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李 凭 箜 篌 引
李 贺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作序),状(描绘)长吉之奇甚尽(详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书写),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交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李贺小传
每旦日(早上)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如同)他人思量牵合(凑合成篇)以及程限(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放在心里)。恒(常常 )从小奚奴,骑距(弱 ?)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等到 )暮归,太夫人使婢受(拿过 )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诗稿),研墨叠纸足成之(补成完整的诗 ),投他(其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都)如此,过亦不复省(看)。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诗稿 )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 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xū,忽然)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稍微,比较,还算)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huì)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最终 )死。王氏姊非能造作(编造、虚构 )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碧蓝)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如果确实如此),则天之高邈(高远),帝之尊严(尊贵),亦宜有人物文采愈(超过)此世者,何独眷眷(眷顾)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仅仅)地上少,即(就是)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排挤诽谤)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见识)会胜(超过)帝耶?
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也,父瑨肃,边上従事。贺年七岁,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师。时韩愈与皇甫湜(shí)贤(赏识)贺所业(写),奇之而未知其人。因相谓曰:“若(如果)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会(文友们聚会)有以瑨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结伴)骑造(到,造访)门,请其子。既而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面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拿起写字用的木板)染翰(毛笔),旁若无人。仍目(题目)曰《高轩过》。
曰:“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耿耿贯当中。庞眉书客感愁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负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二公大惊,遂以所乘马,命连镳(马嚼子)而还所居,亲为束发。年未弱冠(成年),丁(遭受)内艰。他日举(参加举拔)进士,或谤贺不避家讳,文公时著辨讳一篇。不幸未登壮室(到壮年)而终。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陇西李贺字长吉,唐郑王之孙。稚而能文,尤善乐府词句,意新语丽。当时工于词者,莫敢与贺齿(并列,相比 ),由是名闻天下。以父名晋肃,子故不得举进士。卒于太常官,年二十四。其先夫人郑氏,念其子深,及贺卒,夫人哀不自解(排解 )。一夕梦贺来,如平生(平常活着 )时,白夫人曰:“某幸得为夫人子,而夫人念某且深,故从小奉亲命,能诗书,为文章,所以然者,非止求一位而自饰也;且欲大门族,上报夫人恩。岂期一日死,不得奉晨夕之养,得非(莫不是)天哉!然某虽死,非死也,乃上帝命。”夫人讯其事。
贺曰:“上帝神仙之居也,近者迁都于月圃,构新宫,命曰‘白瑶’,以某荣(辞藻华丽 )于词,故召某与文士数辈,共为新宫记。帝又作凝虚殿,使某辈纂(编纂)乐章。今为神仙中人,甚乐,愿夫人无以为念。”既而告去。夫人寤,甚异其梦。自是哀少解。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参加)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文辞 )畦径(田间小路,比喻常规 ),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删改),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责问)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借)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
李贺(790~816),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作 者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进行驳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作 者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他的诗多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被后人称为“诗鬼”。
作 者
李贺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形式、意境、语言等方面不落窠臼,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形成凄艳诡谲诗风,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 “桃花乱落如红雨”等。有《李长吉文集》。
作 者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起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清·方扶南)。李贺这首歌行体的诗作想像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尤为出色。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点明演奏时间、环境(秋高气爽、明净高远)。“张”字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体现音乐的高远饱满,直上云天。“空山”句紧承上句,写音乐效果(侧面衬托),诗人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想象,以实写虚,移情于物,把云写得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空旷山野上的流云听到夺人魂魄的乐声为之凝神驻足、忘记流动。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颓”字和“张”字构成饱满和无力 的对比,“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江娥”句点出了音乐的幽怨低回,仿佛湘夫人对竹挥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仿佛善鼓瑟的神仙素女愁容满面(侧面衬托、用典、想象、夸张)。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第四句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前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侧面衬托、想象、夸张、移情于物/以实写虚、用典、先声夺人)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直接/正面描写音乐。“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用“昆山玉碎”来形容乐声清脆激越/激昂/强,“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柔和/弱。“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通感,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芙蓉泣露”承接上句,写乐声的凄伤哀怨,“香兰笑”写乐音的明朗欢快。(直接/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想象)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写音响效果。“十二门”句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十二门”代指长安,清冷的乐声仿佛使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寒光中。“融”字来极力渲染音乐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冷光”和“高秋”都散发出清寒之气,音乐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谐一,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过渡,承上启下,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侧面衬托、想象、夸张)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诗境承接“紫皇”,想象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用典、侧面衬托)听得入了迷,竟忘记了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可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这乐曲声传到梦里的神山上,那神话中善弹箜篌的神妪,也要让李凭教她演奏;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感染力。 (想象、用典、侧面烘托)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像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想象、用典、侧面烘托)
小 结
最大特点: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课后一
①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②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③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课后二
《李凭箜篌引》主要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语为侧面烘托。《听颖师弹琴》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
课后二
这三首诗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前十句写琴声,后八句写诗人听乐的感受,至于琴声引发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并未直言,因而此诗风格悲怆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