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热容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教材 北师版
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热学特性、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概念,也是分析许多有关现象的理论依据、因此、本节课在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做好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的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物质在吸、放热性能上存在差异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了热学的物态变化与分子动理论,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也知道转换法。本节课中的探究实验是初中物理阶段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让学生亲自做好这个探究实验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然后用比值法得出新概念。利用比热容概念来分析沙漠和沿海气温的不同特点、用水作发动机冷却剂等现象,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比热容概念的检验。
3.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探究教学,边讲边实验,利用思维导图写探究报告,理清探究的思路。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的实施,数据的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体会利用比值法定义概念的思想方法;能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3、经历比热容概念得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比热容概念的得出
学习活动设计任务1比较纸的吸水能力 任务2观察实验,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任务3根据问题猜想 ,画探究的思维导图 任务4提示如何测量热量 任务5进行实验任务6收集处理数据任务7根据规律引出新的概念任务8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任务4思考怎样测量吸热多少 活动1. 进行操作性定义活动2. 检查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活动3、画出探究的思维导图修改探究的思维导图活动4. 讨论测量热量的方法活动5、动手实验收集数据活动6、描点作图得出规律活动7、体会概念的得出过程活动8、应用知识解释问题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新课教授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变量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概念的得出 你的手弄湿了,你用餐巾纸擦干呢?还是用包装纸擦干? 为什么用餐巾纸呢?你怎么判断的呢?吸水多的物体吸水能力就强吗?我们既然要讨论纸的吸水能力就要给他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纸的吸水能力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动画:炎热的夏天,水和沙子同样都接受阳光的照射,沙子很热但是水却很凉爽,这是为什么呢?是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不同吗?这节课我们就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为了研究的顺利我们思考以下问题(1)一般来说,物体吸热温度怎样变化?物体放热呢?(2)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3)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4)某种物质升温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你根据这个现象能否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请你将提出的问题写到学案上。同组的同学按照评价标准检查展示学生提出的两个个问题并做出评价针对你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想并将你猜想的的结论写到学案上。展示探究实验的思维导图,请同学们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观察实验桌上所给的器材,想一想你是否调整研究的问题。 我们探究吸热多少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再次修改你的思维导图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怎样控制液体的质量?怎样改变液体升液体高的温度?怎样测量液体升高的温度?怎样测量水吸收的热量(火烧手指演示实验) 提示用同一个热源热量的多少就可以转换为加热的时间请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展示学生设计的表格下面开始实验提示:做好分工合作,一个人操作仪器,一个人报温度,一个人记录数据,一个人根据数据画图像根据数据、图像总结结论得出数据,描点作图结论:水的质量一定,水吸热的多少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同种物质质量不变时,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定值)是否所有的物体都遵循这个规律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验证吧!对比这两个图像你会发现什么?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倾斜程度不同告诉我们什么?总结:科学家们换用其他的物质做实验发现:质量一定时不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之比不同,这就显示出物质的一种热学性质,有了这个热学性质你能否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呢?现在还能否认为吸热多吸热能力就强呢? 结合我们的实验结论,然后类比纸的吸水性能,能否得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呢?给出问题甲 质量1kg 升温1℃ 吸热2.1×103J乙 质量1kg 升温1℃ 吸热4.2×103J丙 质量1kg 升温10℃ 吸热3.2×104J丁 质量10kg 升温10℃ 吸热2.2×105J甲乙谁的吸热能力强?为什么?甲丙谁的吸热能力强?为什么?甲丁谁的吸热能力强?为什么?通过上面的分析,你一定能够总结出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我们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来定义物质的吸热能力定义: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公式:比热容=热量/(质量*温差)C=Q/( mΔt)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不同的物质容热的本领不同,不同的容器容水的本领也不同。观察这两个杯子,你认为哪个容水的本领强?为什么?容水本领与容器中装水的多少有关吗?比热容的大小与吸热的多少有关吗?查比热容表,水和沙子谁的比热容大?能否解释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思考问题 餐巾纸因为它的吸水能力强吸水多不一定纸的质量相同,面积相同时吸水多的吸水能力就强观察、思考思考回答提出问题,相互检查对照问题写出猜想小组检查猜想是否合理完成学案上的思维导图思考并选择修改导图总是用同一杯液体加热改变温度温度计测温度思考设计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描点作图总结规律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不变时,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定值用食用油做实验验证1、验证了上一个实验结论是正确的。2、这两次实验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他们的吸热能力不同听讲并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能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吸热的多少表示吸热能力思考、讨论回答比较1千克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 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甲杯,因为装同样多的水甲杯的水位变化小。无关无关,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思考回答 渗透物理学中的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操作性定义解决问题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回顾已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寻找生长点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检查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巩固完成探究实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会用转换法培养合作能力,操作能力会处理数据能总结规律根据实验结论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体会概念的得出过程理解用比值法定义得出新的概念理解比热容的意义用容器的容水本领做类比,来理解比热容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实验,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今后借鉴的呢?同学们说了很多,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了解决比较吸热能力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吸热能力是一个变量,于是首先给他下了一个可操作的定义即质量一定时,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然后我们做探究实验,探究质量一定时,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最后利用比值法定义得出了新概念—比热容,并且用它解释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七节、比热容(一)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2.公式:比热容=热量/(质量*温差) C=Q/(mΔt)3.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14.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5.应用:
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通过比热容的学习,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课题指导下,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观察实验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总结规律、得出新概念
总结方法
交流评估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数据的处理等
总结本节课的方法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学以致用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