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 19 连年有余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 19 连年有余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09 19: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连年有余》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杨柳青年画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既能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
让孩子广泛接触年画作品,扩大对美术领域的认识,了解美术的形式语言及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引导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情感、爱国主义,对多元文化包容的现代人格特质,关注美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杨柳青年画中的谐音与吉祥寓意,学会从造型、色彩和线条的角度来欣赏杨柳青年画,了解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提高学生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绘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杨柳青年画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了解家乡文化,培养民族情感、爱国主义,进一步宏扬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杨柳青年画中的谐音与吉祥寓意,从造型、色彩和线条的角度来欣赏杨柳青年画,了解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
2、教学难点: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其他地区年画的区别。
四、材料准备:
教具:课件、《连生贵子》年画线稿、《连年有余》年画画稿、《连年有余》年画。
学具:油画棒、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课前准备。 稳定学生情绪。
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上海爱乐民乐团音乐《喜气洋洋 共贺新年》,提问:在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音乐?2、春节时,我们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3、除了贴春联,还会帖什么呢?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历史十分悠久,在唐代,年画被称为门神画,说起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门神画的起源。播放视频《国宝档案》片段。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的题材也变的越来越丰富,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从当初威武的将军形象,变成了美女、娃娃、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而年画的功能也由当初的镇宅辟邪,变成了现在的祈福迎吉。 生:春节生: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生:窗花、年画。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由音乐引入春节,再由春节习俗引入年画。采用视频的方式,直观的演示门神画的起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知 (一)年画题目的由来。1、年画中的谐音老师这里有一幅年画《连年有余》(出示课题),你们猜一猜画面里会有哪些形象呢? 打开课本第一页,揭晓答案。师生一起欣赏《连年有余》(清代)。提问:为什么这幅年画被称为《连年有余》呢?师生共同探究: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所以被称为《连年有余》。欣赏年画《连生贵子》。莲与连谐音,笙与生谐音,感受谐音在年画中的运用。总结:杨柳青年画善于采用谐音的方式,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4、年画中的吉祥寓意师生共同欣赏杨柳青年画《福寿双全》。在传统文化中,蝙蝠寓意幸福,同时蝠与福谐音。桃自古以来有长寿的寓意,所以称《福寿双全》。总结:杨柳青年画擅用传统图案中的吉祥寓意进行创作。而杨柳青年画题目多由谐音与吉祥寓意组合而成。例如:《富贵平安》《福寿双全》年画的色彩美与线条美欣赏仕女年画《金玉满堂》提问:年画《金玉满堂》美不美?美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来进行分析。)师生共同总结:线条美:精细。色彩美:颜色丰富、鲜艳、艳而不俗。师:杨柳青年画色彩搭配的小窍门:“红靠黄,亮堂堂;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人品细”是营造一种细腻的风格。“色发死”是提醒黑色紫色不要放在一起,色彩会很呆板。杨柳青年画制作流程(1)制作流程师: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视频《杨柳青年画制作流程和工艺》。学生观看视频后,总结出答案:“勾、刻、印、画、裱”。(2)直观感受教师向学生展示印好的杨柳青年画《连生贵子》线稿、绘制好的年画《连年有余》、装裱好的年画《连年有余》。同时师生共同总结出:杨柳青年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3)知识反馈采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总结。产地杨柳青年画艺术特色颜色特点:(色彩丰富、细腻 )线条:精细柔和( √) 粗壮挺拔( )造型:夸张( ) 写实( √ ) 画面:细腻( √ ) 粗犷( )(四)拓展新知介绍年画四大家:明清年间,我国年画制作形成了四大有代表性的产地: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wù]、潍坊杨家埠[bù]、四川绵竹。其中杨柳青年画与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将其他地区年画与杨柳青年画进行对比,与学生一起探究出其风格差异的原因:杨柳青年画比其他地区年画多“画”的步骤。师生共同总结出:杨柳青年画采用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形成了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在画面中寻找谐音的物品。学生欣赏后,运用学习过的美术语言来回答。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的观看视频,总结出答案:“勾、刻、印、画、裱”。学生回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风格差异,大胆猜测风格差异的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谐音和吉祥物在年画中的应用。采用“找一找”小游戏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色彩和线条的角度来欣赏杨柳青木版年画。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来进行分析。通过视频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制作流程。展示实物,使学生对印、画、裱有更直观具体的认识。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对比的方式,感受年画之间的风格差异。
艺术体验 同桌两人为一组,用手中的绘画材料,在线稿上进行彩笔填绘,感受杨柳青年画中“画”的工艺流程。学生创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 两人合作动手绘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拓展 谈谈创作心得。师:在画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小结:任何一种民间艺术都离不开刻苦的学习,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了解美术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引导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情感。
板书设计 《连年有余》年画 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线稿谐音吉祥寓意《连年有余》画稿勾 刻 印 画 裱