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8 11: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中 国 历 史
七年级 上册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
目的、条件、过程、影响
民族英雄
交 往
冲 突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 和 下 西 洋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西 洋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盛况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观察下列一组邮票
郑 和 下 西 洋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
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
货物?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你能帮郑和出谋划策解决这些
难题吗?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
远航?
郑 和 下 西 洋
1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 .造船水平的高超;
3 .航海技术的掌握;
4 .指南针的使用;
5 .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6 .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7 .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 力合作等。
郑 和 下 西 洋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玛
时间 1404—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100吨
长24.5米
宽6米 120吨、
100吨
50吨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回目录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
(1528—1588)
戚 继 光 抗 倭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戚 继 光 抗 倭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戚 继 光 抗 倭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回目录
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