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古诗三首 9《元日》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古诗三首 9《元日》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0 10:50: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浓浓文化味 悠悠诗人情——《元日》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把感受节日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习俗,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旧、符”2个生字,能正确、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图片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感受春节文化。
3、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合作学子中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以读悟情。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诗中春节习俗、文化所包含的诗人情感。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我打破过去一句一句讲解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诗,自己去解决诗中的生字,自己去找诗的节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提出质疑,围绕学生的质疑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多层次的吟诵、多层次地问、拎出一条“感受春节文化”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在学生的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的运用,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本课我从理解诗题、读出节奏、了解诗意、感悟诗情来组织学生学习古诗,指导学生学习并使用这样的方法,并为接下来的两首古诗教学打下基础。
一、激情导课 理解诗题,
1.导入:“未有曲调先有情”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先调动他的生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累,为此,我用一组春节喜庆的画面,让学生自由谈春节的习俗,进而引发质疑,距今一千多年的宋朝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理解诗题:出示课题后,理解“元”字,再指名说说元日的意思,拓展延伸元年、元月、元宵中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3.区分“元日”、“元旦”:结合生活中日历图片中,让学生观察发现一月一日和正月初一区别,(小结:公历1月1日,是元旦;在古代,中国都是使用农历,《元日》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
二、初读感知,读出节奏
1.预习的前提下指名读,读准字音。教师适时更正读音:爆、屠、苏。
接着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基于一二年级学习古诗的基础,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总结出方法,读出节奏
【指导学生的朗读应是循序渐进的,过多或过高的要求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在设计中我先要求学生把诗读正确,然后读好诗句中的停顿,表现出节奏。】
三、小组合作,了解诗意
会读古诗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
先回顾了解古诗的意思,有哪些好方法?(看图、看注释)
2.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古诗的意思。先出示学习建议,明确学习内容、要求,
小组讨论学习中,教师要走进小组内,为接下来的引导做好准备。
全班交流中我预设了一下几个让学生困惑之处。
预设一:“岁”可以复习旧知白居易的《草》中“一岁一枯荣”,从而理解“年”,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的意思: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预设二:入屠苏:通过图片理解:屠苏指屠苏酒。用屠苏草泡酒。古时候,春节家家喝屠苏酒。据说喝此酒可以避瘟疫。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说说:我们小组用什么来泡酒?
“入”就是喝的意思。
指名说说第二句诗句意思。
预设三:理解“桃符”---指名读“桃符”的注释—微课理解桃符(符的字理、桃符是什么桃符的作用、演变过程):在桃木板上写上神灵的名字,悬挂门旁,用来压邪。后来,演变成春联),理解了桃符,让学生交流3、4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先小组合做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然后教师引导、指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语,解决了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就能理解全诗的意思。这时教师的教师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教更有效。】
四、细读古诗,体悟诗情
1、找一找,在古时候,人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师生相互交流: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师板书
这三种习俗中,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习俗一:放爆竹
1.从生活中的体验入手:你放过爆竹吗?什么感受?结合感受第一句诗。
2.创意写诗句: 去年安吉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那么我们是在什么习俗中度过旧的一年呢? 创意说话:______中一岁除(由于导入中回忆了过年的习俗,所以孩子们很自然就能说出:年夜饭、包饺子、收红包等等)
3.交流中学生的情感有得到升华,可以将朗读在深入一个层次。多么欢喜高兴啊!齐读第一句
习俗二:入屠苏:爷爷、爸爸在最喜欢哪个习俗?
(1)抓住“暖”理解感情
喝下屠苏酒的感受是什么?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暖
哪里暖了?——身体、心情—将舒服、暖洋洋的感受结合朗读表现出来。
(2)拓展诗句了解习俗
在古代,喝屠苏酒还有有个规矩呢!要让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B%8F%E8%AE%A9" \t "_blank )少年。” 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3)原来喝屠苏酒还有祝愿人们健康长寿呢?谁来把这美好的祝愿读出来。这是的读有有所提升。
习俗三:.换旧符
(1)古人把旧的桃符换成新桃符,流传到现在变成贴春联了。你家贴过哪些春联
(2)师拿出一副对联,(懒惰难成器,勤奋出状元)读并贴在黑板上。
考考大家,贴对联还有讲究,上联应该贴在哪边?下联应该贴在哪边?
想一想:这副对联应该送给谁?(指名,并说原因)
(3)送对联,以此出示三幅对联,让学生说说应该送给谁并说名原因:通过送对联让孩子了解中国对联的博大精深
(4)指导朗读
师:家家户户都在贴红彤彤的春联,谁来把这喜庆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最后2句)
师:这一幅幅对联中还藏着人们的内心的希望,他们希望什么呀?(指名读最后2句)
5.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诗情
(1)简介诗人:了解《元日》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他希望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这美好的祝愿都藏在诗中,你能从诗中找出来吗?
(2)学生说理由
(3)小结:他希望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满满地都藏在诗中。(板书:美好祝愿)看我们已经读懂了作者的感情。学习古诗的最后一步就是感悟诗情。
6.再读全诗:那么久让我们把这满满的祝福朗读出来吧。
自由读—指名读——配乐齐读,会被的尝试背诵
7.回顾方法:(理解诗题、读出节奏、了解诗意、感悟诗情)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就可以按照这样的4步法来学习。
【设计意图:从传统文化入手,初步感受节日的喜庆、欢乐。在学习中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更能获得情感体验。然后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将诗中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融合,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线,对读层层推进,以读促悟,同时对春节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
五、书写古诗
1.出示老师书写的范文,观察书写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古代书写是从上到下,从右往左写的)
2.教学2个生字“旧、符”:观察字形,说说注意的地方
3.学生在作品纸中书写古诗。写好了可以送给别人,把你的美好祝愿带给大家。
[教学意图:关注、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书写中也让学生了解古代书写的特点。]
第五部分 说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理解诗题 元 日
读出节奏 放爆竹 美好
读懂诗意 喝屠苏 祝愿
感悟诗情 换桃符
[设计意图:左边的“理解诗题、读懂诗意、读出节奏、感悟诗情”是注重教给学习古诗的方法,中间的“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是突出春节文化的符号;右边的“美好祝愿”是把握整首诗的情感。最后的外围贴对联,这也是渗透对联的传统文化]
学习建议:1.四人小组合作,借助书中注释、图片或查阅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2.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懒惰难成器
勤奋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