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9 21: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爱国主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导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苏轼(宋)
陆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体悟诗中“愤”的丰富内涵。
3、学习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宁山阴人,著名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诗人时年62岁,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解题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思考:
作者抒发了哪些“郁愤”之情?
如何“书愤”的?
“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情感
【初读】 感知“愤”
书愤
所“书”何事?
如何抒“愤”?
所抒何“愤”?
【品读】 理解“愤”
思考讨论: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愤”字的理解。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总结全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总结全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人如何“书”之
直抒胸臆,道出辛酸与坎坷。
列锦,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场画卷,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的雄心壮志。
用典,立志捍卫国家,却壮志未酬垂垂老矣。
用典明志,仰慕诸葛亮并以此自勉。
总结全文
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因何事而“愤”?(找诗中字眼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
所“愤”之二:空自许
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愤”报国无门
“愤”壮志难酬
“愤”年华空老
“愤”收复无望
书 愤
世事艰、 气如山 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 义愤
空自许、 鬓先斑 愤朝政: 奸臣当道、苟且偷安 悲愤
谁堪伯仲间 愤自己: 年老体衰、壮志未酬 忧愤
【品读】 理解“愤”
思考讨论: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愤”字的理解。
诵读提示:字越大读音越重,横线越长停顿越久,升调↑,降调↓
早岁那知——世—事—艰↓, 低沉 中原北望——气如山↑。豪壮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稍快 激昂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低沉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沉郁
【诵读】 领悟“愤”
要求:选一联进行诵读,读出情感。
总结全文
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四“愤”的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这首诗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悟读】 感受“爱国情”
此词描写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
【巩固阅读】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领悟本词的情感:
【课堂小结】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长久的情感,
学习古代优秀作品,学习其中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因此,让我们在优秀作品中感受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赏读《钗头凤》,分析陆游的形象。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