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蝉、贝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8 15: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3 短文两篇
蝉 小思
贝壳 席慕容
生命的诞生!
《蝉》自学导航:
探究质疑一:
文中“我”对“蝉”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烦→惊→叹→恕
探究质疑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知了“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那么小,竟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于是我便“宽恕”了它。
小结
这种写法就是先抑后扬,作者本来要赞扬蝉,却先说讨厌蝉,看到蝉顽强的生命力后,便改变了对蝉的态度,使读者对蝉的印象更深。
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课文中有一句话是由抑到扬的关键,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文中作者对蝉的态度变化表明了他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呢?
生命无论长短,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贝壳》自学导航
讨论交流一:
找出文中描写贝壳外形的语句。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讨论交流二:
找出作者抒情的语句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讨论交流三:
作者要倡导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找出两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或者富有哲理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这一抑一扬,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秋风哪有颜色?“秋风颜色”利用通感,巧妙地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很有新意。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它的不敬全部消散了。
《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用反问句表达自己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的思想感情。
《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提示:
可以从主题、写作手法、描写方式两方面来考虑。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主题不同
《蝉》启示我们无论生命长短,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好好珍惜。
《贝壳》启示我们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光彩。
写作手法不同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首尾照应的手法,作者对生命的态度也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明。
《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在文章结尾处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描写手法不同
《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与朋友的对话,揭示了蝉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意义。
《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品味精彩语句:
找出两篇短文中你最喜欢的或者富有哲理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思考生命意义
请看一组汶川地震的图片,说说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
敬礼男孩郎铮
迎接新生命
超越国界
倾听
我要读书
可乐男孩
生命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布置作业
1、复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整理笔记,理清思路。
2、完成作业本《短文两篇》。
3、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5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