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附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疏附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9 15: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千耦其耘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唐太宗要修建宫殿,按照制度规定,其修建过程依次包括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D.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3.《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C.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4.有人说,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角色的转变,人类从
A.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B.食物的生产者转变为食物的采集者
C.工具的使用者转变为工具的生产者 D.工具的生产者转变为工具的使用者
5.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该机构是
A.尚书台 B.内阁 C.中书省 D.军机处
6.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时,将下列货币分为甲(图1、图2)乙(图3、图4)两类,据此可知,该同学分类的标准是依据货币
图1半两钱
图2五铢钱
图3开元通宝
图4康熙通宝
A.购买能力 B.流通范围 C.铸造形制 D.命名方式
7.唐初,在政事堂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专职负责主持会议、承宣接旨、处理日常工作;肃宗时,改为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再改为每日轮流。唐代政事堂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行政效率的提高 B.权力制衡的完善
C.决策机制的优化 D.君主权威的强化
8.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却遭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这反映了当时
A.门阀士族专权现象严重 B.选官制度以门第为标准
C.婚姻观念世俗化功利化 D.门阀士族势力依然强大
9.“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都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A.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B.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庭内惩罚
C.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D.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10.元明清以来的省制,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与湖北指以洞庭湖为南北之界等。这样划分行政区界有利于( )
A.加强中原地区经济联系 B.发展农业生产和抵御天灾
C.加强政治文化的区域化 D.增加地方政权的独立性
11.秦统一后,在各郡县的县道上广设“王室祠”,以供人祭奠秦朝历代先王,并有专人按时巡视,修缮治理;此外,秦政府还规定:擅自设立“奇祠”者,会被惩罚缴纳两套铠甲或相等之钱物。秦朝的这一举措
A.说明了秦朝统一的功绩令人敬仰 B.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反映了秦朝思想专制的日益强化 D.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12.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上院贵族和下院民主三种政治势力博弈与妥协的结果。下图是其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首相是国家元首 B.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
C.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D.首相由人民选举产生
13.下表所示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及的一段史实,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8天内)各部门送进皇宫的奏折及其呈报的事件数量(单位:件)。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奏章数量 1160
星报事项 3291
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 145
明太祖日均处理事件 约411
A.朱元璋是古代最勤奋的帝王 B.废丞相导致皇帝的负担加重
C.明代初年国家政局极不稳定 D.内阁成员处理政务能力薄弱
14.下表是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法律规定,这些规定
章节 具体规定
第48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务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
第50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帮助本地方各民族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照顾本地万散居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第51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本地方各民族的特殊问题的时候,必须与他们的代表允分协商,尊重他们的意见
第53条 强调各民族权利平等保障的问题
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B.实现了内地和边疆共同繁荣
C.奠定了民族共治的法理基础 D.提供了解决历史问题的范例
15.下图是近代英国某部法案的部分条款,对此解读恰当的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B.内阁的权力高于王权
C.议会取得行政监督权 D.维护了光荣革命成果
16.抓住时代重大主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如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的主题词,其中1894—1912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
1921—1935:开天辟地,不断成熟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现在: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7.1832年6月,英国“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的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这一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议会体制的完善 D.自由主义主流地位的确立
18.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说明
A.内阁的政治地位上升 B.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C.君主专制在不断弱化 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二、材料分析题(共4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货币的形态的角度对当时货币的出现进行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钱币形态主要反映的思想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代中国货币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位皇帝时,其设立有何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
1.D
2.B
3.C
4.A
5.B
6.D
7.D
8.D
9.B
10.B
11.D
12.B
13.B
14.C
15.D
16.B
17.B
18.D
19.
(1)这些钱币主要是刀和铲的形状,刀、是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体现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画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出现,于是货币应运画生;各国货币形状的不一,也反狭了当时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2)反映古人天地方的字宙观或者外内方的处事哲学,(答出任意一方重即可)
(3)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护统治的需要;货币铸造术和印副技术的进步。
20.
(1)特点:强调德才兼备;注重实用,为国家统治服务;内容广泛,形成体系;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
(2)评价:为变法提供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国家治理的推进;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1.
(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2)雍正。意义: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