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 长征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 长征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0 10: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七 律 . 长 征
毛泽东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4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
1935年10月
长征是什么
★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
坚定无畏的丰碑!是人
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páng(磅礴)
bàng(磅秤)
多音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pángbó
mín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行程之远,历时之长。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远征难:总领全文,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困苦。
首联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很多,水很多,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承接“千山”
颔 联
夸张,说明山势高俊、连绵不绝
比喻,突显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上承万水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表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一暖一寒,表现了红军的神勇无比。
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更喜岷山千里雪,
承上启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二、四方面军,指整个红军。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爬 雪 山
这首诗,诗人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起为面,“金沙江”“大渡河”代表万水,以“五岭”“乌蒙山” 代表千山;点面结合,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种种困难。
全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赞颂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