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图示意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关系。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甲为岩浆岩 B.乙为沉积岩 C.丙为变质岩 D.丁为岩浆
福建省海坛岛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左图为“双帆石”景观图,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右图中示意“双帆石”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A.海浪侵蚀和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和海浪沉积
C.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 D.海浪沉积和风力沉积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图完成问题。
5.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冰川沉积 D.海浪沉积
6.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峰林 B.天坑 C.U形谷 D.钙华湖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河流阶地往往是区内人类居住、农田、道路、工矿建设的主要场所。下图为云南省德钦县的梅里大峡谷景观及其一级河流阶地的农业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梅里大峡谷形成过程的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壳抬升②气候湿润③地壳下沉④气候干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大峡谷农业生产集中在一级阶地及缓坡地带,主要是因为该地( )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疏松、肥沃③靠近灌溉水源④土地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梅里大峡谷阶地上聚落需防御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洪水、地震 B.泥石流、滑坡 C.台风、落石 D.寒潮、滑坡
下图示意某河段四个不同时期河道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河道演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11.图中蜿蜒曲折的河流多分布于( )
A.平原地区 B.河流出山口 C.湿润山区 D.大河入海口
甲、乙、丙三地是河流经过的地区,图①②③是三幅河谷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2.河流流速较慢、挟沙能力较弱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13.甲乙丙河段与①②③剖面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处剖面图为① B.甲处剖面图为③ C.乙处剖面图为② D.丙处剖面图为①
游荡型河道横断面宽浅,床面上满布的沙洲将水流分成许多汉道,主河道位置经常移动且幅度大,汛期尤为显著。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深(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和含沙量随流域干燥指标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游荡频度最高值区域在( )
A.I B.II C.Ⅲ D.都不是
15.下列关于游荡型河道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沙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小 B.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
C.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 D.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
塌陷天坑是由地下河强烈的作用导致岩层的不断崩塌并达到地表而成。其发展经历地下河洞道、地下崩塌大厅、地表天坑几个主要阶段。下图示意重庆小寨天坑发育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小寨天坑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溶蚀 D.火山喷发
17.塌陷天坑形成过程中,地下大厅的主要发育方向为( )
A.由地表到地下 B.由地下到地表 C.由上游向下游 D.由四周向中心
植金石(下图),因其具备轻质、多孔的优良特性,被称为“ 会呼吸”的兰花石。‘种植兰花配土时配入65%左右的植金石,能很好地养护好兰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根据材料推测,形成植金石最有可能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 B.岩浆侵人地壳,缓慢冷却
C.高温高压条件,发生变质 D.外力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9.种植兰花配土时配入65%左右植金石的主要目的是( )
A.添加土壤的矿物养分 B.加大土壤的昼夜温差
C.提高土壤排水透气性, D.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据此完成问题。
20.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T1、T2、T3 B.T1、T3、T2
C.T2、T1、T3 D.T3、T2、T1
21.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T1可能被洪水侵蚀 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22.要测定河流平均下蚀速度,理论上需要测定( )
①河流的平均流量②河谷的垂直深度③T3处的岩石年龄④T3处的岩层厚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勺状沟壑是指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整体形态上大下小、空间形态呈勺子状的地貌形态(下图)。它是黄土高原西部及西北边缘广泛存在的一类沟,沟体从上到下逐渐变窄、变浅甚至消失于坡面,与其他沟谷没有明显的联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勺状沟壑形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A.气温 B.植被 C.土壤 D.降水
24.状沟壑地貌发育依次经历的主导作用是( )
A.地下水侵蚀、重力崩塌、溯源侵蚀 B.溯源侵蚀、重力崩塌、地下水侵蚀
C.地下水侵蚀、溯源侵蚀、重力崩塌 D.重力崩塌、溯源侵蚀、地下水侵蚀
25.雨季勺状沟壑地貌变化最显著的要素是( )
①长度②宽度③粒径④深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白土溪地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流域内以第四纪沉积岩为主。下图示意白土溪某断面地质状况。该河段河流侧向迁移,且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植物和根系碎片形成后经历了( )
A.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地壳下陷一流水堆积 B.地壳抬升一流水堆积一地壳下陷一流水侵蚀
C.地壳下陷一流水堆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陷—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流水堆积
27.与沙坝相比侧向洪积体( )
A.形成年代更久 B.透水性更强 C.平均粒径更小 D.分选性更好
28.河流东岸的侵蚀量大于西岸的堆积量,可能导致( )
A.该河段西侧河底下切 B.该河段泥沙淤积严重
C.下游河底下切作用强 D.下游泥沙淤积增多
二、综合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亚某山谷小范围内发育有多级台地,且这些台地存在不同的成因,地壳抬升和气候变化是该地塑造地貌的根本动力。该山谷高处的五级台地在末次冰期冰消期由冰川末端融水沉积形成。该山区多支沟发育,随着地壳抬升,山区地势落差的变化影响支流的侵蚀量和搬运能力。支沟汇入河谷时形成的冲积扇地表平坦,形成一级、二级冲积扇台地。虽然多级台地形成年代久远,但景观保存较为完好。下图示意该山谷多级台地典型剖面。
(1)说明地壳抬升对一级、二级台地形成的影响。
(2)根据动力条件,分析三级、四级台地沉积物的特点。
(3)简述该地多级台地景观保存完好的原因。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研学小组到河北省东北部大石河流域进行综合考察。他们发现在河流两岸分布有丰富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附近最高峰是海拔493.7米的老君顶。整个地区正在进行着多种多样的旅游开发建设。图示意大石河某河段地貌景观。
(1)指出M处流水地貌景观名称,并分析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成员在进行考察时发现N地附近有大量落石,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当地政府计划在老君顶景区建设水上漂流项目,请你从该项目开发的优势与劣势自然条件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评估。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野外考察、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某地理研学小组到黄河宁夏河段考察发现,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甲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比乙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更细。下图为黄河宁夏河段区域简图。
(1)与甲地相比,乙地地势较________(高/低),理由是________。
(2)请你在方框内画出A地貌的形态示意图,并描述该地貌除形态外的其他特征。
形态示意图: 其他特征: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辫状河道是因为分叉型河床导致,因心滩、沙洲造成河床分叉,宽窄相同,形似发辫,所以称为辫状河道。当洪峰到来时,这种河流迅速拓宽它的河床,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洪峰过后,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这样,到下一次枯水位时就会看到槽道的分布面目全非,有的槽道作了大幅度的迁移,因此这种河道也称为游荡型河道。辫状河流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构成,或出现山区与山前河流上,黄河下游虽发育在大平原上却为典型的辫状河。
(1)分析说明辫状河道形成的条件。
(2)说明分布于山前和河口地区的辫状河道沉积物特征的差异。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A 6.C 7.A 8.A 9.B 10.D 11.A 12.C 13.B 14.C 15.A 16.C 17.B 18.A 19.C 20.D 21.A 22.C 23.C 24.A 25.D 26.C 27.B 28.D
29.
(1)地壳抬升,山区地势落差增大,支沟侵蚀增强,为冲积扇台地提供更多物源;(地壳抬升具有阶段性,)再次抬升之后,支沟搬运能力增强,冲积扇向前推移,形成两级洪积扇台地。
(2)(三级、四级台地由河流堆积物组成,)河流搬运距离长,沉积物颗粒大小分选性强;搬运过程中砾石相互碰撞摩擦,磨圆度较高;沉积物颗粒越大,越先沉积。
(3)末次冰期后,气候转暖,没有冰川作用破坏台地;五级台地与河流之间有基岩阻隔,地壳抬升导致台地高于洪水位,难以受到洪水侵蚀;支沟源源不断搬运物质,底部的冲积扇阶地有物源补充;山区河流以下蚀为主,侧蚀破坏作用较弱。
30.
(1)河漫滩。M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洪水期接受泥沙沉积,枯水期出露,形成河漫滩。
(2)由于侵蚀岸(凹岸)一侧受流水侧蚀作用影响,岸边下部岩石被侵蚀掏空,导致上部岩石受重力作用崩塌。
(3)优势: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惊险刺激)。劣势:河流上游水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危险性强,枯水期水量过少;有结冰期。
31.
(1) 低 河流自南向北流
(2)形态示意图:体现扇形特征即可
其他特征:自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地势逐渐变低
32.
(1)河流流量很不稳定,暴涨暴跌,洪水时带来大量泥沙,并切割原有沙滩;河流含沙量大,且颗粒大小不均,沉积形成众多心滩和沙島;地形开阔,缓坡地形,流速较慢,有利于砾石、泥砂沉积;河岸物质较易侵蚀,形成宽而浅的河道。
(2)山前辫状河道沉积物颗粒较粗,以砾石、砂粒为主,泥质物较少;分选性较差;河口辫状河道沉积物颗粒较细,以泥沙为主;磨圆度髙,沉积物分选性强,分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