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课件(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9 18: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911” 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攻击行动,遇难者总数高达2996人 。对于此次事件的财产损失各方统计不一,联合国发表报告称此次恐怖袭击对美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生产总值的2% 。此次事件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损害甚至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
第 21 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冷战后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时间 军费开支 黄金储备 工业产值 外贸出口
1945年 12亿美元
战后 初期 90多亿美元 占资本主义世界3/4 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占资本主义世界1/3
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美国霸权主义
冷 战
结 束


苏联解体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霸权主义指的是某些国家凭借实力,干涉别国的主权和独立,以谋取主宰世界(或地区)事务的权利的主张、政策和行动。
霸权主义
大国依仗其先行一步的社会变革所创造的财富力量,向后进国家和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倾销自己过剩的商品,掠夺贫弱国家和地区的资源。



②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①冷战结束使世界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仍存在很多矛盾冲突
③两极格局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背景
表现
印巴冲突
中东战争
表现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那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
化作废墟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美国轰炸南联盟
表现
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
表现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于劫持3架飞机,分別撞向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材料一:“人道专卖店,货色多而全:小到微型枪,大至航母舰,隐形轰炸机,集束贫铀弹。人道专卖店,专门造灾难:封锁古巴国,袭击阿富汗,轰炸南联盟,陈兵巴尔干。轰炸居民点,轰炸交通线,轰炸炼油厂,轰炸发电站……无辜老百姓,妻离又子散,家园成废墟,生灵遭涂炭……人道专卖店,血腥专卖店。魔鬼扮天使,丑名遗万年!”
思考:上述诗文体现了美国哪种行为?
答:为了称霸世界,美国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发动局部战争。
合作探究一
材料二: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美国是除索马里外唯一没有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加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国家之一。美国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经23年,但至今仍未批准该公约。1999年6月8日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签署了《美洲消除对残疾人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而美国是没有在公约上签字的个别国家之一。 ──《1999年的美国人权纪录》
美国标榜“人权”,但美国国内仍存在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问题。
材料三:有资料显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投掷94万多枚贫铀弹,总重量约320吨,对伊拉克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伊拉克卫生部发布报告指出,伊拉克的癌症患者在海湾战争后大量增加,由1989年的6555人增加到1997年的10931人。
---《2001年的美国人权纪录》
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投掷的大量贫铀弹,对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破坏。显然,这也是与它标榜的“人权”相违背的。
思考: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美国“人道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工具。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哪些威胁?
合作探究二
1.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
2.打着“人权”幌子,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如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3.导致恐怖主义的泛滥。如“911”事件。
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多极化: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含义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一战后
二战后
冷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对峙
多极化趋势
背景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美国军事科技领先世界
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背景
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表现
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表现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中国:1.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3.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比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980~1999年的GDP年均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为3.4%,
发达国家为2.6%。
一 超
多 强




欧盟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一超多强
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课堂思考
经济实力。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
合作探究三
1.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相关史实:
金砖国家峰会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国家召开的会议。传统“金砖四国”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已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2018年7月25日至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
知识拓展
“金砖国家”峰会
不结盟运动
兴起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时间:1961年
意义: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内容
相关史实: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8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知识拓展
不结盟运动
国际新秩序
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大多数国家的态度
中国的主张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1
2
3
4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
中国的态度和贡献
1.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军事集团
B.经济实力
C.外交政策
D.人权问题
B
学史明智
2.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拉拢部分国家,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充分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极大威胁  
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C
3.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冷战 ②两极格局 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A
4.漫画以其形象直观和寓意深刻而得到人们的喜爱。下图漫画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是( )
A. 呈现出两极格局的对峙
B. 实现了多极格局的平衡
C. 建立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 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