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文学常识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应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重重叠叠的群山
山坳中的小村庄
山区孩子充满渴求和希望的眼神
山区人民外出打工
一望无际的大海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语气和谐
感情饱满
(1)“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
“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读得轻一点。
(2)“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标题是“在山的那边”,那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海!
那仅仅是一片海吗?
那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是“全新的世界”!
寓指人生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或奋斗目标。
追求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艰难险阻和困难。
既然说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为了看到这个“全新的世界”,沿途是不是一帆风顺?
山!
山那边是海吗?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在山的那边,是海!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妈妈说过是海,有点怀疑的语气)
(失望的语气)
(坚定的语气)
(在奋斗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信心又有点动摇,读出怀疑迷茫的语气)
(奋斗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在山的那边
群山:象征重重的艰难险阻。
大海:象征理想境界。
----------
----------
----------
----------
----------
----------
《在山的那边》主旨: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3)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4)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 睛……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飘”和“扎根”是否矛盾?
修辞手法:拟人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的场景,显示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山的那边》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人成长的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的你,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把我们的人生经历与个人体验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一和二。
完成作业本和词语手册上的练习。
背诵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预习新课《走一步,再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