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温室大棚适时通风或增设二氧化碳发生器,都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其原理是( )
A. 增强光合作用 B. 抑制呼吸作用 C. 增强蒸腾作用 D. 增强呼吸作用
2.卧室不宜摆放过多绿植,其原因是( )
A.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B. 植物会导致室温过高
C. 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D. 植物散发的香味太浓
3.如图的式子中,①②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①②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进行
C. ①所需的a物质和水都由生理活动②提供
D. ②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
4.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B. 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
C. 植物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D. 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5.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对粮食增产没有意义的是( )
A. 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
C. 多通氧气勤灌溉,尽量让植物生长在氧、水充足的环境中
D. 大棚种植的植物,在白天适当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6.如图是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条件下,测定其叶肉细胞内二氧化碳(用CO2表示)利用情况的示意图(①、②表示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表示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②表示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
B. 甲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丙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光合作用
C. 乙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D. 丁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7.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对整个生物圈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二氧化碳
C. 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 光合作用只能以光能作为能源
8.甲、乙两地都出产同一品种的苹果。在果树生长期间,两地光照条件和管理措施相同,但昼夜温度有一定差异(如表)。经测定,乙地苹果的含糖量明显高于甲地,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产地 甲地 乙地
白天平均温度(℃) 34 34
晚上平均温度(℃) 23 13
A. 两地果树白天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基本相同
B. 乙地夜间温度低,果树分解的有机物较少
C. 甲地夜间温度高,果树制造的有机物较多
D. 乙地果树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比甲地果树多
9.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见证了一代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科学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到目前为止,共有8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12名科学家摘取。下列相关经典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缘故
B.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C.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在上述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表示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10.萨克斯实验是揭开光合作用之谜的终结实验。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2-3天把天竺葵放在暗处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 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 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 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变蓝色
11.某同学在学习普利斯特利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不同密封的玻璃罩里,实验处理方案如表所示,蜡烛最先熄灭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1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光照
2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光照
3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黑暗
4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黑暗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12.裂叶山楂是较耐旱的植物,通过观察发现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 )
A. 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储藏作用 D. 光合作用
13.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因具①过程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仅②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①②过程依次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D. 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14.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M、N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
B. 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C. 甲有能量的储存,乙有能量的释放
D. 甲和乙不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15.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发生在任何活细胞中
B. 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 光合作用白天发生,呼吸作用夜间发生
D. 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
16.如图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概念图,图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写( )
A. 叶绿体、线粒体、有机物和氧气 B. 线粒体、叶绿体、有机物和氧气
C. 线粒体、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 D. 叶绿体、线粒体、二氧化碳和水
17.为探究绿萝的生理活动,选取生长状况相近的花斑叶绿萝多株,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密闭玻璃箱内进行水培,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
实验组 条件 二氧化碳的变化量
甲 放置于黑暗处12小时 Q1
乙 放置于阳光下12小时 Q2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片的白斑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B. Q1与植株所有细胞有关
C. Q1是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D. Q2是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
18.下列栽培蔬菜的措施,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 中耕松土 B. 带土移栽 C. 合理密植 D. 延长光照
19.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达到增产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 白天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C. 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农作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增强光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0.下列生产生活中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 农田里及时排涝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B. 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越大作物产量越高
C. 将粮食晒干储存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
D. 为提高空气质量,应尽量在卧室内多放置盆栽植物
二、非选择题
21.绿色植物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还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如图为某绿色植物叶片所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光照条件下,该植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选填“A”、“B”或“A和B”)。如果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打破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将会导致 ______效应。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区,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通过 ______作用提供动力来实现的。
(3)为了实现增产,大棚种植过程中需要适时通风透气,其目的是增加 ______的浓度;若遇阴雨天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4)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该操作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 ______。
22.如图1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图2表示的是叶绿体在进行某种生命活动时,吸收气体①,放出气体②,线粒体在进行另一种生命活动时,吸收气体③,放出气体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1中,细胞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 ]________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________,对植物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 ]内填写编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2)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里没有图1中所示的叶绿体和[ ]________([ ]内填写编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3)在图2中表示二氧化碳的编号是________,叶绿体在进行该生命活动时还需要的原料是 ______ ,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生命活动是________,该生命活动的实质是 ________。
23.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瓜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表格: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 1)孙悟同学根据上述资料推理得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请你完善下面的推理过程。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孙悟是在比较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理后才做出以上推理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请在下面空格中各写一条。
①区别:______。
②联系:______。
(3)如图为甜瓜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
其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______,甜瓜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间点是 ______点。
24.“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1)在图1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_______(填编号),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 ______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______平衡。
(2)图2显示 1963-2019 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______。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______,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______的趋势,导致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____________;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____________。
25.绿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一)图甲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乙1 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1)图甲中A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乙图中参与的结构有______ 。
(2)图甲中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乙中的 ______(填数字)。
(二)为了更全面的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实验小组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4)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上图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d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______加热,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漂洗,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a、c叶中其它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6)本实验中b叶和d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是______。根据本组实验,请你提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大棚适时通风或增设二氧化碳发生器,都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这样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答案】C
【解析】解: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把盆花放在卧室内过夜,不仅会使植物与人竞争氧气,还会因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而使室内空气变得浑浊,从而影响人的健康。
故选:C。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而光合作用只在光下才能进行。
3.【答案】D
【解析】解:A、①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②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
B、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如叶肉细胞在有光的条件下回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B错误;
C、光合作用所需的a二氧化碳是由②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提供的,水是由根吸收的水分提供的,C错误;
D、②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是把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正确。
故选:D。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图示①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②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4.【答案】D
【解析】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A正确;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生命体提供能量,B正确;
C、植物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C正确;
D、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不受光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最好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我们的生活中。
5.【答案】C
【解析】解:A、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
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呼吸作用减弱,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B正确;
C、要合理灌溉,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C错误;
D、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理解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
6.【答案】B
【解析】解:A、图中①表示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②表示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A正确;
B、甲图表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丙图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表示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B错误;
C、乙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部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C正确;
D、丁图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叶绿体不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还从大气中吸收部分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使释放出能量。若此图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叶绿体,据此答题。
在识图时要注意区别叶绿体与线粒体。
7.【答案】B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由公式可看出: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光合作用只能以光能作为能源,B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由上可知B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选:B。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分析答题。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容是中考的必考部分,一定要加强这部分的学习和掌握。
8.【答案】C
【解析】解:A、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两地白天温度相同,果树白天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基本相同,正确。
B、甲地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乙地夜间温度低,果树分解的有机物较少,正确。
C、甲地夜间温度高,呼吸作用比乙地旺盛,消耗有机物,乙地白天与晚上温差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甲地果树制造的有机物较少,错误。
D、乙地果树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比甲地果树多,正确。
故选: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使出能量。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9.【答案】D
【解析】解:A、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A正确;
B、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将小白鼠和绿色植物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了的空气,B正确;
C、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光合作用实验中实际测得数据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能实际测得,只能通过计算得到,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D错误。
故选:D。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10.【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
C、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表明是叶绿素溶于酒精。C正确;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1.【答案】C
【解析】解:绿色植物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黑暗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1组中光照条件下,蜡烛燃烧释放二氧化碳,从而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2组光照条件下,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3组在黑暗条件下,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4组中黑暗条件下,只有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由以上分析可知:3组中消耗氧气最快,最多,因此蜡烛最先熄灭。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12.【答案】A
【解析】解:大多数植物叶片上气孔分布的特点是:下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如果水分蒸发过多,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会让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
故选:A。
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其中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从气孔的分布数据以及与气孔的关系方面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3.【答案】A
【解析】解:A、小麦因具①光合作用过程,能够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B、①过程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错误;
C、①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②过程在光下与黑暗都能进行。错误;
D、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时促进①光合作用,抑制②呼吸作用过程。错误。
故选:A。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4.【答案】D
【解析】解:A、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水和二氧化碳,故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其中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因此甲图中①代表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因此乙图中②表示线粒体,B正确;
C、甲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乙表示呼吸作用释放能量,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在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的,甲和乙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1)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其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并且能正确识别图中的两个过程所代表的生命活动。
15.【答案】B
【解析】解:A、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有叶绿体的叶片,呼吸作用则可发生在任何活细胞,错误;
B、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正确;
C、光合作用白天发生,呼吸作用白天、夜间都发生,而不是只夜间发生,错误;
D、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错误。
故选:B。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16.【答案】D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图中①代表叶绿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故图中②代表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故③代表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同时机物和氧气又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故④代表有机物和氧气。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条件 在光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和能量转化 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储存能量能量 分解有机物有机物释放能量能量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
17.【答案】D
【解析】解: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的白斑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植株的所有活细胞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表中的Q1与植株所有细胞有关,B正确;
C、在黑暗处植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Q1是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C正确;
D、在光下植株既能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Q2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之间的差,D错误。
故选:D。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18.【答案】A
【解析】解:A、中耕松土--利于根的呼吸作用,A符合题意。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B不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C不符合题意。
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中耕松土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
(2)合理密植,充分利于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产量。据此分析解答。
掌握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解答。
19.【答案】D
【解析】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正确;
B、向温室中冲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正确;
D、农作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错误。
故选:D。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据此解答。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二者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A、农田里的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A错误;
B、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越大,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就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只有合理密植才能提高产量,B错误;
C、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水,将粮食晒干再储存,是为了抑制粮食细胞的呼吸作用,C正确;
D、卧室内多放置一些观赏植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因此人花争氧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
故选:C。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合理密植、兼作套种充分的利用光能的重要措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等。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1)A和B;温室
(2)成熟;蒸腾;
(3)二氧化碳;降低温度或者增加光照时间;
(4)叶绿素。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图中的A是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呼吸作用和B光合作用。如果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打破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将会导致温室效应。
(2)由于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水面积,因此,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对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很大作用,所以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通过蒸腾作用提供动力来实现的。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进行的缓慢,制造的有机物少,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减缓蔬菜的呼吸作用或者增加光照时间等措施来提高产量。
(4)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
(1)A和B;温室
(2)成熟;蒸腾;
(3)二氧化碳;降低温度或者增加光照时间;
(4)叶绿素。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绿色植物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还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如图为某绿色植物叶片所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及其物质名称可以确定: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意义,属于基础考查。
22.【答案】(1)③细胞核;②细胞膜;①细胞壁;(2)④液泡;( 3)①④;水;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析】解:(1)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③细胞核中,但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②细胞膜;植物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细胞壁。
(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即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④液泡。但在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里没有图1中所示的叶绿体和④液泡。
(3)由分析可知,图2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是①和④;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除二氧化碳外,还需要水。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生命活动是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1)③细胞核;②细胞膜;①细胞壁;(2)④液泡;( 3)①④;水;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图1为植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液泡,⑤是细胞质。
图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③是氧气,④是二氧化碳。
解此题的关键是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有一定掌握。
23.【答案】(1)①甲乙两地甜瓜白天合成有机物的量大致相等;②甲地甜瓜在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少;③甲地夜间气温低。
(2)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释放能量;②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一部分二氧化碳和水。
(3)Ⅱ;18
【解析】解:(1)由于甲乙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相同,由表可知两地白天温度接近,因此可以得出甲乙两地的甜瓜在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接近;白天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几乎相等,且甲地甜瓜含糖量高,因此可以得出甲地的甜瓜在夜间消耗的有机物的量较少的结论;而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消耗有机物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甲地的甜瓜呼吸作用强度小于乙地的结论;结合图表中甲地夜间气温显著低于乙地,可以得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的结论。
(2)自然界中,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由于呼吸作用分解的物质正是光合作用制造的;而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是由呼吸作用释放的。因此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为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由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因此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全天不间断进行。因此曲线Ⅱ为呼吸作用,曲线Ⅰ为光合作用。一天中太阳刚落山的时刻是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因为此时已经进行了一天光合作用,而夜间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太阳落山后呼吸作用会消耗一部分有机物,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表中对应的时间为18点。
故答案为:(1)①甲乙两地甜瓜白天合成有机物的量大致相等;②甲地甜瓜在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少;③甲地夜间气温低。
(2)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释放能量;②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一部分二氧化碳和水。
(3)Ⅱ;18
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掌握二者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1)①②③⑤;分解者;光合作用;碳-氧;
(2)持续增加;吸收量;碳中和;温室效应;
(3)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1)在图1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有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⑤化石燃料的燃烧;①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图2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持续增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植树造林,可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低碳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⑤;分解者;光合作用;碳-氧;
(2)持续增加;吸收量;碳中和;温室效应;
(3)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答案合理即可)。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2)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解答即可。
该考点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25.【答案】(一)(1)线粒体;
(2)5、6;
(二)(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水浴;
(5)光和叶绿体;
(6)b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d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析】解:(一)(1)图一中,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蒸腾作用受光照和湿度等外界条件影响。A点的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乙图中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2)图一中,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图二中,5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6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所以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5、6。
(二)(3)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作用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4)溶解叶绿素,需要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5)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则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6)本实验中b叶中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d叶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由该实验可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故答案为:(一)(1)线粒体;(2)5、6;
(二)(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4)水浴;(5)光和叶绿体;
(6)b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d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1)观图可知:图甲中,A点的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B点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BCE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E点二氧化碳吸收量稳定,说明光合作用趋于平稳。
(2)图乙中1和2是表示光合作用;3和4表示呼吸作用;5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6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