D.②→④
送别角(Farewe11 Spit)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9-21题。
19.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 )
A.岩石硬度较大 B.层理构造显著 C.断裂构造发育 D.以花岗岩为主
20.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 C.冻融风化 D.海浪侵蚀
21.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渴湖、海积阶地 D.沙坝、沙嘴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铁路沿线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对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如下图)防风固沙效益研究,据此完成22-23题。
2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近地面输沙量 B.高空输沙量 C.地表粗嗳度 D.风沙活动高度
23.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
A.削弱风力 B.稳固沙土 C.适应恶劣环境 D.减少水分蒸发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24-25题。
24.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25.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读“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完成26-28题。
26.图示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B.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C.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7.推断我国有大量图中地貌分布的省份简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黑、吉、辽 B.鄂、桂、滇 C.吉、冀、藏 D.新、青、琼
28.关于图中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槽谷被海水侵入
B.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
C.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被河水侵入
D.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2021年6月16日,一场暴雨过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下图为此次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29-30题。
29.该村落遭受的自然灾害为( )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沙尘暴
30.应对上述自然灾害害,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A.引导灾害救援 B.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
C.管理灾情数据 D.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
卷Ⅱ(综合题,共40分)
注意事项:本总共4大题,共40分,将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下图示意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说明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考察名称: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不同化石与其地质年代的动物、植物连线。(6分)
恐龙化石 古生代 裸子植物
三叶虫化石 中生代 被子植物
哺乳类化石 新生代 蕨类植物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环境向______环境的演变。(2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黄土高原是我国非常壮丽的一道风景线,上面的黄土厚度达到了30~50米,最厚甚至超过200米,厚厚的黄土完全淹没了这里原来的地形地貌,这么大面积的黄土究竟从哪来?目前大多数学者赞同的是风成说,即认为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某地质学家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
(1)根据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判定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b______,c______。
(2)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5)而如今,黄土高原在长期降雨的影响下,呈现出____________的地表形态。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在山区,河谷地带往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中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河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下图示意某山区的河谷断面。
(1)简述图中河漫滩的空间分布特征?简述阶地的形成原因?
(2)常选择阶地作为耕作场所,请说明理由。
迁安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60分)
1-5DCBBC 6-10BDDDB 11-15ADDAB
16-20CBDAD 21-25AACBC 26-30BBDCA
31.(11分)
(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2分),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2分)。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分),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分)。
(⑶)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1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1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1分)。
32.(10分)
(1)生物化石(1分)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写出一个得1分,只要合理即可)
(3)(每根连线1分)
(4)海洋(1分) 陆地(1分)
33.(10分)
(1)戈壁(1分) 沙漠(1分) 黄土(1分)
(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1分)
(3)D(1分)
(4)风力侵蚀(1分) 风力沉积(1分) 流水侵蚀(1分) 流水沉积(1分)
(5)千沟万壑(1分)
34.(9分)
(1)位于谷底(1分)﹔大致对称分布于河床两侧(1分)。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1分)
(2)(阶地)地形较为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靠近河流,用水方便。(每点2分,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