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 六年级下册2.7钻木取火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 六年级下册2.7钻木取火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9 15: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及年级 六年级科学 主备人 范月霞 执教人 范月霞
课题 7、钻木取火 课型 新授
教学具 搜集有关古人取火的方式资料,课件、木板,铁条,火柴,塑料棒、砂纸等.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2.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重点 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究钻木起火道理,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对机械能转化热能的理解认识。
教学流程 学习细化目标(红色字体)及评价策略 思考与调整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情况,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利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起火的道理。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交流展示,提出自己对钻木起火的道理解释。教师积极参与学生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尝试利用用能量转化的观点予以解释,进而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教师指导启发学生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自由组合、自行验证。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并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提示学习过程中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探究实验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前面的猜想、假设相比较,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钻木起火的道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其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举出实例,阐述观点,作出合理解释。教师适时出示相关课件资料,触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充分交流讨论摩擦生热在生活中对我们不利的影响。思考交流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热能之外,还能转化为电能、光能、声能等。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课后拓展延伸问题:“了解人类用火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并利用实验材料进行验证。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认识生活中其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摩擦生热在生活中不利的影响,以及机械能的其他能量转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板书设计: 7、钻木取火钻木取火的原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滑滑梯、电梯扶手、刹车、机器转动机械能的转化:电能、光能、声能、电磁能 作业设计:查阅资料,了解古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完成提优测试卷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整理资料,了解钻木取火的方式方法,教师再播放钻木取火的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摩擦生热实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有的学生表达能力欠佳,个别学生不能与其他同学配合完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