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18 09: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2012-2013学年度10月月考卷
考试范围:必修二123章;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
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2010年11月1日O时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第六次
人口普查。图7为近四次人口普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8为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增长曲线图。读图回8~10题。
3.读图7中有关我国1964~2000年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大于65岁年龄段的认可增长数量最多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D.1990年我国己进人老龄化社会
4.下列关于图8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时期,人口生产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5.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依据图8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58年 B.1963年 C.1966年 D.1982年
中新网2011年3月1日消息,2月利比亚发生骚乱,为确保中国驻利比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通过多种途径,经过希腊、埃及、突尼斯、马耳他等国家,撤离在利比亚的滞留人员。截至3月1日14时,中国已从利比亚撤出中国公民累计约32 000人。结合各国资料,回答7-9题。
6.由于国家骚乱和冲突导致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最可能是
A.环境移民 B外籍劳工 C.国际难民 D.科技移民
7.利比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小的国家之一,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原因 B.经济因素 C.历史因素 D.政治因素
8.下列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A.希腊 B.利比亚 C.突尼斯 D.埃及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9.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
发展的空间状态。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Y分别代表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经、纬度,x1、y1分别
表示各省区中心经、纬度:M1表示各省区的城镇化水平:
t为年份,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
的移动示意。完成24—25题。
11.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
可以反映出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
C.人口总量增长的空间状态 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12.影响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图8是“黄河流域简图”,读图回答22-25题。
13. 读图,如果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
14.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
A.a B.b C.c D.d
15.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的先后转变,请问其转变的关键与下列哪些因素最有关系(  )
①大量人口涌入市中心 ②重要交通干线兴起及交会 ③市中心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④电信事业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9~10题。
16.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此时盛行风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7.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可能代表黎明时候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都市圈是城市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呈现的空间结构模式。下列两图分别表示长三角、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8—20题。
18.对两都市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三角都市圈是“中心城市+周边城市”发展模式
B.湘中都市圈是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 C.交通是连接城市的发展轴
D.两都市圈都有成熟的城市体系
19.与长三角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 )
A.城市职能更全 B.服务范围更广 C.城市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20.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21.读图,下列有关香港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传统稻作农业
②1985年前香港园艺农业面积持续上升
③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
④由于全球变暖,香港越来越不利于农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大陆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第23-25题。
22.图中①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农产品商品率高 C.刀耕火种 D.劳动密集型农业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第29-31题。
23.该地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24.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25.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14~15题。
26.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
27.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16~18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28.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9.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30.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发展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三个不同阶段。在上述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材料2:图1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图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目前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2).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
积极意义:
社会问题: 。
(3).每个国家在经历人口红利时代后,必然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该省何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4).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P城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P城市主城区的城市道路网的优点。
(2)P市计划在A、B两处布局港口和旅游度假区,请给出合适的布局方案并简述理由
(3)P市还计划在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选择一处布局化工区。诸你给出合理的布局方案,并简述理由。
(4)分析P城市滨海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对P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东南部滨海平原上美丽城市,托伦斯河横贯市区;最热月平均气温23℃,最冷月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沿海, 沿着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月平均气温从19℃到30℃,东南季风从6月到9月,给这座城市带来一多半的年降雨量。
材料二:印度已成为向澳大利亚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材料三:澳大利亚和印度略图
(1) 试分析阿德莱德与加尔各答两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有哪些?(4分)
(2) 说出A农业地域类型及分析促进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10分)
(3) 印度大量移民迁往澳大利亚,对迁入地有何影响 (4分)
选择题答案
1~5 ADCCC 6~10 CAADD 11~15 ABBDB
16~20 CCDCB 21~25 BBADD 26~30 BDADC
31题答案:(1)少年儿童比重减少,青壮年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1分)
(2) 积极意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2分) 社会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1分)
(3) 1990~2000年之间(1分)
(4) 运用立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或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等。(2分,任答2点)
32【答案】
环形有利于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放射式有利于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外界的联系。(2分)
A处为旅游度假区,B处为港口。(6分)
因为该处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②该处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航行条件好;
存在较大的空地,发展空间较大;④地形较平坦,有利于建设。
(3)④处。理由:①附近有盐场,接近原料地;②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的郊外,不会给居民区带来污染。(3分)
(4)①解决城市化问题;②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发展;③成为P市新的经济增长点;④促进了对外开放和对外联系,对推动P市成为国际化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
33.答案:(1)两地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阿德莱德为地中海气候,加尔各答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都有河流经过,为城市提供水源;位于沿海,港口优良,海运便利。(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混合农业(1分) 社会经济条件:接近海港和铁路,海陆交通便利;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面向国际市场;政府鼓励支持。(每点1分,答出3点得3分)
(3)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