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型 执教者 单位 授课班级 时间
《画故事》 造型 表现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中国技法表现生动的故事情节。 2、学生在体验与观察中,感受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学会合理运用;在思考,交流、欣赏的过程中,选取故事与情节,分析画面构图与人物特点。 3、用中国画形式表现学生喜欢的故事,使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美感和丰富表现力,激发学生在热爱传统艺术的同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中国画形式创作一幅情节生动、主人公特点突出、构图合理的故事画面。
教学难点 笔墨的运用以及任务特点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 教材、教具
学生 教材、中国画染料,宣纸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情境创设 创设情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介绍大闹天宫的故事。 聆听教师讲述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点,了解大闹天宫的故事。 1.教师讲述大闹天宫的故事。以大闹天宫的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 2.板书:画故事
引导启发 1、介绍刘继卣大师的人物简介及主要画作,出示《闹天宫》(核心) 2、回顾之前学过的用笔用墨技法。干焦浓重淡清、没骨法、勾勒法... 3、介绍中国其他连环画(书上的作品)《孟母教子》及其表现方法。(先放图片后讲故事) 4、了解《聪明的小诸葛》故事情节,并对比孟母教子的用墨技法了解写意画 1、了解国画大师刘继卣的代表作品,观察《闹天宫》,了解画故事的三大要素。 2、回忆学过的 水墨画技法。 3、 观察《孟母教子》的故事情节简要了解《孟母教子》的故事以技法。 3、通过《聪明的小诸葛》了解写意画的绘画技法以及故事情节。 1、分别播放静态悟空人物形象,有动作的人物形象,有次要人物的画面以及大师的《闹天宫》作品,使学生了解画故事的三要素。 板书:主要人物、表情、动作 次要人物 故事的背景环境 2、播放视频回忆学过的用笔用墨技法。 3、 播放《孟母教子》和《聪明的小诸葛》的图片并讲述孟母教子的故事。以及表现技法。
自主探究 1、通过观察书中《人民和总理》美术作品,了解画人物还要注意的用墨技法。 2、对比《闹天宫》发现两幅美术作品的用笔技法以及构图的不同点。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了解画故事的具体方法,使学生思路更清晰。 1、观察书中图片《人民和总理》发现重墨淡墨在画面中的使用,以及主次人物的区别。以及在构图上的呈现。 2、对比《闹天宫》发现在用线上《人民和总理》大部分利用点染等技法,是中国画技法,工笔与写意的绘画方式了然于心。在画面构图上《闹天宫》的主人公在画面的正上方突出人物的法力高强,以一敌百的画面效果,《人民和总理》 在画面的构图上打破了领导人“三突出”“高大全” 的形象,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体现领导走进群众,贴近群众的画面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深入了解用墨用笔技法的呈现 1、结合课程标准,出示课件《人民和总理》引导学生从用墨上了解画面的人物主次关系,从构图上了解画面的整体效果。 2、带领同学们对《闹天宫》和《人民和总理》两幅作品进行欣赏,从用墨用线用线技巧和画面构图上了解两幅作品的不同。 3、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学生作品、了解故事的画法及呈现。
教师示范 教师利用微课《(桃园三结义)》使学生对画故事的步骤以及环节明确方向。 观看教师微课示范了解绘画步骤。 教师以直观简练的方法将自己的教学步骤充分的展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在了解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加深对画故事的方法的运用。
大胆创设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根据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古代故事或者现代故事甚至是自编的故事来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根据古代现代故事、或者自编故事设计一幅节典型、构图巧妙、用墨生动的美术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水墨技法,大胆创编一幅故事作品。
展示评价 学生从情节、笔墨、构图对进行作品评价,对本课重难点有一个回顾和认识。 自评,说一说自己的故事情节及用墨方法,互评,说一说哪个故事是你最喜欢的,哪个情节最有意思安排的最好。 教师总结评价,加深本课的重点,使学生对画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对学生的作品给与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拓展延伸 产生对水墨画浓厚兴趣,尝试运用欣赏方法自主探究,激发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 借助王陇花的城市水墨作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城市水墨作品 ,使学生加深对水墨画的认识。丰富欣赏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描绘祖国的创作热情。
板书 画故事 故事三要素:主人公动作、表情 次要人物 背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