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共36页PPT)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共36页PPT)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2 10:55:19

文档简介

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同步练习
(训练时间:40分钟)
基础训练
如图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3.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 )
A.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D.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景观湖泊在人为布局下往往呈现形状不规整的特点,容易使湖湾水体滞留形成死水区,导致水质恶化问题。入湖流量和风场在驱动湖泊水体运动和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星湖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由五大湖区组成,除里湖相对封闭外,其它湖区通过桥涵互相连通,近年来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加剧。为此,肇庆市提出了“引江济星”工程,即引西江水和北岭山山水进入星湖。左下图示意星湖概况,右下图示意2018年风玫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星湖藻类暴发的高发区有( )
A.波海湖西部 B.青莲湖东部 C.中心湖南部 D.仙女湖北部
5.当地盛行风对星湖内部湖泊水质改善作用较小的是( )
A.波海湖 B.中心湖 C.青莲湖 D.仙女湖
6.“引江济星”工程对星湖水质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缩短换水周期 B.稀释污染物质 C.提升湖泊水位 D.减少泥沙淤积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城镇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镇化。
材料二 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1690—1990年)。
年代 2 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 总人口/百万人 城镇人口比例/% 年代 2 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 总人口/百万人 城镇人口比例/%
1690 4 0.21 8.3 1920 2 700 105.7 51.2
1790 24 3.9 5.1 1940 3 646 131.7 56.5
1820 61 9.6 7.2 1960 4 996 178.5 63.1
1860 392 31.4 19.8 1990 19 289 248.7 61.6
1880 939 50.2 28.2 - - - -
材料三 1950—1990年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
年代 城区 郊区
人口/% 就业岗位/% 人口/% 就业岗位/%
1950 57 70 43 30
1960 49 63 51 37
1970 43 55 57 45
1980 40 50 60 50
1990 37 45 63 55
(1)若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开始,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镇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镇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美国1820—1920年城镇化属于____________阶段,城镇化的表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分析1950—1990年美国城镇化对城区和郊区的影响。(6分)
(3)目前,美国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是靠第__________产业,其优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能力提升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9.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10.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B.地区开放程度
C.人均生活消费水平 D.科学技术水平
11.下图分别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和城市化进程图,读图完成下题。
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12.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下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与A类国家相比较,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_____(填早或晚)、水平_____(填高或低)、1950年以后的城市化速度_____(填快或慢)。
(3)20世纪70年代开始,A类国家由于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现象。
(4)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出现_____、_____和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A
6.A
7.(1)初步城镇化 城市数目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2) 城区:城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降低,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郊区:郊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升高,最终超过城区,发展超越城区。
(3) 三 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环境污染轻,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8.B
9.C
10.A
11.D
12.A 晚 低 快 逆城市化 大气污染 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共37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核心素养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表现。(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说明世界城镇化的特点,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人地协调观)
4.运用地理资料,分析当地城镇化的特点,为当地城镇化进行合理规划。(地理实践力)
1980 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的变化令人瞩目。
1980年8月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时,建成区面积仅为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到2000年前后,深圳建成区面积13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600多万人;2017 年深圳建成区面积 9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00多万人。
探索 深圳的变化
想一想 深圳多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和同学们讨论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
城镇化。深圳快速城镇化受经济发展、政策、产业引进、人口迁入等因素共同影响。
新课导入
甲骨文
 “化”字在甲骨文中由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立的人构成,人倒过来了,乃“变化”之意!  
  化者,变也!—《说文》
你知道“化”字的意思吗?
城镇化
变化成城镇
一、城镇化的概念
新课讲解
1.内含
想一想 城镇化的内含是什么?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乡村
城市
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
新课讲解
2.具体表现
(1).人口的集中过程
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镇数目增加
城镇规模扩大
想一想 人口的集中过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新课讲解
(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
农业用地转为城区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城市用地功能分化
土地景观较大变化
想一想 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新课讲解
第一产业主导
第二、三产业为主
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3).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想一想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新课讲解
想一想 是什么推动了城镇化?
3.城镇化的推动因素
: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新课讲解
4.城镇化的标志
规模增加城镇
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想一想 城镇化的标志是什么?
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用地规模增加城镇用地
新课讲解
5.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想一想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是什么?
新课讲解
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
1、世界城镇化特点
1950年
29.2%
1900年
13.6%
2000年
46.6%
2016年
54.3%
①.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想一想 世界城镇化特点是什么?
新课讲解
②.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新课讲解
③.出现巨大的城市带
新课讲解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日本东海岸城市带
北美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
想一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
16.4%
5.8%
12.2%
17%
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发展速度 慢 快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中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 高 低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49页和50页的内容,说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概念: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迁移。
时间:20世纪50年代开始,70年代更为明显。
发生空间:西方发达国家
表现: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解决对策:城市复兴计划。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1).发达国家
郊区化
逆城市化
探究活动
巴西城镇化水平超过85%,阿根廷城镇化水平超过90%。
(2).发展中国家
国家 城镇化水平(%)
委内瑞拉 94.0
阿根廷 92.4
巴西 86.5
发展中国家均值 46.2
印度 30.1
越南 28.8
孟加拉国 28.1
过度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但城市的建设步伐赶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导致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和基本的生活条件,进而出现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贫民窟等现象。
探究活动
小结 城镇化进程
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发达国家
探究活动
3.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想一想 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和现状是什么?
特点:城镇化伴随工业化同步发展,城镇人口比重已很高,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很小,劳动生产率高。
现状: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迁移的现象,即“逆城市化”
新课讲解
(2).日本的城镇化
特点:高度集中:即日本的人口、产业和城镇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
表现:“过密—过疏”问题:即大城市出现人口过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在农村却出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缺乏产业支撑等
想一想 日本城镇化的特点和现状是什么?
新课讲解
②.津巴布韦、尼日利亚等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人口膨胀,但就业岗位不足,导致大量贫困人口集聚在贫民窟。
4.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非洲国家的城镇化
①.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国:由于长期处于较低的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很低

想一想 非洲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什么?
新课讲解
人口急剧膨胀,导致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城镇和乡村,人口大量集聚。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2).亚洲东南部部分国家的城镇化
想一想 亚洲东南部部分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什么?
新课讲解
(3).中国的城镇化特点
想一想: 分析中国城镇化过程的特点?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看,我们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城市发展也出现区域集中的趋势,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逐步形成和扩大,诸如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但是我国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城市化率高,而西部较低。
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想一想 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课讲解
城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一种动态演变过程。城镇化过程中利弊共存。
1990年以前的城区
1990—2000年的城区
2000—2005年的城区
2005—2010年的城区
2010—2013年的城区
三、城镇化的利弊
想一想 讨论成都城区的扩展对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1.成都市整体上向外扩张,不同时期扩张的方向、速度有差异。
2.成都市扩张后,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及周边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周边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成都市发展后,其经济、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和传播。
新课讲解
资料: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原来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①.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
1.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新课讲解
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
资料:铜陵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实施垃圾处理、卫生改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等“十项内容”。同时,还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选活动,倡导文明乡风。新建、改建社区服务大厅16个,不断完善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点、村民活动广场等农村文化配套设施。
②.社会进步,传播文明。
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新课讲解
资料: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聚集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③.科技进步,生产发展。
工业化
反作用
推动
城镇化
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新课讲解
资料:自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城镇化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如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
④.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新课讲解
①.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②.人口问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
④.交通问题。 随着车辆数量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不能与之适应时,交通拥堵就容易发生,停车困难也逐渐出现。
③.住房问题。 城镇面积有限,过多的人口造成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有哪些?
2.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新课讲解
⑤.社会问题
资料:塔拉维贫民窟是印度最大的贫民窟,该贫民窟占地仅约2平方公里,共生活约100万人。目前,这一印度最大的贫民窟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病例已经上升至4例。由于人口密度大、清洁设施匮乏、人员行动轨迹难以追踪,塔拉维贫民窟被当地媒体称为印度疫情最大的“定时炸弹”。
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有哪些?
新课讲解
解决
措施
①.控制城镇规模
③.加强城镇管理
④.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②.合理规划城镇空间
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想一想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新课讲解
⑤.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国需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即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其关键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优化城乡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等。
新课讲解
案例研究 德国的城镇化(p53-54)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17年, 德国有8200多万人,城镇化水平超过90%。
1.德国城镇化的特点是什么?
2.德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产业发展、社会资源均衡化;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没有出现过分集中的局面,人口迁移流向呈多向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推进。
大城镇少,小城镇多;分布均匀;城镇化水平高。
案例研究
小 结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2.3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设计
课题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核心素养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表现。(综合思维)2.结合资料,说明世界城镇化的特点,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人地协调观)4.运用地理资料,分析当地城镇化的特点,为当地城镇化进行合理规划。(地理实践力)
重点 城镇化的表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难点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探索 深圳的变化 1980 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的变化令人瞩目。 1980年8月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时,建成区面积仅为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到2000年前后,深圳建成区面积13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600多万人;2017 年深圳建成区面积 9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00多万人。想一想 深圳多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和同学们讨论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城镇化。深圳快速城镇化受经济发展、政策、产业引进、人口迁入等因素共同影响。 学生探索深圳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从深圳的变化引出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深圳是从小渔村变成了大都市,它是如何变化呢?这些变化会什么特点和影响?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一、城镇化的概念你知道“化”字的意思吗?(图片导入)1.内含想一想 城镇化的内含是什么?(图片导入)2.具体表现想一想 人口的集中过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人口的集中过程(图片导入)(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想一想 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图片导入)(3).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想一想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图片导入)3.城镇化的推动因素想一想 是什么推动了城镇化?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图片导入)城镇化的标志想一想 城镇化的标志是什么?①.城镇人口增加②.城镇用地规模增加城镇用地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图片导入)5.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想一想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是什么?(图片导入)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想一想 世界城镇化特点是什么?1、世界城镇化特点①.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图片导入)②.特大城市迅速发展③.出现巨大的城市带(图片导入)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想一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49页和50页的内容,说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图片导入).发展中国家(图片导入)(图片导入)3.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想一想 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和现状是什么?(1).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图片导入)(2).日本的城镇化想一想 日本城镇化的特点和现状是什么?(图片导入)4.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1).非洲国家的城镇化想一想 非洲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什么?(图片导入)(2).亚洲东南部部分国家的城镇化想一想 亚洲东南部部分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什么?(图片导入)(3).中国的城镇化特点想一想: 分析中国城镇化过程的特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图片导入)三、城镇化的利弊城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一种动态演变过程。城镇化过程中利弊共存。想一想 讨论成都城区的扩展对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图片导入)1.成都市整体上向外扩张,不同时期扩张的方向、速度有差异。2.成都市扩张后,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及周边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周边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成都市发展后,其经济、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和传播。1.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①.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图片导入)②.社会进步,传播文明。(图片导入)③.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图片导入)④.城乡互动,全面发展。(图片导入)2.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想一想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有哪些?(图片导入)⑤.社会问题(图片导入)资料:塔拉维贫民窟是印度最大的贫民窟,该贫民窟占地仅约2平方公里,共生活约100万人。目前,这一印度最大的贫民窟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病例已经上升至4例。由于人口密度大、清洁设施匮乏、人员行动轨迹难以追踪,塔拉维贫民窟被当地媒体称为印度疫情最大的“定时炸弹”。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图片导入)⑤.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国需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即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其关键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优化城乡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等。(图片导入)案例研究 德国的城镇化(p53-54)德国是欧洲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17年, 德国有8200多万人,城镇化水平超过90%。1.德国城镇化的特点是什么?大城镇少,小城镇多;分布均匀;城镇化水平高。2.德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产业发展、社会资源均衡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没有出现过分集中的局面,人口迁移流向呈多向性;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推进。(图片导入) 学生思考城镇化的内含学生思考具体表现学生思考城镇化的推动因素学生思考城镇化的标志学生思考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学生思考世界城镇化特点学生参与探究活动1学生思考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学生思考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学生思考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学生思考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学生参与案例研究 让学生了解城镇化的内含让学生理解具体表现让学生理解城镇化的推动因素让学生理解城镇化的标志让学生理解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让学生理解世界城镇化特点让学生理解说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让学生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让学生理解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让学生理解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让学生理解案例研究
课堂小结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一、城镇化的概念1.内含2.具体表现3.城镇化的推动因素城镇化的标志5.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1、世界城镇化特点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3.发达国家的城镇化4.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三、城镇化的利弊1.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2.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