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短歌行
曹操
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易中天
曹操其人
夫曹孟德者,旷世之枭杰也。其在汉末,欲取刘氏之皇位而代之,则必先摧破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之堡垒,即汉代传统之儒家思想,然后可以成功。读史者于曹孟德使诈使贪,唯议其私人之过失,而不知实有转移数百年世局自作用,非仅一时一事之关系也。
——陈寅恪
曹操其人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今安徽)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他 统一中国北方;
他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雄才大略 任人唯贤
登高必赋 文武兼备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建安文学
三国时期,曹操广纳贤才,组成了以曹氏三父子为首的文化集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局面——建安文学,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风格——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慷慨悲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诗歌中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就是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指汉末建安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代表人物:
“三曹”:
“七子”:
“一女”:
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女诗人蔡琰
不同于古诗十九首的含蓄温厚
天下五分月色
三分尽在曹家
“行”是乐曲的意思。
所谓“短歌”,是指高亢急促的歌唱,多用以表达慷慨激昂的感情。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关于【短歌行】
赤壁大战。时曹操已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创作背景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忧
【品读】
全诗的“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歌中感彩最浓的字眼?
【思考】
曹操到底在“忧”什么?
本诗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手法
【品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到底在“忧”什么?
人生苦短
排忧办法?
①设问开头,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人生苦短的感慨。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品读】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能解忧吗?有什么意味?
饮酒可解一时之忧,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
借酒浇愁愁更愁
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品读】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正因人生短暂,才需及时地建功立业
不是。 ??
一壶浊酒喜相逢
—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
—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
—思乡
酒文化:
举杯消愁愁更愁
—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
—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
—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品读】
曹操到底在“忧”什么?
人生苦短
光阴易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品读】
“君”,是指所思慕的贤才。
“君”是谁?为何思君?
引用《郑风》思慕情人的典故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品读】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君王宴请群臣,沟通感情,听臣子心里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品读】
借《小雅·鹿鸣》的典故表现
1.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2.自己想成为君王(统一天下)
【品读】
曹操到底在“忧”什么?
人生苦短
贤才难得
光阴易逝
曹操三下求贤令
贤才难得
建安十五年: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九年: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建安三十年:有治国用兵之术。
唯才是举
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品读】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
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
故称周公。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
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后还政成王。
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具有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滴长子继承制和井田制。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
儒家将其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
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文王有大德,而公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贾谊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品读】
用《管子》和周公典故是为表示自己
广纳贤才 统一天下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月】皎洁明亮而无法摘取。把寻求贤士生动地比作无法揽取的明月,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
【品读】
1.比喻自己爱贤求贤之心强烈纯真。
2.比喻人才才能突出,璀璨夺目。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以乌鹊比喻贤者。乌鸦没有找到栖身之所,是那么地茫然。人才没有选择明主不能得到重用
含蓄表明自己才是贤才最好的归宿。“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乌鸦
1.神鸟
2.吉鸟
(1)反哺识养。
(2)降临意味着治理以德服人,体现仁义孝悌 。
(3)报喜。
3.宋以后为凶鸟。
秦乌啼哑哑 , 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 ,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 官家有赦书。
——张籍《乌夜啼引 》
北人以乌声为喜, 鹊声为非……南人闻鹊噪则喜, 闻乌声则唾而逐之 , 至 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
——南宋·洪迈《容斋三笔 》
【品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善待已纳的贤才
侧面表现“我”善待贤才。
理清诗歌第二节的层义
1层
2层
3层
4层
人才难以选择明主
求众贤不得而生忧
善待已纳的贤才
广纳贤才统一天下
全诗着眼点:
忧
时间短暂
贤才未得
全诗落脚点:
志
一统天下
低沉
昂扬
【总结】
人生为何苦短?因为功业未就。功业因何未就?贤才难得!诗人通过抒发忧思,同时试图排解,但是忧思不能排解,最终归结到贤才难得!
诗人在诗中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主旨把握
【作业】
背诵并默写《短歌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