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六年级下册2.8通电的线圈(一)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学制)(2001)>六年级下册2.8通电的线圈(一)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9 16: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及年级 六年级科学 主备人 范月霞 执教人 范月霞
课题 8、通电的线圈(一) 课型 新授
教学具 课件、铁钉,电池,电池盒、细电线、电磁铁、胶带,大头针,小磁针等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知道电能产生磁,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试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会制作电磁铁;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图表或文字)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做到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重点 学生制作探究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科学认识理解。
教学流程 学习细化目标(红色字体)及评价策略 思考与调整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如小马达、自制电铃等,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认识这些物品的共同点:都有铁芯和线圈。使学生认识电磁铁并提出问题:“这些装置的作用是什么?”使学生认识:电磁铁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装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特性。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思考设计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教师简单归纳学生发言,出示分组探究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电磁铁学习活动。2、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制作学习活动情况,引导学生将制作的电磁铁与以往学习的磁铁的性质相比较,使学生发现电磁铁的磁极,进而发现不同方法制作的电磁铁磁极不同。3、教师指导学生对电磁铁磁极不同的原因大胆想象,充分讨论,相互借鉴补充自己的想法进而动手实验验证。教师下发科学记录表,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细心验证,注意安全,做好记录。4、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并进行归纳小结:电磁铁磁极可以变化,磁极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导线缠绕的匝数多少有关。5、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电磁铁制作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制作活动,使电磁铁科学作品具有创新性、精细、美观。公正、客观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延伸活动内容主题:进一步寻找电磁铁在生活、生产的应用;思考电能可以转化磁能,磁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 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将制作的电磁铁与以往学习的磁铁的性质相比较,发现电磁铁的特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验证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和磁极的因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公正、客观评价他人制作的电磁铁,对制作的电磁铁进一步改进,使电磁铁科学作品具有创新性、精细、美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板书设计8、通电的线圈(一)电磁铁: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 置,由铁芯和线圈构成,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生活中的应用: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磁铁特性: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有南北两极。 作业设计:找一找生活中利用电磁铁工作的物品,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完成提优测试卷
课后反思:猜想是学习科学、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由学生猜想入手,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猜想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保证了实验活动的科学性。但是,有的小组制作的电磁铁,线圈缠绕不够紧实,匝数不够,影响了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