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讲义】物理 九上 第六讲 两种电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讲义】物理 九上 第六讲 两种电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9 16:54:44

文档简介

第 6讲: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原子的结构;
2、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
3、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知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导体绝缘体,知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种电荷;
2、理解导体和绝缘体。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做一个摩擦起电的小实验。
(二)、知识要点
知识点1、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知识点2、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例题1、 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 _________,乙带_________,丁带_________。
【答案】正电;负电;负电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  
D、a、b、c  均带正电
【答案】D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答案】D
例题2、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思路点拨】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所以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发生转移;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答案】D
【解析】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A、B、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均正确;C、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故C正确;D、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物质不同,夺失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后带的电荷不同;还考查了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变式训练1、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你的猜想。
【答案】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知识点3、原子结构 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例题3、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B )
A.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B.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C.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变式训练1、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________.
答案:宇宙 电子 气态 
变式训练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C )
A. 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 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 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知识点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石墨等。
2、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等。
4、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例题4、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
A.石墨、金属 B.石墨、橡皮 C.木材、金属 D.木材、橡皮
【答案】A
变式训练1、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石墨炸弹轰炸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炸弹在空中爆炸产生大量絮状石墨降落,造成科索沃地区供电系统断电。为什么石墨炸弹能使供电系统遭到破坏?
【答案】石墨絮状物是导体,可使供电线路短路,强大的电流会烧毁供电设备。
变式训练2、如图(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 ;
现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
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 。
【思路点拨】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可以通过观察灯泡能否发光来判断其导电性能。
【答案】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或:玻璃珠是绝缘体);红炽状态下的玻璃珠是导体
(三)、课后小结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2)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3、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4、绝缘体与导体中都有电荷,但是导体内的电荷能够自由移动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四)、课堂小测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 电跟核外 总共带的 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 的,对外不显电性。
【答案】正;电子;负;中性
2、验电器是根据 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同种;排斥
3、将一些小纸屑放在桌上,用塑料梳子在自己的头上摩擦一会儿,然后将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小纸屑 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与头皮摩擦的梳子______使它具有了____________性质。
【答案】吸附在塑料梳子上;带了电;吸引轻小物体
4、在水银、硅、铁、玻璃中,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__.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_.在输电导线、发电机线圈、电炉丝中,不可能应用超导材料的是________.硅 电能 电炉丝
5、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B.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互吸引的轻小物体
C.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
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答案】D
【解析】A、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夺电子的本领弱,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丝绸夺电子的本领强,摩擦过程中,因多余电子带等量的负电,不符合题意;B、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可以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也能出现吸引现象;所以该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不符合题意;C、原来金属球不带电,对外显中性,金属球与带正电的物体接触时,带正电物体夺得电子的本领大于不带电的金属球,带正电的玻璃棒夺得电子,验电器失去电子带正电,不符合题意;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强,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符合题意;故选D。
6、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答案】D
7、 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D
8、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将它们的金属球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变化(  )
A.两验电器一定都带正电 B.两验电器一定都带负电
C.两验电器都带同种电荷 D.两验电器带异种电荷
【答案】C
9、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 )
A、没有电子 B、几乎没有电子 C、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D、没有正电荷
【答案】C
10、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答案】D
11、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
【答案】C
12、有一天小丽用一把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几下后,她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当梳子离开时,头发丝之间像是充满敌意似的合不拢了。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一下。
【答案与解析】用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梳子与头发带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丝之间合不拢了。
(五)、课后作业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答案:电子 质子 中子
2、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 的仪器,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斥
3、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 。
【答案】摩擦起电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在铝、铜、硅、塑料等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铝在-271.76 ℃以下时,电阻就变成了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纳米(nm)是________单位. 答案:塑料 零 长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A.导体中的电荷只要移动就一定形成电流
B.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子
C.绝缘体不能导电,所以导体是重要的电工原料,绝缘体不是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6、通常情况下,下列材料中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答案】C
A.食盐水、玻璃棒、铅笔芯 B.橡胶棒、塑料绳、玻璃板
C.铅笔芯、铜芯线、钢锯条 D.陶瓷碗、橡胶棒、人体
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8、用金属棒把带正电的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连起来,B验电器也带正电,这是因为(  ) 【答案】C
A.A中的正电荷转移到B中 B.B中的质子转移到A中
C.B中的电子转移到A中 D.A中的电子转移到B中
9、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10、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塑料笔杆 B.橡胶手套 C.不锈钢尺 D.陶瓷碗
【答案】C
高中★初中★小学 专业课外辅导
8 / 8京师教育精品小班学科辅导讲义
课程名称 : 复习课 年 级: 初三 辅导科目: 物理 课时数: 3
第 3讲: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原子的结构;
2、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
3、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知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导体绝缘体,知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种电荷;
2、理解导体和绝缘体。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做一个摩擦起电的小实验。
(二)、知识要点
知识点1、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知识点2、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3、原子结构 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知识点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石墨等。
2、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等。
4、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三)、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 ___________,乙带___________,丁带___________。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  
D、a、b、c  均带正电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例题2、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变式训练1、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你的猜想。
例题3、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B.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C.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变式训练1、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________.
变式训练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A. 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 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 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例题4、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
A.石墨、金属 B.石墨、橡皮 C.木材、金属 D.木材、橡皮
变式训练1、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石墨炸弹轰炸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炸弹在空中爆炸产生大量絮状石墨降落,造成科索沃地区供电系统断电。为什么石墨炸弹能使供电系统遭到破坏?
变式训练2、如图(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 ;
现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
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 。
(四)、课堂小测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 电跟核外 总共带的 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是 的,对外不显电性。
2、验电器是根据 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
3、将一些小纸屑放在桌上,用塑料梳子在自己的头上摩擦一会儿,然后将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小纸屑 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与头皮摩擦的梳子______使它具有了____________性质。
4、在水银、硅、铁、玻璃中,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__.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_.在输电导线、发电机线圈、电炉丝中,不可能应用超导材料的是________.
5、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B.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互吸引的轻小物体
C.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
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6、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7、 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8、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将它们的金属球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变化(  )
A.两验电器一定都带正电 B.两验电器一定都带负电
C.两验电器都带同种电荷 D.两验电器带异种电荷
9、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10、有一天小丽用一把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几下后,她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当梳子离开时,头发丝之间像是充满敌意似的合不拢了。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一下。
(五)、课后小结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2)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3、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4、绝缘体与导体中都有电荷,但是导体内的电荷能够自由移动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六)、课后作业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2、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 的仪器,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3、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刷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
物吸入刷内,这是因为 。
4、在铝、铜、硅、塑料等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铝在-271.76 ℃以下时,电阻就变成了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纳米(nm)是________单位.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荷只要移动就一定形成电流
B.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子
C.绝缘体不能导电,所以导体是重要的电工原料,绝缘体不是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6、通常情况下,下列材料中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食盐水、玻璃棒、铅笔芯 B.橡胶棒、塑料绳、玻璃板
C.铅笔芯、铜芯线、钢锯条 D.陶瓷碗、橡胶棒、人体
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8、用金属棒把带正电的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连起来,B验电器也带正电,这是因为(  )
A.A中的正电荷转移到B中 B.B中的质子转移到A中
C.B中的电子转移到A中 D.A中的电子转移到B中
9、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10、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塑料笔杆 B.橡胶手套 C.不锈钢尺 D.陶瓷碗
11、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 )
A、没有电子 B、几乎没有电子 C、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D、没有正电荷
12、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
高中★初中★小学 专业课外辅导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