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开元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开元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9 16:45:00

文档简介

开元中学初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Zn:65 H:1 O:16 S:32
一、单选题(24分)
1.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奶粉 B.食盐 C.花生油 D.面粉
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做火箭的燃料 B.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用于做导线 D.氢气有可燃性,用于高能燃料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盛水的量筒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B.测定某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配制10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应先计算,再称量,最后溶解
D.碱溶液不小心流到实验台上应先用硼酸清洗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4.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都增加 B.瓶口都会出现白雾
C.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 D.都没有任何变化
5.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参考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
B.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一定相等
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D.t2℃时,a、b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于b
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B.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8.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纯铜耐腐蚀 B.加热不与空气反应
C.硬度小于纯铜 D.可以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
9.X、Y、Z 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 X、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 X 表面有气泡;将 Y、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Y 表面有白色物质析出,Z 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Y>Z B.X>Z> Y C.Z>Y> X D.Y>Z >X
10.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MgCl2溶液、Cu、Sn B.Mg、Cu、SnCl2溶液
C.Mg、Sn、Cu、盐酸 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
1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MgCl2 B.AgCl C.AlCl3 D.FeCl2
12.相同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C.D.
1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D.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二、填空题(10分)
15.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 镁粉 ②氮气 ③水 ④ 氧气 ⑤金刚石
(1)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
(2)照明弹中常含有的是______。
(3)膨化食品包装中常用的是______。
(4)使金属器皿锈蚀的是______。
16.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 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1)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 ___,___ ___。
(2)实验时“A.通一氧化碳”与“B.开始加热”的顺序是(填字母)______。
(3)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7分)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稀硫酸的性质,做了以下5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实验演示)
(1)实验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②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实验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择加入下列试剂_____(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硫酸钠溶液
小组同学将④、⑤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3)猜想一:_____;
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4)完成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5)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四、计算题(5分)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图示信息计算: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g。
(2)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书写计算过程)?
答案第22页,共22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参考答案
1.B2.A3.C4.C5.D
6.D7.B8.A9.A10.A
11.B12.C13.A14.A
15.(1)⑤(2)①(3)②(4)③④
16.(1)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2)AB
(3)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7.(1) Zn+H2SO4=ZnSO4+H2↑ 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黄 K2CO3+H2SO4=K2SO4+H2O+CO2↑
(2) AC
(3)BaSO4
(4)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5)石灰石或熟石灰
18.0.4g;19.6%(详见解析)
答案第11页,共22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