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水循环类型。
2、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4、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水的行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内容并填空。
1.概念:地球上的水呈_______、_______、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组成:
海洋水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陆地水 ①包括_______、湖泊水、_______、地下水、_______等。
②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 地区和中低纬度 地区
大气水 以_______的形态存在
3.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 ___以及浅层地下水。
固态
液态
河水
沼泽水
冰川
水汽
河水
淡水湖泊水
两极
高山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水体中,分布最广的是( )
A. 大气水 B.冰川水 C. 生物水 D.河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大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
【自学检测】
【自主学习】“水循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5-P88,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2.请你总结一下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三种?你能根据图4-3试着描述一下每种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吗?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蒸发
植物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
地下径流)、下渗
材料二:在长江出海口附近,长江三角洲是由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起来形成的。与此同时长江也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资源丰富。
材料一:河水的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每年可与大气降水交替更换22次。
结合书本,思考:以下材料体现了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一、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联系了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促进物质在各圈层迁移。
材料三: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长江上游形成“V”形谷;在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在长江中下游和河口分别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不同的地貌。
结合书本,思考:以下材料体现了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什么影响?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材料四:从东北地区到新疆,景观由温带森林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这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
从东北到新疆,离海洋越来远远,输送水汽越来越少,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分别形成了森林、草原和荒漠景观。
A
B
C
降水
植物蒸腾
蒸发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植被破坏
修建水坝
围湖造田
地面硬化
跨流域调水
植被破坏
地面硬化
人工降雨
植被破坏
地面硬化
开采地下水
【合作探究二、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影响的水循环中的环节,如何影响的?】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蒸发
下渗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 的影响。
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人工降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人类活动 河流流量和水位变化 河流含沙量变化 直接影响的环节
破坏植被
植树种草
硬化城市路面
修建水库
围湖造田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增加
减少
地表径流、下渗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下渗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稳。
减少水库下游河流含沙量
地表径流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地表径流
【课后检测】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
2.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C
A
全球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和小循环,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既属于大循环又属于小循环的环节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⑤ D.⑤⑥
4.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图中各环节水量发生变化,
其中与海平面上升直接相关的是( )
A.①减少 B.④增加 C.⑤减少 D.⑥增加
5.实践证明,干旱的内流区大面积造林最终可能导致干旱加剧,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大气水体总量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地表水体总量减少
C.向区域外输送的大气水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
D.向区域外输送的地表径流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
C
B
C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2.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3.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
A.拉萨 B.吐鲁番
C.北京 D.呼和浩特
【课前检测】
B
C
C
河南强降雨
“千年一遇!”我们用这个词形容2021年7月20日郑州的特大暴雨。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73站(占比约38%)累积降水量超过500毫米,最大新密白寨875毫米。8月2日的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8月1日18时,全市总共遇难292人,失踪47人;其中,因洪水、泥石流导致189人遇难;因房屋倒塌导致54人遇难;因地下室、车库、地下管网等地下空间溺亡39人,包括大家关注的地铁5号线14人遇难,京广路隧道6人遇难,另有其他遇难者10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9-90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洪水灾害?
2.什么是雨涝灾害?
3.根据概念,你能说出二者共性和差别吗?
4.如何防御洪涝灾害?洪涝灾害防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5.洪水来了如何自救?
【自主学习】洪涝灾害的防治
【合作探究】
请你运用我们本节所学知识,发现身边的防洪隐患,并为家乡的洪患安定献计献策。
加强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实行预警机制;加强城市排涝功能;建设海绵城市,增强泄洪能力;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在昌源河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调节径流也可以起到减少洪涝灾害的作用。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干流长,河流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局部地区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少,河流流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降低了湖泊的蓄洪、滞洪能力。
【合作探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气候 :
下垫面:
湖泊:
植被:
河流:
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地形:
河道弯曲
泥沙淤积
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开挖入海河道
修建水库
裁弯取直
疏浚河道,
修筑(加固)堤坝
退田还湖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非工程
措施
非工程措施:建设海绵城市;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和预报、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地势低洼
降水量大且集中
围湖造田
城市化发展
植被破坏
干旱地区洪水分为冰雪融化型、暴雨降水型和混合洪水型三种类型。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了罕见洪水,阿拉尔市塔里木河河段8月出现了135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大大超过警戒流量50立方米/秒。下图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号水文站记录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内洪水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罕见洪水灾害的原因有( )
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②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③人为原因造成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差④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课后检测】
4.下列有关干旱地区发生洪水的有利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量增加,沙漠地区将变为绿洲 B.缓解土地盐碱化
C.改善生态环境,利于河流下游生态补水 D.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5.下列关于1号水文站的三次洪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雪融化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
B.暴雨洪水多陡涨陡落,洪峰出现时间和降水最大强度出现时间一致
C.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
D.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