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回顾导入
1、回顾所学诗歌的内容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东晋
———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开创 田园 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隐逸诗人之宗。
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合作探究
疏通文意
方式及要求:
1、一名同学阅读,一名同学疏通文意,两名同学纠错
2、有问题的通过探讨、达成共识
3、没有达成共识的要标识、集体解决
4、时间5分钟
5、探究完成,检查学习结果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气韵,本性
山林、自然、田园生活
尘世的罗网,比喻官场
学习反馈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生性本来爱好山野自然。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笼中鸟
池中鱼
原有的
潭水
守住愚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间
两句比喻官场中的作者依恋田园
南面原野
笼中鸟儿依恋住过的树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我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模糊,昏暗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村落
枝头 顶
遮蔽
罗列
一个方形宅院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屋后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屋前桃树、李树罗列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村子上空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叫声在深巷中传来,鸡鸣声在桑树的顶端响起。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1田园生活2自由生活
门庭
世俗的杂事
静室
闲暇
门庭里没有世俗杂事烦扰,静室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官场里,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合作探究
找诗眼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
提示:诗眼或是诗中关键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
形式有三:或是揭示诗歌主旨、或是诗歌的情感所在、或是诗歌的线索
“归”
合作探究
抓主旨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要求:小组合作时间3分钟
用原句回答
1、从何而归?
反映诗人对官场厌倦的态度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
官场
比喻
作者把身在官场中的自己比作什么?
羁鸟、池鱼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身处官场的自己比喻为笼中鸟、池中鱼,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的生存环境,只有痛苦。
表明诗人身在官场心系田园,体现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
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江河中,诗人要回到田园中。
2、为何而归?
本性
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做官?
“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而是一种失误。
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仅一个“误”字就能解释?
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②家学渊源:曾祖父陶侃为开国元勋,祖父、父亲均担任过太守。
③生活所迫:父亲在9岁去世后,家道中落
矛盾心理
做官
退隐
官场的黑暗与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让其感到束缚
作者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背景
直接导致陶渊明辞职的导火索是陶渊明到任八十一天后,浔阳郡上头派来一个督邮,他是负责检查下面官吏的工作情况的官,相当于现在的纪委部门。所以陶渊明手下的小官也劝陶渊明千万要对督邮恭敬万分。陶渊明听了心中窝火,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牛脾气一上来,遂授印去职,说:“老子不干了”。陶渊明丢掉了官印,彻底地离开这个尘俗世界,离开那些“心为形役”的日子,投入了自然的怀抱。
固守节操,不随波逐流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请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诗句。
这是怎样的田园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是如何描绘田园景色的(用了哪些手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视
听
静
动
衬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加彩色渲染,称为“单线平涂”法。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笔墨,不用修饰,不加渲染烘托,描写鲜明生动的形象。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就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洁,朴素
铺陈,华丽
朱自清: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视
听
静
动
衬
景语
情语
优美
宁静
和平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
手法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回归田园的自由、安逸、喜悦。
归纳总结
主旨
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
诗歌分类鉴赏
——山水田园诗
田园诗:由东晋陶渊明开创,主要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简朴、田园景物的恬美。
山水诗:由东晋谢灵运开创,主要描写山水风景。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一、山水田园诗的概念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山水田园诗的常见主题
田园生活之乐,友情真挚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苍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厌恶官场,崇尚自然,向往归隐
出生
科举
入仕
人生巅峰
被贬
羁旅
归隐
主动归隐
被动归隐
落榜
归隐
理想抱负
为国安明
小人仇恨
不满现实
厌官思乡
人情寂寞
闲适淡泊
壮志难酬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隐逸情怀与孤寂无奈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田园生活的闲适
身世漂泊的落寞
三、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竹、山林、古木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四、山水田园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1)写景的角度:
高、低、俯、仰;
动与静、点与面、正与侧;
视觉与听觉;
(2)景情之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
田家元日①
昨夜斗回北② ,今朝岁起东 。
我年已强仕 ③ ,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
注释: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预示春将至。③强仕:四十岁。
1.首联有何作用?请赏析。
2.整首诗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
练习·过手
1.首联有何作用?请赏析。
(1)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北斗星从指向北转而指向东,点明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2)暗点了题中的“元日”。(3)又是一年过去了,暗含时光流逝之感,为后面的做铺垫。
2.整首诗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
(1)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伤。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2)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3)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尾句通过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也借此表达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