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9 18: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地理试卷(2021.11)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如下左图)。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如下右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
A.水星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木星与土星 D.火星与木星
2.下列关于行星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
A.金星冲日,明亮可见,便于观测 B.金星冲日,太阳光被地球阻挡,不可见C.木星冲日,亮度较大,适宜观测 D.天王星冲日,清晰可见,适于肉眼观测
褐飞虱是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频发成灾,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下图为1950年至2009年太阳黑子周期与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褐飞虱大发生年份( )
A.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 B.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正相关
C.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 D.主要出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阶段
4.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 )
A.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 B.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
C.不会扰乱地球电离层 D.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左图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右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材料推测( )
A.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 B.350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 D.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6.甲时期( )
A.恐龙盛极一时 B.三叶虫灭绝
C.气候寒冷干燥 D.形成喜马拉雅山
玉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土壤水分缺失、育苗期低温和成熟期极端高温易导致当地玉米减产。农业科研人员在我国西北某半湿润地区实验不同龙沟覆膜技术对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下图示意四种垄沟种植覆盖技术。据此完成7-8题。
7.与黑膜覆盖相比,白膜覆盖种植玉米( )
A.育苗期土温更高 B.成熟期极端高温少
C.截留雨水能力强 D.田间杂草数量更少
8.研究发现垄沟沟播黑膜全覆盖技术(T4)增产效果最好,其原因可能有( )
①截留雨水能力强,保水效果好 ②生长期杂草少,保肥效果好
③反射光照能力强,养分积累多 ④成熟期地温低,高温影响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10.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下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12.“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 B.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
C.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 D.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
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等压面示意图(图1),以及近地面海洋和陆地气温特征图(图2),
完成13-15题。
13.图1中,四地气压按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14.若图1、图2分别表示该滨海区某日气压分布状况和近地面海、陆气温特征,对图1、图2描述正确的是( )
A.图2中曲线⑤是海洋气温变化曲线
B.图2中曲线⑥是陆地气温变化曲线
C.图1对应的时段可能是图2中10时至16时
D.图1对应的时段可能是图2中18时至次日6时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回答15-16题。
15.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16.“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阴雨多风的夜晚 B.阴雨多风的白天
C.晴朗无风的白天 D.晴朗无风的夜晚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7-18题。
17.“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
18.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吃水深度
的变化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甲处洋流的流向与性质是( )
A.东南、暖流 B.西北、寒流
C.东南、寒流 D.西北、暖流
20.甲附近海域( )
A.海水的盐度和密度都很大
B.不易受北部石油泄漏的污染
C.有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
D.比同纬度的海水蒸发旺盛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读太行山东麓的冲积扇的分布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太行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原因是( )
A.太行山东坡地势陡峻 B.河流、沟谷多
C.水流速度快 D.降水均匀
22.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砾石--粉砂--黏土
C.砾石--黏土--粉砂 D.粉砂--砾石--黏土
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江交汇处,沘江绕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在这个大湾子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成了似道教太极中“阴、阳两仪”的两个鱼形图案,形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在这个天然“太极图”中,“S”型河曲发育在东西距880米,南北距1000米的盆地中。下图示意“太极图”的奇妙景观。据此完成23-25题。
23.图中“S”型河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周围山地海拔增高 B.盆地不断沉降
C.地壳间歇性上升 D.河流侧蚀和下切作用
24.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 )
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
C.防御洪涝,少占耕地 D.节省土地,就地取材
25.图中的大片耕地位于( )
A.河流侵蚀岸 B.河流堆积岸 C.地势低洼地带 D.地势较高地带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
26.下图是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地貌类型),该区域在地下可能出现的地貌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6分)
(2)在我国_______________地区,该类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并且气温____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____,具备了该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4分)
(3)分析该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2020年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水重于常年,为完善洪水排泄的缓冲功能,江苏省政府在某高校试点建设“海绵校园”。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频次分布图,图乙为该高校试点建设的“海绵校园”示意图。
(1)图甲显示我国雨涝频次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省夏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和_____________。(2分)
(2)图乙中“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分析图乙中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4)简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验推广“海绵校园”的意义。
28.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巴西亚马逊平原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植被茂盛,土质粘重,沼泽广布。流淌着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1970年11月13日(农历十月十五),巴西亚马逊河口附近发生潮汐增水,在马拉卡岛附近发生涌潮现象(当地称Pororoco),水位大幅度上涨,
最高潮水位达到30米,致使两岸低地严重泛滥。这次潮汐增水夺去了亚马逊河口一带2000多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万头,使10多万人无家可归。
材料2:湿地(wetland)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巴西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湿地,位于巴西亚马逊河下游地区。
材料3: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1)据图分析亚马孙河这次潮汐增水时,潮水位高的原因。(5分)
(2)指出三种人类利用潮汐的常见方式。(2分)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潘塔纳尔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5分)
29.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米高,强则高达15米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6分)
(2)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4分)
(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地理试卷(2021.11)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由材料可知,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会发生凌日,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的行星有水星、金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行星冲日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金星不可能发生冲日,A、B错误。木星由于距离地球较近,体积较大,亮度较大,适宜观测,C正确。天王星离地球太远,肉眼无法观测,D错误。故选C。
3.C 4.B【解析】3.由图可知,15个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中,大多数处于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阶段,C项正确,D项错误。太阳黑子活动具有明显的11年左右的周期性,褐飞虱大发生年份分布比较分散,规律性不强,不具有11年左右的变化周期,A项错误。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与当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不呈正相关,B项错误。故选C。4.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黑子数目增多,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B项正确,C、D两项错误。到达地球的可见光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增多,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并没有增强,A项错误。故选B。
5.A 6.B【解析】5.据材料“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可知,当时南极大陆的纬度应该较低,气温和降水条件好,森林茂密,故A正确;“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有远古骆驼化石”,说明当时北极气候较温暖,不会有大面积的大陆冰川,故B错;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的运动,当时南极大陆在低纬度地区,故C错;从图片上可以看出,骆驼旁边有树,说明气候较湿润,故D错。选A。6.据图可知,甲时期气温大幅度降低,远低于现代全球平均气温,降水量大幅度增加,高于现代全球平均降水量,地球进入寒冷期,属于古生代后期,恐龙还没有繁盛,故A错;三叶虫灭绝于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气候寒冷湿润,故B正确,C错;喜马拉雅山形成于新生代的造山运动,故D错。选B。
7.A 8.C【解析】7.黑膜能够阻挡太阳辐射,使到达土壤的热量减少,而白膜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较小,太阳辐射能够透过白膜到达土壤层,地温升高,育苗土温更高,A正确。成熟期极端高温会增多,B错误。截留雨水的能力没有差别,C错误。白膜内杂草可以接收到太阳辐射,杂草数量比黑膜内要更多,D错误。故选A。8.截留雨水能力与白膜全覆盖没有区别,①错误。黑膜阻挡了太阳辐射,膜内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生长期杂草少,保肥效果好,②正确。反射光照能力弱,黑膜容易吸收太阳辐射,③错误。黑膜可以减少到达土壤的太阳辐射,成熟期地温低,高温影响小,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C。
9.D 10.C【解析】9.由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间循环主要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组成。图中d表示海水蒸发,a表示水汽输送,e、f表示陆地水蒸发,h、c表示径流,g、b降水,所以d→a→b→c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A错误。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有关,B错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出现流水侵蚀、堆积地貌,C正确。d环节是蒸发,D错误。故选C。
11.A 12.D【解析】11.“嫦娥五号”升空最后到达月球,因此此过程中生穿越了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正确。故选A。12.“嫦娥五号”返回途中,甲-乙段位于120km----60km,平流层顶部是50km处,因此甲-乙段不是对流层,没有雷雨天气,A错误。乙-丙位于60km----100km,平流层顶部是50km处,乙-丙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错误。丙-丁段位于100km----10km,平流层顶部是50km处,对流层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丙-丁段空气对流不显著,C错误。丁-戊段位于10km----地表,应该是对流层中,对流层往下空气密度增大,D正确。故选D。
13.D 14.C 【解析】13.根据图1高空等压线可知,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①为高压,②为低压,①气压高于②,高空风由①吹向②,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③为低压,④为高压,④气压高于③,近地面,此时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表示白天。近地面气压远大于高空气压,所以④高于①,所以四地气压按大小顺序排列为④③①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升温快,降温也快。从图2日气温曲线中可以看出曲线⑤表示陆地气温变化曲线,⑥曲线表示海洋气温变化曲线,AB错误。根据图1高空等压线可知,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①为高压,②为低压,①气压高于②,高空风由①吹向②,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③为低压,④为高压,④气压高于③,近地面,此时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表示白天,C正确,D错误。故选C。
15.B 16.D【解析】15.由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AC错误;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B正确,D错误;故选B。16.在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热容量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BC错误;阴雨多风的夜晚,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A错误;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D正确;故选D。
17.B18.C
19.B20.B【解析】19.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读图可知,甲处海水等温线向西北凸出,所以该处洋流向西北流,即由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性质为寒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甲附近海域纬度低,海水温度高,密度小,A错误;甲处洋流向西北流动,因此易受南部石油泄漏的污染,北部石油泄漏对其影响不大,B正确;该海域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C错误;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蒸发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B。
21.B22.B【解析】2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时,因坡度骤减,流速降低,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太行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主要是河流、沟谷发育众多,冲积扇多而相连。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当山区湍急的河流流出谷口,水流搬运能力下降,巨石率先沉积下来。随着水流越来越远,越来越缓,搬运能力越来越弱,水中的沙石也逐渐沉降下来,先是砾石,然后是粗砂,最后是黏土。所以洪积扇尖顶大多是粗颗粒的砂石,中下部为粉砂,而到了外缘则演变成了细腻的沙粒黏土,颗粒由大到小。B正确。故选B。
23.D 24.C 25.B 【解析】23.根据所学,河床的弯曲与流水的侧向侵蚀密切相关,河流先在平地侧蚀形成河曲;“S”型河曲能够存在于山间盆地中,流水下切作用不能忽视,侧蚀之后,地壳抬升,下蚀作用使河曲存在于山间、峡谷,D正确。海拔升高、地壳上升或盆地下降都是增大了落差,周围陆地对河流的束缚增强,使得河床更不易弯曲形成河曲,A、B、C错误。故选D。24.由图可知,山区平地紧缺,耕地有限。聚落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是可避开洪涝的侵袭,二是少占或不占耕地,C正确。材料中提到坝子位于两河交汇处的大湾子中,周围有山地,获取光照、凉爽通风不是坝子高处的主要优势条件,A、B错误。坝子无法体现就地取材的优势,D错误。故选C。25.由图可知,大片的耕地分布在河流凸岸,这里为泥沙沉积地带,侵蚀较弱,发育着肥沃的土壤,B正确,C、D错误。河流侵蚀岸易受洪水影响,不利于农业发展,A错误。故选B。
26.(14分)(1)峰林 洼地 孤峰 落水洞 喀斯特 溶洞(6分)
(2)西南 石灰岩(可溶性岩石) 较高 大(4分)
(3)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4分)
27.(10分)(1)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干旱/台风/高温(任写1个即可)(2分)
(2)下渗;径流(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2分)
(3)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3分)
(4)缓冲洪峰;减轻内涝;增加水资源;降低径流污染;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任答3点得3分)
28.(12分)(1)①农历十五,天体引力大,出现天文大潮;②亚马逊河地形口大腹小,潮水位叠加;③亚马逊河流量大,河水顶托潮水作用明显;④东南信风强,出现风暴潮;⑤河口地形平坦有利于潮水涌入。(5分)
(2)利用潮汐发电;发展旅游;潮间带养殖业。(答出2点给2分)
(3)①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②地形平坦,地表径流排水不畅;③土质粘重,下渗少;④森林茂密,蒸发较弱;⑤亚马逊支流多,河水易泛滥。(5分)
29.(14分)(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6分)
(2)原因: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2分)
影响: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2分)
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